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形势下森林灭火安全的思考

2023-02-27 14:44程述龙刘晓东
森林防火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员伤亡林火火场

王 博 程述龙 常 宁 陈 锋 刘晓东

(1.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防控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2.新疆森林消防总队作战训练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3.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消防指挥系,北京 102202)

森林火灾扑救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受森林可燃物、气象、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火场情况千变万化,危险因素多,扑救难度和风险极大,一旦处置不当,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2010—2019 年这10 年间,我国森林灭火伤亡人数总计607 人,尤其是2010 年的森林灭火伤亡人数高达108 人[1]。2019 年3 月30 日和2020 年3 月30 日,四川省凉山州连续两年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森林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极其惨痛[2]。本文在梳理总结典型森林灭火伤亡案例的基础上,分析造成森林灭火伤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新形势下森林灭火安全的建议。

1 造成森林灭火伤亡的主要原因

高温灼伤、一氧化碳中毒、烟尘窒息、非火袭击(站杆倒木砸伤、蛇虫咬伤、树茬扎伤等)是造成森林灭火扑火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3]。

1.1 自然原因

造成森林灭火人员伤亡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易燃植被类型、恶劣气象条件、特殊危险地形等三个方面[3-5]。

易燃植被类型包括草本可燃物、易燃灌木丛、针叶幼龄林、梯形可燃物、高山竹林[3]。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不同区域的植被类型差异较大,主要地带性易燃植被类型包括油松林(华北地区)、侧柏林(全国均有分布)、偃松林(东北地区)、云南松林(西南地区)、桉树林(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沿海地区)等[6-10]。受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影响,我国森林资源数量持续增加,中、幼龄人工林占比高,细小可燃物多,森林抗火性差[11-14]。

恶劣气象条件包括风力超过5 级的时段、地形险要地带的夜间时段、温度超过20 ℃的中午时段[3]。特别是在连续干旱、低相对湿度、高温的条件下,风是影响森林灭火安全的重要因子[15]。野外环境下风向突变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是导致扑火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当风向发生变化时,林火燃烧方向发生变化,可能会直接导致扑火人员烧死或烧伤。此外,林木燃烧形成的浓烟会吹向扑火人员,烟尘笼罩大片区域,周围能见度极低,扑火人员难以快速避险逃生,呼吸系统吸入大量浓烟导致窒息[16-17]。

特殊危险地形包括陡坡、山脊、狭窄山谷、鞍部、草塘沟、山岩凸起地形、山体滑坡及滚石较多区域[3]。地形条件变化,会形成不同林火环境,直接影响林火蔓延和林火强度。尤其局部小地形易产生乱流或强大空气对流,导致火势突变[18-19]。例如,陡坡会增加林火向山上的蔓延速度,山脊容易产生乱流,草塘沟是林火蔓延的快速通道,山谷容易产生大量的烟尘并沉积在谷内,单口山谷可为强烈上升气流提供通道(如同“排烟管道”),鞍部风向多变会导致林火行为非常不稳定,山岩凸起地形容易产生强烈的空气涡流。

1.2 人为原因

造成森林灭火人员伤亡的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火情不明、麻痹轻敌、指挥不力、避险不当、过度疲劳等五个方面[20-25]。

一是火情不明。执行森林灭火增援任务的救援力量到达火灾现场后,虽有当地向导的带领但未对火场进行全面勘察,在火情不明的情况下盲目冒进。当地向导虽熟悉山情、林情、社情,但对火场危险地形和林火行为规律不熟悉,选择最近的道路第一时间赶赴火场,易忽视危险地形的潜在威胁,一旦发生险情,极易导致人员伤亡。

二是麻痹轻敌。历史上较少发生森林火灾的地区,森林火灾扑救指挥经验较少,对小火的火场形势易盲目乐观,加之日常培训演练力度不够,救援人员发扬“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但立功心切、麻痹轻敌,缺少林火扑救基本知识和实战经验,一旦发生风向突变,极易被大火围困。部分森林火灾肇事者出于害怕承担责任的心理,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林农出于保护自家林地的心理,虽然缺少必要的扑火装备和扑火常识,但急于将火情扑灭,易发生伤亡。

三是指挥不力。受社会舆论、责任追究等多方面压力,个别地方扑火工作存在“只重扑救、不重人员安全”的错误指导思想,甚至在危险林火环境下仍然坚持扑火,极易出现人员伤亡。各地森林防灭火专职指挥力量参差不齐,专职指挥长的能力标准、履职考核水平缺乏硬性要求,一些地方专职指挥并无丰富的森林防灭火工作经验。

