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传统,取融多元
——评粤剧《鸿胜馆》

2023-02-28 03:55:53陈必洪
歌海 2023年6期
关键词:粤剧佛山革命

●陈必洪

由广东粤剧院与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袂打造的大型红色功夫粤剧《鸿胜馆》,是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百场大型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剧目之一。作为近年来罕见的功夫文化与红色题材相结合的地方戏剧,粤剧《鸿胜馆》通过粤剧艺术与功夫文化相结合的独特视角,展现了在20 世纪初社会变革的浪潮中,佛山鸿胜馆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与工人运动、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英雄事迹。在创排手法上,该剧不仅成功塑造了赵维元、梁烈焰、黄成发等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还在保持粤剧原汁原味传统唱腔的同时,将鸿胜馆、蔡李佛拳、南狮等多种传统文化与“非遗”文化元素融汇到剧目创编之中,使红色粤剧在新时代语境中焕发出巨大活力,充分体现了近年来粤剧创作在寻求创新突破之余,注重回归传统的倾向。探析粤剧《鸿胜馆》的成功经验及其创作得失,可为今后红色粤剧的创新性表达探寻出一条可资参考的路径。

一、主题表达:取融多元文化,赓续红色基因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亦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同时还有着许多光荣的革命传统,很多红色资源与历史文化值得发掘。粤剧《鸿胜馆》的故事取材地便位于有红色武馆之称的佛山鸿胜馆。鸿胜馆由张炎创办于清咸丰元年(1851 年),是中国著名的南派武术组织,迄今已有170 余年历史。如今的佛山鸿胜馆纪念馆不仅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蔡李佛拳的传承基地,还是佛山地区第一个正式开放的革命历史遗址。馆长黄镇江曾说:“鸿胜馆从诞生之日便带着革命根骨,其百年沧桑历程,亦是佛山革命斗争史的缩影。”尤其是近代以来,鸿胜馆在传授武术之时,还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如在剧中担任鸿胜馆总教习的赵维元,历史人物原型即为佛山早期的共产党员及工农运动的骨干钱维方。作为一名从鸿胜馆走出来的弟子,钱维方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党的领导下多次带领鸿胜馆一众弟子积极投身佛山工农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等革命事业,为民主革命做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蔡李佛拳这一著名南派拳种亦在鸿胜馆人的传承下得以发扬光大、延绵不息,可见鸿胜馆及其所传授的蔡李佛拳本身就具有红色基因。

讴歌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向来是红色戏剧创作的主题。鸿胜馆在历经百年沧桑之时,亦留下许多爱国前辈参与革命斗争的光辉事迹。但剧作者在创作粤剧《鸿胜馆》时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宏大叙事,而是精心选取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佛山工人总工会组建这一历史事件,通过革命主线和情感副线的交织,细致描摹出在时代洪流与刀光剑影下的鸿胜馆人,不畏艰险,挺身而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反动官绅斗智斗勇,并成功组建红色总工会的革命事迹。全剧以功夫和粤剧相结合的独特视角,生动再现了20 世纪初期佛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史,不仅歌颂了鸿胜馆人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革命理想与坚定信念,肯定了鸿胜馆为工人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还形象地揭示出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深刻的主题。

同时,作为首次将鸿胜馆故事搬上舞台的文艺作品,粤剧《鸿胜馆》在创编之初还被视作一次传播鸿胜馆、蔡李佛拳等佛山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佛山市文联主席杨凡周曾指出:“希望这不仅是一次很好的党史教育,让佛山人走进剧院了解佛山早期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也是对佛山历史文化尤其是武术拳种的学习机会。更重要的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各部门和艺术家、艺术机构的关注,以影视剧、小说等文艺形式将佛山鸿胜馆作为题材宝库,挖掘得更深更透。”诚然,粤剧《鸿胜馆》不仅是一部讴歌革命的主旋律戏剧,它的创编还蕴含着主创团队对红色革命文化如何在新时代语境中进一步延伸其精神内涵与美学诉求的思考,以及如何借助戏曲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实践。

