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妹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宝贵的精神财富。2021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要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1]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滋养自己、激励自己,滋养学生、激励学生。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把握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和实践维度三重维度。
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并非生拉硬扯、牵强附会,而是有着重要依据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课有着内在逻辑,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契合、理论渊源相同、教学内容融合。
2020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中指出,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是“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2],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跨越100 年,体现着“四史”中的内容。例如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不懈努力。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劳模精神等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勇攀高峰、创新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努力,激励学生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而努力奋斗,并为大学生在奋斗新征程的道路上克服艰难险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
高校思政课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这些理论成果的重要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科学指南,指引他们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集中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例如脱贫攻坚精神中的“精准务实”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攻坚克难,不负人民”体现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观点。再如抗疫精神,“人民至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中心的价值立场和群众史观;“尊重科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唯物主义原则;“命运与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联系的观点。
高校思政课本科阶段必修课程,包含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认识论、唯物史观、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品格、中国精神、中国近现代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等方面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各种精神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有些又具有相同的核心要义,即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持续不断的开拓创新、纯洁高尚的道德品格。这些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也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具体精神的内涵视角看,凡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中体现了高校思政课课程内容的,都可以融入进来。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可以把苏区精神、红岩精神、老区精神等融入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的教学;可以把劳模精神融入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的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以将建党精神融入第四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教学;可以将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融入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教学中;可以将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融入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教学。可以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第八章第一节关于“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以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融入第六章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可以将丝路精神融入第五章“全面深化改革”关于“如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教学;可以将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融入第七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教学。可以将脱贫攻坚精神和抗疫精神融入第十一章“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抗疫斗争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教学。
青年强,则国家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学校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道德品格等方面的展现。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能够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艰苦奋斗、激发大学生开拓创新、锤炼大学生道德品格。
清代学者金缨在《格言联璧·学问》的“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强调了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的强大力量。大学阶段,学生的理想逐渐清晰,信念日趋坚定。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2022 年5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共青团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3],他把“有理想”作为新时代好青年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红岩精神等体现了“坚定理想信念”这一内涵。长征就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在长征途中,依靠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支撑着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同样需要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的实现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才使我们的国家从四分五裂、积贫积弱,迈向民族统一、发展繁荣。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应对新征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北大荒精神、企业家精神等体现了“艰苦奋斗”这一内涵。例如北大荒精神,1947 年为响应毛泽东同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号召,一批来自延安等革命根据地的“拓荒者”来到黑龙江,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他们用青春、智慧、生命浇灌黑土地,将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变成了祖国的北大仓。大学生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可能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所包含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将成为大学生的精神食粮,激励大学生艰苦奋斗。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过去一百年所取得成就的一个重要动力在于创新,未来中国的发展还要依靠创新这一动力。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井冈山精神、老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蕴含着“开拓创新”这一内涵。例如井冈山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路。新时代北斗精神,20 世纪90 年代,面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外的技术封锁,中国开始独立自主地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可以定位,还可提供短报文通信等多种服务。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能够激发大学生开拓创新意识。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提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著名论断,今天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都强调了“德”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大学生影响很大。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建党精神、张思德精神、焦裕禄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蕴含着深深的“为民情怀”;苏区精神、沂蒙精神、红旗渠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蕴含着“无私奉献”的优良道德品格;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等蕴含着“热爱祖国”这一内涵。