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
目前,家电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的复杂,三年抗“疫”、消费低迷、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加之行业内卷趋势依然明显,相信很多企业都调低了自身品牌的发展预期。
疫情后遗症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在国际通货膨胀持续明显的今天,国内形势表现好于国际,但依然需要理性看待通货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包括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对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资产价格变化、投资等产生的综合影响,尤其是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2020年下半年,我国出口贸易一片火爆,2021年陷入停滞,2022年持续走低。基于此,国内也出台了靠内需和双循环拉动经济举措,国内影响依然处于可控之内。
如果翻开2022年一年的产业数据,结果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2022年,从企业侧层面来看,长尾企业退市率进一步上升,消费指数依然待激活,整个家电行业 2022年累计下降7%左右。包括双十一大促,也没有出现一如往年的火爆局面,只是在各平台不再高调发布的数据中,可见差强人意的销售,但值得注意的是,高端产品占比的增幅。
数据表现并没有呈现出年初预判的低开高走,但与此同时,家电产业向来以坚韧不拔的实业品格,寻找商业机会,伺机而动,而在这些寻找中,在整体产业大盘下跌中,依然有着细分领域和细分渠道的上升机会点。
疫情后遗症削弱了行业对老龄经济的期待,却不断激活和放大了年轻消费客群的消费指标。与懒人经济,健康标签相关联的产品,在2022年表现一直良好。
同时,消费呈现两极分化,一是极具性价比的产品销售较好;二是高品质的高端化依然走高,从整体零售量下降,而零售额保持不变或者有所上升的数据中可见“推高端化”依然是主调。
在细分品类中,集成产品表现最为突出,无论是具有价格优势的微集成,专门面向年轻客群的集成水槽洗碗机;还是既有价格标签,又有功能优势的集成灶,集成烹饪中心,都在细分品类的赛道中表现抢眼。
虽然强安装属性的家电产品受到疫情影响,上门服务和跨区域服务的频次减少影响了销售,但随着物联网等远程技术的完善升级,在23年经济逐步恢复中也将迎来反弹。
综合来看,干衣机、集成灶、清洁电器、洗碗机,是目前所有细分品类中的增幅代表。
另外一个细分品类的增幅关键词是品质和产品区隔。
新增市场基本集中在年轻客群的初次消费,针对老用户客群的换新需求,则更多从品类角度出发进行考虑。例如,使用频率最高的冰洗产品,干衣机以及洗烘一体机在换新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包括带有净化功能的空调产品,也是传统空调的换新首选;包括冷热一体的净饮机,在南北市场对单一冷水直饮产品的替换率也在提升。
这些,都是通过产品细分和升级挖掘老用户市场的底层逻辑。但与此同时,行业、包括企业也在为自己瘦身,在产品组合上不一味的大而全,而是进行功能、使用场景和目标客群的区隔,后疫情时代,试图通过产品覆盖所有使用场景和所有需求人群,对一般企业而言是巨大的挑战。所以,尽管市场对新产品新功能有所需求,但要理性看待所处市场层级,消费实力,以及自身定位,有所取舍。高端化、集成化、智能化、场景化,其中每一个,都是细分赛道。
疫情三年,家电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韧劲坚守在实体经济第一线。以保障、突破和创新的姿态寻找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赛点。虽然2022年的发展依然未达到预期,但在这些曲线中,依然存在那些上升的机会点,成为发展亮星,照亮行业前行。
传统线下卖场,持续走低。2022年,国美裁员,苏宁萎缩,过去的传统两大家电渠道巨鳄,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也避免不了下滑,甚至走向末路。
京东、天猫和建材渠道,保持着较为平稳的渠道增速。尤其是京东和天猫在下沉市场的大手笔布局,在2022年得到了收获和回报。对于无法下沉三四线市场,或者下沉布局不够完善的品牌企业而言,既然自己无法造船,借船出海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尤其是京东持续推进的“星火计划”,上游,吸引更多的家电品牌进驻。下游,吸纳更多三四线商家加盟。有了商家的加盟,反之再吸引有招商需求的品牌,京东形成了自己的渠道内、上下游良性循环。
目前从品牌、品类,包括物流服务半径、响应速度以及覆盖范围上,京东都表现出了让人惊喜的成绩,尤其在收购德邦物流之后,京东在全国一二线和三四线,乃至五、六线城市的覆盖密度进一步强化,这一点,让京东在疫情乃至封控期间的物流表现优于其他物流,赢得了消费市场的口碑和信任。也将为疫情过后京东的爆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材渠道,依然值得关注。尤其是定位高端的建材家居卖场,这两年对家电品类的青睐再次提升。而家电趋势品类中的高端化、套系化和集成化,因为与建材渠道产品有着更高的匹配度,系统家电在高端建材卖场的表现,也正在焕发新机会活力。
另一个机会,在新兴渠道。
以抖音、快手、拼多多为代表的新兴渠道,在疫情三年虽然“反客为主”,但也正面刺激了消费的释放通路,线上成熟和快速成长的销售体系,线下十多年的物流快递网络,成为这三年民众重要的消费渠道,也成为支撑经济的重要一环。
对于家电行业而言,运维新兴渠道,分羹渠道红利,也要理性看待这些平台特征。
相比而言,抖音从年龄群和人群画像上覆盖更强,但缺乏精准度。以娱乐短视频取胜的抖音,家电厂商借船出海相对有较长的周期进行投流,继而引流、转化,需要专业的运营和创作团队。
相对抖音的娱乐化,小红书的专业标签意味更浓,转化周期和转化率也较为有针对性。
一般来讲,运营小红书有几个关键的参考指标,即笔记数量,KOC粉丝量,KOL粉丝量,互动量和圈粉能力。和抖音一样,同样需要侧重组建内容输出矩阵。
目前,小红书运维较好的是美的和小米,尤其在笔记数量,互动量和圈粉能力上。在达人方面,美的更侧重KOL,小米则更侧重以素人为代表的KOC。
美的和小米,一个是传统家电品牌,一个是传统互联网品牌,但在渠道的赛道中,都及时调转船头,率先对渠道风向和用户群体进行了精准画像,并快速组建团队推进新渠道的落地,赢得了渠道红利。
新兴渠道的红利机会,是建立在产品好,会笔记,会种草基础之上,不仅需要优质内容,更需要频繁更新内容,勤能补拙,是追逐这个新赛道最好的下注。
无论是细分趋势产品的红利,还是追逐新赛道的赛点,在这三年,品牌数量锐减,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而产品品质的要求却不断强化,可见,留给实力有限的中长尾品牌时间已经不多。
2022年,全行业减速发展,2023年或将迎来补偿性增长,包括线下渠道也将迎来复苏。
这期间,全行业既要仰头看路,更要低头拉车,不需要佛系,更不能躺平。找到适合自己的角度,理性对环境、对产业、对行业、对渠道、用户以及自身实力做出准确且实事求是的判断。
看方向,找方法,既不大量投入,盲目扩张,也不佛系躺平,在价格、竞争、规模、高端之间做衡量取舍,在当前形势下,这些目标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追求共同达成。
同时,在利润结构、利润率和效率这三个长期生存指标上同样做理性判断和配比,寻求哪个路径更适合企业突围。例如,通过产品组合摆脱价格内卷,通过价格组合保证规模,或者通过渠道组合推进高端,亦或通过营销组合增加用户。将过去拍脑袋做的决定转换为深思熟虑的思考,在2023年的补偿性增长中寻求生存和保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