戴琪 方诗然 张利平
当下,互联网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体现在方方面面,互联网为家庭教育带来了便利,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小组以杭州市某小学的家庭教育的现状为例,分析当下传统家庭教育及“互联网+”家庭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有针对性的可行性措施。
一、相关政策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2年4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2023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与全国妇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相关政策法规的接连发布、更新,表明家庭教育愈加受到各方重视。
二、家庭教育的定义及特点
(一)家庭教育的定义
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范围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旨在促进小家庭范围内的和谐进步,使其存在和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狭义上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和引导。本文探讨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长与孩子双方交互中增添互联网平台作为第三方,打造的“互联网+”与狭义的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模式。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和持续性。孩子出生后最早接触的成长环境就是家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并且这种影响将会不同程度地持续作用于孩子后续的学习和成长。
家庭教育还具有及时性。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所有人际关系中联系最为紧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言行举止异常或有异常倾向,能及时反馈、干预矫正,将问题解决在早期阶段。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家长能够给予孩子及時的帮助,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与此同时,家庭教育具有随意性。由于法规政策不完善、规定不明确,部分家长对自己教育孩子的职责义务的理解有偏差等因素,家庭教育在具体实施时会出现多种复杂情况,例如,家长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可能带有主观色彩,且受到自身情绪波动的影响。
三、“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特点及优势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走进每家每户,逐渐出现“网络成员少龄化”这一趋势。同时,家庭教育与互联网的联系也愈加紧密,由此出现了“互联网+”家庭教育这一概念。“互联网+”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孩子借由互联网手段进行学习和沟通的创新方式。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施行者,在孩子接受学校教育之外的受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影响地位。“身正为范”不仅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适用于对家长身份的构建。利用互联网的多样化学习渠道是家长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有效方法,家长可以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变革、重塑、重构、再造作用,创新学习的内容、方式、平台、环境等,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全新资源服务、学习服务、交流服务、管理服务等学习支持与服务的新型学习生态。有学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家长学习呈现开放性、泛在性、智适性、高效能、高质量等特点,摆脱了时空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获取学习内容。
笔者认为,互联网如同地球上的海洋,信息互不割裂,相互流通、更新,这使家长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能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教育资讯动态,避免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信息闭塞情况。大数据的智能特点实现了“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家长不再只依靠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而是享受到了量身定做的教育知识供给,能够了解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教育学习方法。
四、当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杭州市某小学的家庭教育情况为研究对象,围绕“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是什么”两个问题,向124名家长发放了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笔者还对三个家庭进行访谈,并分析了现有的问卷、访谈和文献资料,具体如下。
(一)传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未能从“以家长为中心”转变为“以孩子为中心”,导致家庭教育缺乏方向性和针对性,容易随波逐流,使孩子感到迷茫。在调查中,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越来越不好管的比例占45.16%,这证明接近半数家长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
2.缺乏“育德”思想。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知识水平的要求高于道德水平,并未意识到道德教育对子女成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道德观,导致孩子的道德观念有所缺失。
3.缺乏互动沟通的执行力。当下,大多数家长认识到了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的重要性,但由于思想观念、知识眼界、方式方法等因素,真正能做到心灵沟通的家庭还是少数。当心灵沟通出现差错,那么接下去的家庭教育也难免会出现纰漏和误差。在调查中,家长和孩子之间很少有共同话题、缺乏沟通的占比达到了43.55%,这说明当代社会中家庭教育视角下缺乏互动沟通或者互动沟通效果不理想。
(二)“互联网+”家庭教育模式下的新型问题
调查显示,随着互联网应用于家庭教育,大部分家长对此持积极的态度,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家庭成员面对面沟通的时间比较少。家庭成员借助微信等线上平台进行沟通时,大多采用语音方式,沟通双方仅能从“声”体会“情”,不能很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可能会使聆听者产生误解,进而影响双方的感情。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就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特别是利用微信平台的语音、视频等功能便可实现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但受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沟通往往局限于声音、文字、面部表情,很少能够实现“眼到”“手到”“口到”的“三到”沟通,面对面沟通的时间较少。
2.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使所有家庭都面临着大量的信息来源,其中既包括真实、准确的信息,又存在伪造、虚假的信息,这给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带来了筛选信息的挑战。同时,在访谈过程中,笔者注意到部分家长对于平台信息出现了信任危机,认为一些教育推文并不能解决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五、“互联网+”家庭教育模式下的多方协作措施
无论是传统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还是新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问题,都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孩子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打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各方要充分发挥力量,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借力,从而形成同向而行的合力。
(一)发挥政府在家庭教育中的引导、支持作用
根据家庭教育的特点及现状,政府可以借助各种媒体渠道开展有关家庭教育的宣传与培训活动,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班、讲座等,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技能。
同时,推广家庭教育支持机构也是政府进行支持的一个重要方式。例如,杭州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办于2015年,是由杭州市妇女联合会主管的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资料显示,杭州市相关家庭教育支持机构数量并不多,宣传力度不够大。对此,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家长有机会接触教育咨询的交流平台。
此外,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是必要的。面对网络平台教育资源良莠不齐的问题,政府可以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网络平台教育资源内容,保障家长和孩子获取资源的规范性。
(二)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
学校可以增设信息分享和沟通的渠道,选择合适的网络途径,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沟通模式。教师可以及时向家长传达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和指导。家长可以向教师分享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供指导,家长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出意见和建议,双方共同協商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重视家长的主导作用
家长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实现高效的家庭教育,助力孩子成长。家长需要主动构建以网络为辅、线下为主的沟通模式,掌握主动权,始终与孩子保持充分的面对面交流,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他们表达自我的机会。同时,家长要树立主动学习意识,自觉纠正自身观念中的一些误区,主动寻找教育资源进行更新、改进自身观念。面对网络资源可信度的问题,家长不可以偏概全,要具备甄别意识,有选择性地进行知识输入。
(四)发挥孩子的主体性
孩子可以通过言语和行为对家庭环境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和互动对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具有引导和调整的作用。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关注孩子对家庭教育的反馈,据此调整自身的观念和行为,改进自身的教育方式,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塑造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