四是避险不当。没有丰富灭火实战经验的扑火人员,在火场出现险情后,极度恐惧、惊慌失措,情急之下盲目处置,采取错误的逃生方式(顺风逃生、向山上逃生、经鞍部逃生、卧倒避险、在草塘沟或灌木丛中避险),出现人员伤亡。特别是在一些初发火、小火处置过程中,扑火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没有预设安全区,发生险情后难以快速避险。此外,一些地方扑火队伍缺乏必要防护装备也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

五是过度疲劳。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火灾呈现爆发态势,现有的灭火救援力量难以应对日益严峻的防灭火形势,防火期内需要频繁转战多个火场,扑火人员得不到充分休整。一些地方没有充分发挥地方半专业扑火队伍和群众扑火队伍在火场清理和看守中的作用,而是由森林消防队伍“打、清、守”全程负责,降低了扑火效率。一些原始林区发生火灾后,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火场,加之火场高温、浓烟的林火环境,扑火人员体力消耗极大,在遇到险情时判断能力下降。

2 加强新形势下森林灭火安全建议

2.1 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指导思想

深刻汲取近年来森林扑火人员重大伤亡事故的惨痛教训,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指导思想,把保护生命安全作为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的首要任务[22]。健全森林灭火安全工作机制,压实安全责任,灭火行动过程中,派出安全员随时观察、感知区域范围乃至整个火场的细微变化,及时掌握火场态势变化和潜在风险隐患,随时向扑火人员发出预警。

2.2 建立森林火灾扑救风险要素基础数据库

根据森林燃烧环和火场危险燃烧三角理论,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国土三调等已有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辖区森林防火工作实际情况,摸清森林火灾扑救风险(易燃植被类型、恶劣气象条件、特殊危险地形)底数,建立辖区森林火灾扑救风险要素基础数据库。开展森林火灾扑救风险评估[26-27],针对不同风险区域采取不同扑火策略,为森林火灾科学指挥提供依据。

2.3 增强森林火灾扑火指挥员专业指挥能力

坚持让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森林火灾组织指挥工作,选用具有丰富灭火实战经验,熟悉当地山情、林情、社情的“土专家”作为扑火指挥员,确保专业人员把控火场指挥全局。加强森林灭火专职指挥力量建设,重点林区要对专职指挥力量建设提出硬性要求,并制定专职指挥考核办法。火场联指要充分发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专业优势,采纳森林消防专业意见[23]。

2.4 强化森林灭火实战化演练和紧急避险训练

加强森林消防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队伍实战能力,加快建成规模适度、布局科学、结构合理、专长突出的森林灭火救援力量体系。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要求[14],加快推动国家森林防火野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扑火队员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力度,将真火模拟、VR/AR、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引入森林灭火培训中,提高扑火队员在火场中应对突发险情的能力[28]。加快推进森林消防员职业资格认证,切实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不经演练不上山”。

2.5 提升森林消防员扑火防护装备保障能力

扑火防护装备是保护森林消防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可以保护森林消防员在灭火中避免高温、火焰、浓烟等对人体的伤害。要以“做好个人防护是开展灭火行动的基础”为指导思想,本着对森林消防员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健全森林消防员防护装备标准体系,加大防护装备科研投入力度,推进先进技术在防护装备领域应用,满足森林消防员的扑火防护需求[29-30]。

2.6 提高森林火灾安全扑救效率不打疲劳战

高度重视扑火队伍混合编组和任务分工,合理安排扑火任务。国家森林消防队伍负责打火头、攻险段,地方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负责次要方向灭火,驻地军警、民兵等作为配属力量,开设隔离带和跟进清理,地方群众负责后勤保障和火场看守[31],切实提高森林灭火效率。每年的防火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需要连续转战多个火场时,要确保扑火人员得到充分休整,不打疲劳战,保证扑火人员战斗力。

3 结语

森林火灾扑救是高危作业,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从最坏处准备,做好森林灭火安全工作。在森林灭火行动中,森林消防指挥员要结合火场实际情况灵活选用灭火战法,当遇到危险林火环境时,要强化“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扑火理念,坚持“火情不明先侦察、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规避、植被不利先隔离”的基本原则,在火场外围观察火势变化,等待扑火时机出现,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猜你喜欢
人员伤亡林火火场
无锡惠山区坚持“六抓六强” 构建林火防治铜墙铁壁
林火监测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发展
半边天
基于无人机进行火场搜救设备的研究设计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