具体到粤剧《鸿胜馆》的创作中,为了大力宣扬鸿胜馆这一集功夫文化与红色文化于一体的佛山新IP,编剧在努力讲好红色故事的同时,还巧妙地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命运变化等在台词设计、剧情安排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在第二场中有一个情节,佛山商会会长陈无畏为了镇压在佛山愈演愈烈的工人运动,想要重金收买在当时武术界颇有声望的赵维元出任西家总会的总教习。赵维元得知陈无畏此举实为出卖人民利益,欺压劳苦大众,不愿与之同流合污,遂婉言谢绝。陈无畏不死心,一再威逼利诱,赵维元忍无可忍,强硬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他不卑不亢地说道:“我鸿胜馆祖师有三不收之规矩:官不收、富不收、地痞无赖不收。西家总会非官即富,维元实在不敢违背祖师爷定下的规矩。”此处赵维元以鸿胜馆的三不收馆规拒绝陈无畏的请求,一方面粉碎了反动官绅利用鸿胜馆欺压工人的阴谋,另一方面又借此向观众传达出鸿胜馆以民族大义为重并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办馆理念,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到鸿胜馆不仅仅是学武防身的民间武术组织,还是佛山劳苦大众反抗压迫的无产阶级组织。而正是有了这样延续百年的办馆理念及以民族大义为重的鸿胜精神作为信仰支撑,才有了后来赵维元携领一众弟子反抗官僚资本压迫,成立红色工会的伟大壮举。

这样的剧情编排,在回应地方文化的同时赋予了粤剧《鸿胜馆》深刻的时代精神与内涵,使其在主题表达、内容题材等方面表现出更为丰富多元且融合现代审美的风格。

二、人物塑造:借助极致情境,表现革命信仰

作为一部主旋律作品,粤剧《鸿胜馆》本质上还是要讲“情”的,这里的情,既包含鸿胜馆人对武术的感情,还包括他们对党、对劳苦大众的感情。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舞台表演中将“情”贯穿始终,并细致描摹出赵维元等人投身革命的心路历程,从而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则需要剧作者在剧情安排与构思上考量。借助粤剧通俗易懂的唱词及其身段的抒情性、程式化特征,粤剧《鸿胜馆》很多场合都巧妙地将人物放置到极致的、异常尖锐的戏剧情境中,并以此表现出剧中人物精神嬗变以及坚定信仰的心路历程。

为了让观众快速入戏,编剧在一开始便精心设计了共产党人梁烈焰被反动官绅陈无畏、白无闲率领侦缉队一路追捕至鸿胜馆的情节,而赵维元与鸿胜馆一众弟子为了保护梁烈焰,随即与陈无畏、白无闲巧妙周旋,并成功掩护其暂时脱离险境,但这也引起陈无畏对赵维元的猜疑,认为其有意私藏,仰仗鸿胜馆的力量公然与之作对。这一情境的设计无疑使全剧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是建立起鸿胜馆人与中国共产党及工人运动联系的关键,鸿胜馆弟子参与革命斗争的序幕也由此拉开。值得注意的是,在剧中这种联系不仅仅是在鸿胜馆人锄恶扬善的英雄侠义牵引下进行的,更多的是源于他们生逢乱世、当有所为的使命与担当。如在得知师弟梁烈焰准备在佛山组建红色工会后,赵维元非但没有置身事外,还当即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共产党崇高的敬意与热切的期盼,他慷慨激昂地唱道:

弱国堪悲惹虎狼,腐政怎将国运昌。有谁拯救?有谁仰仗?终于盼来共产党,为人民求解放!为中国繁荣富强!走向光明号角吹响。燎原星火现光芒,汇聚江河翻激浪,她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从这段铿锵有力的唱词中,我们不难看到赵维元渴望追随中国共产党,并为工人运动贡献力量的抱负与决心。然而投身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敌人的步步紧逼,鸿胜馆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赵维元的革命信仰也面临着巨大考验。而这一系列接踵而至的矛盾冲突,随着赵维元被迫卷入武林人士的纷争达到高潮。在第五场中,陈无畏为了对付赵维元、打垮鸿胜馆,暗中劫持了赵维元的母亲,以此胁迫赵维元与黄成发比武决斗,并要求其故意输掉比赛。按照规定,输掉擂台赛的赵维元,不仅要从此退出鸿胜馆,还无法再以鸿胜馆的名义插手工人运动。而对于本就计划好携鸿胜馆三千弟子在佛山组建红色工会的赵维元而言,若因个人原因阻碍工人运动的进程,不仅会辜负党对自己的厚望,还将有负于鸿胜馆爱国前辈们的嘱托。在这种忠孝两难全的境地下,为了救出自己母亲的同时不背弃自己的革命信仰,赵维元最终做出一个舍生取义的决定,即抱着牺牲自我、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前往擂台与敌人对抗到底。临行前,想到自己对鸿胜馆寄予的厚望,他不免悲痛万分地说道:“存孝为救民娘,我甘败亡,只祈鸿胜馆新的领头人,步上新的路向。”说罢,粤剧的铜锣声响起,赵维元舍生取义的英雄豪情愈发显得悲壮,他对革命的坚定信仰和大无畏精神更是让人无比动容。可以说,作为编剧着力刻画的人物,赵维元这一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正是在这样极致的戏剧情境下一步步勾勒出来的。

在努力塑造好赵维元形象的同时,粤剧《鸿胜馆》还在特定环境与典型事件中成功塑造了黄成发这一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并着重表现其弃暗投明的心路过程,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黄成发是大成武馆的总教习,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为陈无畏卖命的他,尽管在很多时候不得已与赵维元等人对抗,但在他身上,仍然保留着习武之人的侠肝义胆和英雄豪气。在奉命前去追捕梁烈焰时,他意外得知梁竟为自己的救命恩人,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下,他没有选择忘恩负义,而是对其说道:“多年前我被债主追杀,多亏恩公你出手相救,主家说道你是乱党,要将你捉拿杀头。黄某虽是受主家所托,但也知重情重义。”随后便冒险设计助梁烈焰顺利逃脱。这段跌宕起伏的剧情,不仅成功塑造出一个虽身不由己却也懂得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还为黄成发后期心理的转变埋下了伏笔。而正是有了前期细腻饱满的情感铺排,才使得赵维元与黄成发这两位来自不同武馆、流派的武林人士由对立走向联合的剧情更加合情合理。

由此,粤剧《鸿胜馆》对剧中主要人物精神嬗变的观照也充分传达出这部剧的价值观,即家国大义当前,鸿胜馆从来不是单打独斗,也不是与其他武馆相互倾轧,而是秉承着团结一心、一致对外的原则,以星火燃成炽焰燎原,并最终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

三、表演特色:撷取功夫文化,尽显南派英姿

以蔡李佛拳、咏春拳、洪拳为代表的南派武打是粤剧排场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撷取了岭南武术文化精髓的表演艺术,使粤剧在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传统粤剧的武打,以虚拟表演为主并遵循其固定程式,但《鸿胜馆》作为一部以功夫粤剧为探索方向的大型武戏,倘若在表演形式上只是一味遵循虚拟化、程式化的粤剧武打传统,显然不足以体现南派功夫的风格和特点。因此,为了使《鸿胜馆》的武戏表演更符合南派武打的特征,该剧在编排武戏之时大胆突破传统粤剧程式化的表演形式,采取真刀真枪、拳拳到肉的武戏表演方式,力求在拳来脚往、正面交锋间还原出最为真实地道的武打效果。

