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实战技巧”(一)

2023-02-28 12:01姬炤华
小读者 2023年3期
关键词:听众绘画文本

□姬炤华

(一)阻止我们进入艺术世界的“陷阱”

艺术普及通常都会提供这样一些内容:先介绍作者、作品基本信息,然后是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介绍创作背景、与作品相关的知识、趣谈和轶事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信息,但了解了这些,就能看懂绘画、听懂音乐了吗?

1993年,北京广播电台开通了调频立体声音乐频道。当时我家里刚刚买了一台飞利浦双卡录音机,可以收听调频立体声,这还是我们家第一次响起立体声音乐!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于是常常抱着录音机听到凌晨两点没有节目为止。记得那时有一档介绍西方音乐的节目,主持人约请了一位音乐学院的老师给大家讲解,讲解结束时有留给听众提问的时间。其中一位听众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也非常普遍的问题。他说:“我看了很多书,查了很多资料,仍然听不懂交响乐。我可以听懂一部分民乐,比如《十面埋伏》,我可以从中听出马蹄声、兵器的碰撞声,仿佛置身于人喊马嘶的战场,仿佛看到了英雄末路的西楚霸王。可是交响乐我就听不出来,有些作品的名字就很怪,叫第几第几交响曲什么的,不知道讲什么,请问我怎么才能听得懂呢?”

这样的疑问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不光是音乐,我对绘画也产生过类似的疑问。比如一幅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它到底在讲什么?怎么才能看懂它呢?翻开画册,里面有许多这种看不懂的“怪画”。当年那位音乐老师针对听众的问题做了解答,但解答并不成功,提问的听众仍然懵懵懂懂。这使我开始留心观察艺术普及的做法,渐渐地,我意识到我们的美育当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缺陷,导致人们错误地理解艺术。

《整整五寻》(寻是英制水深单位,一寻等于1.828 米)美国现代画家杰克逊·波洛克 作

这个缺陷就是以文学欣赏和分析的方法来讲解绘画以及音乐等其他艺术,我们姑且给它起个名字,叫作“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曾是我们接触艺术的开始,它帮助我们了解了许多重要的艺术信息。同时,它也是一个陷阱,阻止我们真正地理解艺术。有些人一生都处在“文本解读”阶段,无法跨进艺术的大门,享受不到里面的奇珍异宝。

翻看我小时候的美术课本,发现课本的编写者对艺术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对作品进行“文本解读”上,提供给学生的除了那些有关作品的信息外,还教授了一些绘画方面的技术,比如怎么画素描、水粉等等,这些教材似乎打算多培养一些绘画方面的技术人才。其后果不但是拒人于艺术大门之外,还使人对艺术产生了这样那样的误解。

比如许多人都认为,艺术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艺术。不是吗?大家看过了这么多的教材、书籍,它们不但告诉了我们这些绘画的艺术特点、创作背景,甚至可能连作者有没有娶老婆、生孩子等都介绍了,但我们仍然不知道现代绘画在讲什么?古典绘画到底好在哪里?再比如,许多人都认为艺术只是一种职业,涉及一种专门的技术,与这个职业之外的人们没有关系。好比我是一名厨师,那我对于“轴承钢铸坯质量检验员”的工作没有多大兴趣,因为这和我的生活没多大关系。

让我们绕过“文本解读”,真正进入艺术的世界,享受艺术的乐趣吧。

(二)相信自己,用灵魂来欣赏

《拨开笼罩艺术的“迷雾”》一节中讲道:“艺术”并不玄奥,“艺术创作”并非只是艺术家的事,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艺术家和观众共同完成的,观众实际上也是一件作品的“创造者”。然而,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懂艺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恰恰就是我们自以为“不懂艺术”。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不行,那么他的大脑就会回避或拒绝处理与之相关的信息,以避免让自己因感到挫折而痛苦。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不懂艺术时,就总是回避自己对艺术真实的感受和看法,于是当大脑遇到与艺术相关的问题时,就不去想,不去感受,宁愿关闭自己的感觉系统。感觉系统被关闭了,自然也就没感觉,最后就真的坐实了自己“不懂艺术”。

可是,人的一生中,谁没有为一首歌曲的曼妙而感动?谁没有为一件工艺品的优美而心仪?又有谁没有因秀丽的风景而驻足过呢?任何艺术都是大自然滋养出来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行为艺术”,只要我们曾经被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的某个时刻或某件事情感动过,我们就拥有欣赏艺术的能力。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右页这两张图上的表情是什么,它们在传递什么感觉?

为什么我们会有相同的感觉呢?因为我们都是人,人所共有的属性决定了我们的感觉都是基本相同的。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是一样的,我们的身体、大脑及各个器官的功能是一样的,我们用以表达情绪的方式是一样的,我们解读他人情绪的方式也是一样的。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动物,既然是生活在社会中,那么我们就需要交流,只有我们表达和解读情绪的方式是一致的才能彼此沟通,否则一个人在笑,别人却觉得他在哭;一个人很生气,别人却以为他很快乐,这个世界将变得混乱无序,相互隔膜。

女孩在微笑,我们感觉到她的心情很不错。

女孩噘着嘴、皱着眉,她看起来有些委屈。

所以,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只有相信自己能懂,我们才愿意去体会和寻找感觉,心灵才会开放,才会用自己的灵魂来欣赏作品,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有这么一位学生,老师要求他为一篇小说写一篇评论,可是他既懒得读也懒得写,于是就到网上去搜,没想到他搜出了好几种不同观点的评论,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还有说一般般的。那么这本书到底怎么样呢?他没法知道,于是只好把这篇小说原原本本地看了一遍……这说明“艺术欣赏”是艺术家和观众的一次心灵沟通,是完全属于个人的独特经验,别人无法替代。我们要自己去体会,去发现,并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让别人的意见牵着鼻子走。当然,这并不是说专家的意见不要听,而是如果专家的意见和我们不同时,我们应该有勇气保留自己的看法。

再来看看女孩面部表情的那两张照片,如果有人问:“看到她的笑容,你会联想到什么?看到她噘着嘴,你又会联想到什么?”答案一定是参差多态的。看到她笑,我们也许会说她遇到了开心的事,也许会说她看见了好笑的东西……而这一切,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同样的作品,答案会根据每个人的感受和经验而有所不同。

猜你喜欢
听众绘画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