例如“两弹一星”精神,20 世纪中期,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钱学森、邓稼先、王承书等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国,一批批科技工作者投入到研制工作中,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祖国。他们身上展现的优良道德品格必将影响青年学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锤炼良好道德品格。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若法得当,事半功倍。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通过多元路径来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努力做到: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在知识教育中实现价值引领;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协同育人;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努力实现教与学“同频共振”;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各种精神内涵丰富,具有知识性特点。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具体内涵,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呢?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思政课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谱系从名称类别上看,有地域精神,例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有人物精神,例如张思德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有事件精神,例如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正是从大量可见、可闻的人物事件中提炼出来的。每一种精神的背后都有着可歌可泣的故事,例如脱贫攻坚战场上有绝壁开路、带头“拔穷根”的毛相林;有身患重病、也要让百姓喝上“安全水”的刘虎,有扎根边疆、用教育为女孩们筑梦的张桂梅,有回乡奉献的黄文秀等扶贫者的感人故事。在抗疫战场上,有10 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全国人民援助武汉抗疫、中国助力世界抗疫等值得点赞的故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并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故事过程中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深刻内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只教书不育人或者只育人不教书。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在思政课教学中也不能只强调知识性,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4]高校思政教师课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例如艰苦奋斗、奉献精神、服务人民、创新精神、坚定信念等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要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故事来把精神谱系的内涵讲清楚,还要注重价值引领,即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故事来让学生明白道理,这才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目的所在。习近平总书记2022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例如在讲科学家精神时,通过讲述“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故事,激励学生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讲述“嫦娥五号”奔月取壤、港珠澳大桥通车、“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潜等故事让学生明白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在今后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团结协作。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属于观念形态,具有理论特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各种精神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他们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他们还有着共同的根源,即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所有精神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实践历程。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基础、精神特征、生成条件、以及每种具体精神内涵等理论,要用坚实的理论来武装大学生头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来提升理性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社会发展陈列馆等,感受中国共产党前辈们在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时期是如何克服艰难困苦、战胜挫折的,感悟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和良好道德品格。重走精神之路,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强大力量。例如长征精神实践教学,可以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感受中国共产党先辈们是如何突破重重困难,胜利走完长征的;脱贫攻坚精神实践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走访脱贫的县、村,以了解这些贫困地区是如何脱贫攻坚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每一种精神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主体,因此,还可以采访精神谱系中的模范人物或英雄后辈,例如采访科学家、劳模,了解他们是如何对待科学研究、对待劳动的。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坚持主导性原则,这是由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决定的。教师要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教师要对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素材的挖掘、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方法的采用、实践教学的开展、教学结果的评价等方面都要认真研究、提前谋划、精心准备。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教学有序开展,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效果,使其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在坚持教师主导性原则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性、提升学生创造性。一旦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教学的效果将会得到显著提升。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规律进行研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规律。故事具有中性化、有人物、有情节,较为让人接受等特点,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故事,并在课堂上讲述。再者,当前大学生大部分都是伴随着新媒体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喜好图片、动画、动漫等这些新的表达方式。因此在讲述故事时就可以搭配PPT、动画等方式进行。这样以讲故事的形式再现精神谱系形成的实践条件、基本内涵及历史意义等,以故事的叙述带动理论分析与阐释。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契合、理论渊源相同、教学内容融合,因此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注重显性教育。由于高校本科阶段必修课的课程内容各不相同,在高校思政课中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需要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各种精神的内涵进行总体设计,否则容易重复,影响教学效果。不仅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具体精神的内涵,而且要讲好中国共产党党人精神谱系形成的实践基础及其意义。《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强调围绕马克思主义、四史等内容开设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选择性必修课程。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还可以开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选修课,系统地进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
显性教育固然重要,隐性教育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孟母三迁”“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等都说明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要通过显性教育的方式,也要注重隐性教育的融入,汇集多方力量,协同育人,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隐性教育可以存在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也可以存在于校园文化活动中,还可以存在于校园环境如建筑、教室布置中,教师们要善于挖掘、善于创设。首先,要在课程思政中进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教育。例如医学类专业课可以讲好抗疫精神,让学生明白“生命至上”的重要性;经济学类的专业课可以讲好脱贫攻坚精神,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工学类专业课可以讲好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讲故事大赛、舞台剧演出、歌唱比赛等,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最后,在校园环境布置方面也可以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元素,例如在教室走廊展示精神谱系的内涵标语、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照片等,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来赋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