粤剧《鸿胜馆》这种将相对真实的武功对打在戏曲舞台上表演出来的方式并非先例。早在2004 年,广东粤剧院便精心编排出一部名为《刺客》的新型粤剧,该剧在表演形式上的创新之处在于撷取了武打电影中的武打场面设计,演出了一种类似于影视的武打场面,在音乐的选择与运用上,粤剧《刺客》还别出心裁地以古琴、箫和鼓为主乐声,将古典乐器和现代合成乐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武打电影般的意境与氛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后于2015 年首演的新编粤剧《决战天策府》在编排上亦充分汲取了影视武打的特点,并凭借其真实的视觉冲击力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相较之下,粤剧《鸿胜馆》将粤剧与真实武打结合的尝试并不算新鲜,但其突破之处在于剧中的真实武打并非完全参考武打电影中的招式,而是充分撷取了蔡李佛拳等南派武术之精髓,从而使剧中不仅有传统粤剧的唱念做打,还有表现红色武馆特点的南派武术和醒狮的表演设置,无论是开场时的一段精彩的传统南狮表演,还是剧中武林人士间的拳来脚往、正面交锋,其一招一式皆拳拳到肉,力求回溯传统,让人热血沸腾,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尽显南派英姿的武打盛宴。

这种有别于传统戏曲武打的表演方式,不仅对演员们的做工要求颇高,还需要参与对手戏的演员有极高的默契配合度。从该剧最终呈现出来的武打效果来看,演员们的表现可圈可点,如在剧中饰演赵维元的文武生彭庆华不仅身形俊朗、唱念俱佳,还拥有扎实的武术功底与丰富的武戏表演经验,充分展现出粤剧武打演员刚柔并济、能文能武的表演才华。同样,黄成发的饰演者黄春强,其武打功底亦十分扎实,在剧中他与彭庆华的对打既流畅又干练,极大丰富了剧目的艺术感染力。以第三场两人的第一次对手戏为例,在这场戏中,陈无畏与白无闲在佛山商会大魁堂设宴,想要收买赵维元出任西家总会教习来压制工人,被赵维元严词拒绝,恼羞成怒的陈无畏为挫伤其锐气,随即派出大成馆的武师黄成发与之交锋。只见黄成发一出场便是一记迅猛的飞脚,厚重的茶案被他踢出几米之外,面对黄成发的突袭,赵维元反应迅速,他从容接案,一掌拍下茶案上的酒杯,酒杯应声而起,紧接着在粤剧锣鼓的紧密配合下,两人行云流水般在攻防转换间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打手桥”大戏,整个场面气氛也随之变得剑拔弩张。粤剧传统的武戏,几乎都会运用到手桥表演来真实再现武打格斗的功法对决,在本场打戏中,两人比武打手桥讲究的是干净利落、拳拳到肉,其一推一让虽不以威猛凌厉制胜,却以稳健、灵活、迅捷见长。手桥是粤剧南派武技徒手搏击招式的统称,“桥”指手臂,因交手双方在对打时两手相交形似桥状而得名,同时“桥”也寓意着在对打过程中,手可作为双方沟通的桥梁。而此处打手桥的加入充分体现出导演力求回溯南派武打传统的初衷。

在粤剧《鸿胜馆》中,类似以真刀真枪、快桥硬马呈现的武打场面可谓不胜枚举,无论是鸿胜馆弟子们习武场景的呈现,如扎马步、耍花枪等,还是武林高手间的对决,均让人拍手叫绝,极大丰富了该剧在戏曲舞台上的艺术表现力。如此编排,不仅能够充分彰显出当代武戏之风尚,还为当下戏曲武戏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良好范式,其意义可谓大矣!

