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筱玲 | 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2022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其强调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在新法的助推下,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大大提升,将迎来“黄金时代”。
《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宁四职校”)作为自治区五星级中等职业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南宁品质教育建设,在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和实践。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国家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即在职业院校开展以教师、教材、教法为重点的改革。其中,教师是“三教”改革的主体。为建设专兼结合的多维度、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南宁四职校从五个层面出发,架构了教师改革体系,即坚持师德为先、教师为本;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产教融合、书证融通;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新教师准入制度;进行教师考核制度改革。
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南宁四职校不断完善教材选用机制,强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重视教材内容更新,融入行业产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活页化、工作手册式教材。
教法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来实现。近年来,南宁四职校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创新教学模式,以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为切入点,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推动力,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支撑,持续推动教法改革。
通过不断深化“三教”改革,南宁四职校打造出一批与产业链相契合的特色专业群、一支高水平双师队伍,成为技术技能培养高地。学校学生在2020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赛项中荣获一等奖,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车身修理、汽车营销、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在学校管理方面,南宁四职校致力于营造富有特色的管理文化,将质量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参与制度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以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为核心,坚持“向下负责,向上管理”的思维方式,对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顶层设计,重点从工作流程、目标标准、组织实施、监督调控、考核激励五个方面促进内部管理形态的转变。同时,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源头采集、实时采集。
本固,方能枝荣。在措置有方的管理机制下,南宁四职校对专业建设任务实行“项目管理制”,各专业以项目为载体,进行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实行“后进专业会诊制”,集中力量全面检查“后进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进行整改。通过一系列建设行动,“学校龙头专业—品牌专业—精品专业”的梯队发展格局初见雏形,专业吸引力、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力都有较大提高。
目前,学校有3个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自治区示范性专业、5个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2个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
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产教融合是生命线,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适用性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度。学生培养方面,南宁四职校扩大校企合作覆盖面,形成“中职、高职、企业”协同育人、贯通培养的新模式,与企业深度融合,做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教育科研。同时,学校根据行业发展、技术更新、核心素养、能力需求,精准定位培养方向,对接专业群岗位实践,实现“校内即上岗、毕业即就业”。2016年以来,南宁四职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0866名,用人单位满意度在93%以上。
师资培育方面,学校从三个方面提升教师核心素养。一是引入校外专家指导研训。依托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等项目,将技能大师引入研训,使教师向最高技术水平和工匠精神看齐;依托南宁市特聘专家岗等项目,将国家级教学名师及其团队引入研训,提升研训学术水平;依托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技术骨干深度参与教学和研训,使课程教学和企业生产紧密对接。二是引领职教集团教师共同研训。南宁四职校将集团内教师纳入大师工作室、特聘专家工作室,整合校内外研训资源,组织开展集团内的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教材开发、集体备赛等研训活动,打造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三是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学校严格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开展生产性实训项目,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南宁四职校的开放型教师研训体系使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脱颖而出。2022年,学校教师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教学技能大赛,获奖数、一等奖数、入围国赛数均居全区首位。音乐舞蹈教研组先后获市巾帼文明岗、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集体、市先进职工小家等荣誉。
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南宁四职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产业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供给和人才支持。近年来,学校向偏远乡村派驻“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工作队队员1名、驻村第一书记4名。这些驻村干部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用心用情驻村帮扶,为乡村全面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教育方面,学校与南宁市马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横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等县级职校签订帮扶协议,建立城乡对口帮扶机制,帮助受援学校明确发展定位、打造专业特色、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动员教学名师以双师教学、巡回指导、送培到校、支教帮扶等方式,为县职校打造一支“带不走、教得好”的教师队伍。学校还与东风南方集团合作开办东风南方汽修技师班马山班,让来自马山县脱贫监测户的困难学生享受免费、优质的中职教育资源。学生毕业后,安排其到东风南方实习和就业,体现“鱼渔兼予、智志双扶、受授同惠”的校企协同教育帮扶特色。
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学校认识到职业教育要提高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性,增强职业教育标准在当地的通用性,围绕四个方面提升国际化合作办学水平。一是提升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二是优化师资结构,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三是构建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的质量标准;四是加强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与“一带一路”企业国际化的合作共赢。
近年来,学校分别与英国布拉德福德学院、澳大利亚班达伯格州立中学、泰国腾博雅教育集团缔结为友好学校,开展交流互访、影子跟岗、技能比赛等形式的合作。依托中英“影子校长”项目、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中德诺浩德国汽修教学本土化项目和亚行贷款建设项目,学校将外国专家引入教师研训,拓展教师视野。2019年12月,学校顺利举办广西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国际交流论坛,为国际职教交流搭建平台。
新《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指引,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会继续在发展中不断求新、超越,在开放中博采众长,办好新时代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