四、启示与意义: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红色粤剧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的现实中孕育出来,并随着粤剧现代戏的发展确立与成熟而兴盛,它以粤剧艺术的形式歌颂革命英雄、弘扬共产主义精神,成为粤剧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新世纪以来,因主旋律戏剧的特殊时效性和目的性,红色粤剧在粤剧改革的链条中常常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位置,具体表现为对红色经典作品的移植或复排成了其发展的主要路径,即便是原创剧目,大多数也只是以“纪念”或“献礼”为目的的阶段性或应景式创作,能够与时俱进并长演不衰的作品凤毛麟角。因此,如何让这一题材的作品紧跟粤剧改革的步伐,实现现代化转型,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我们或许可以从粤剧《鸿胜馆》创作的得失中获得一些经验。

首先,对本土革命历史题材的自觉性发掘,努力打造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原创剧本,是红色题材粤剧得以保持活力的重要前提。相较于移植或复排的红色经典剧目,基于本土红色文化打造出来的原创作品,在突破旧传统的束缚、实现现代化转型上显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粤剧《鸿胜馆》在故事题材的选择上能够牢牢植根于佛山本地,并在岭南文化艺术的视域中,以粤剧艺术与佛山功夫相结合的独特视角,带领观众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这种转向本土化的探索说明,佛山戏剧界在红色粤剧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中已经意识到立足本土,并对本地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进行挖掘的重要意义。此外,将故事内容聚焦于佛山本地的革命事件与传统文化,并侧重于反映革命信仰和塑造群体形象的创编手法,也让我们看到了近年来随着红色题材粤剧创作能力的提升,剧作者们的创作眼光不再局限于再现革命历史,更重要的是在革命历史信仰中传递现代思想,构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价值观,并最终实现戏剧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其次,创排手法的革新求变是红色粤剧能够吸引观众的重要保证。粤剧是一个富有融合性的剧种,作为主旋律戏剧,红色粤剧如何才能更好地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创作出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需要创作者在传统中寻找依据的同时还拥有更宽阔的视野,实现传统粤剧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创新性融合,并以此赋予红色粤剧强大的生命力和创作活力。作为一部带有市场化探索性质的红色粤剧,粤剧《鸿胜馆》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命运变化等,巧妙地把武术、醒狮以及佛山“非遗”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创排方式,不仅契合了该剧作为功夫粤剧的设定,还相得益彰地把南派功夫、鸿胜馆等佛山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粤剧艺术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在极大丰富剧目艺术感染力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粤剧在戏曲舞台上的无限可能。

最后是如何打磨剧本的问题。剧本作为粤剧实现创造性转变的起点及舞台表演的依据,在粤剧改革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粤剧《鸿胜馆》中,功夫、粤剧与红色题材的融合固然有创意,但要让观众真实入戏,还得靠扎实的剧本。该剧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剧情比较单薄,剧本还有许多需要打磨的地方,如赵维元母亲从被劫持到被救出的这段情节,由于很多细节都没有交代清楚,致使剧情走向略显突兀,结尾也显得相对仓促和潦草。虽然在两个小时的表演中,可以明显感觉到编导在有意缩减剧本,从而规避传统粤剧存在的节奏慢、剧情拖沓等问题,但这种在剧本上做减法的尝试显然不算成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编剧的功底还稍有欠缺,无法在有限的舞台表演时间内以简明、精练的方式讲好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内容本身涉及的场景、人物、事件过多,倘若把握不好戏剧节奏,则容易顾此失彼。希望粤剧《鸿胜馆》能在不断打磨的过程中逐步优化提升,使之拥有更好的社会效益与观赏效果,并成为红色粤剧在艺术探索和市场探索上的良好范式。

总的来说,在功夫文化、传统文化与红色题材的创新性融合上,粤剧《鸿胜馆》的探索虽未见得成熟,其诸多元素亦未能达到完美平衡,但对于推动红色戏剧创作由单一化、模式化发展走向创新性发展,却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猜你喜欢
粤剧佛山革命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20
SINGING THE CHANGES
汉语世界(2021年4期)2021-08-27 05:47:54
佛山瑞光
宝藏(2020年4期)2020-11-05 06:48:08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绿色中国(2019年13期)2019-11-26 07:11:04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戏曲研究(2018年1期)2018-08-29 01:18:48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戏曲研究(2018年4期)2018-05-20 09:38:52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戏曲研究(2018年3期)2018-03-19 08:47:42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