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待加工的原料 家人指引走上技能之路
吴鸿宇,1999年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16岁以前,他的生活与一同长大的孩子差不多,为成绩发愁,为考高中发愁。要说有什么不一样,就是吴鸿宇有一间小工作室,里面有各种常见的工具和零件。他喜欢在里面研究电器的机械构造,把这些机械拆开又装好是吴鸿宇最喜欢的游戏。修玩具、组装遥控玩具线路是吴鸿宇最常做的实验。初中毕业之后,他就能自己修复电线损毁的电风扇。
初中毕业后,吴鸿宇试过找工作,但没有一间工厂愿意招他这样年纪小又什么技术都不懂的初中毕业生。当时的他,就像等待设计和加工的原料一样,人生的图纸一片空白,连自己是什么样的材料、应该被怎样加工都一无所知,对未来感到非常迷茫。
通过多方了解,吴鸿宇了解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既重视理论教学,又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学院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高,深受企业欢迎。在家人和亲戚的介绍下,2015年,吴鸿宇进入了学院学习。
集训的两千三百多个日夜 有苦寒也有甘甜与温暖
集训的日子是枯燥艰苦的。吴鸿宇从早上8点训练到晚上10点,无论酷暑,还是寒冬,从不间断。广东的冬天非常寒冷,如果下雨更是雪上加霜,但学院的集训不会暂停。这样的冬天,竞赛班的学生每年都在经历。
这两千三百多个日夜,又是充满乐趣的。吴鸿宇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数控车加工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一步又一步地完成每一次训练,一次又一次将理论知识融入上手实操。吴鸿宇享受将一个又一个毛坯原料加工蜕变成更加完美、更加精细的成品的过程。看着成品在自己手上诞生,是一件令他无比自豪的事情。这是数控车将吴鸿宇牢牢吸引住的魔力,他相信没有人能够抵挡在自己手上诞生一件完美作品的吸引力。
在這两千三百多个日夜,无论是平平无奇的上学日子,还是热闹欢腾的端午、阖家团圆的中秋、举国欢庆的国庆,或是暑假和寒假,教练们总是去时晨光熹微,归时披星戴月,他们指导着、引领着集训选手在技能的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让选手在攀登技能顶峰的路途上拥有更多温暖、更多支持。即使已经到了晚上十一二点,学院领导、教练怕选手压力大休息不好,依然会到宿舍看看他们,像父母不放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吴鸿宇还记得有一年的寒冬深夜生病了,学院领导和教练得知他生病后,马上开车把他送到医院接受检查治疗,陪他在医院打完点滴,直到他的烧退下来,才回到办公室稍稍休息一下。他衷心感谢母校,感谢这些一直陪伴关心自己的学院领导和教练。
世界技能大赛路上充满挫折 唯有踔厉奋发前行
吴鸿宇手上有一道伤痕,是在刚进入竞赛班的一次考核中,被将近四五百度的铁屑烫伤留下的。因为吴鸿宇当时不想耽误考核的时间,他紧咬牙关坚持加工,直到加工任务完成才跑到医务室处理。这件事情其实一点都不特殊,因为每一名技工的手上都有许多或深或浅的伤痕,但是这道伤痕对吴鸿宇有很大意义,因为他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技工”“技能”的“技”为什么是提手旁,让他第一次真正感到自己原来已经在技能的路上逐渐向他的师兄、他的教练走去,向广大技术工人的队伍靠拢。这是他在技能之路留下的痕迹,就像小时候在墙上画的身高线一样,提示着自己的成长。
就像所有成长故事都不会一帆风顺一样,吴鸿宇在技能学习的道路上也有过不知所措的时候。2018年,入校的第三年,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他都熟练掌握了,吴鸿宇找不到往前进发的下一个落脚点了。他的原地踏步,换来的是经验不足、思考不足,因此在这一年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广东省选拔赛中,吴鸿宇只获得了第三名,无缘参加国赛。当时,吴鸿宇非常茫然,在学校的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挂在教学楼前的金牌选手宣传画,一次又一次映入他的眼帘。吴鸿宇渴望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但是他找不到拿到世界技能大赛入场券的路。这时,教练们再一次带领着他走出迷茫。教练告诉他熟练掌握技术只是开始,因为这是所有用心学习技能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但如何更加合理地运用这些技能,如何更加细致地调整自己的动作,如何总结每一次训练获得的经验,如何将经验内化到自己的操作中,则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训练和不断的摸索思考才能一点一点掌握,这些才是决定成品能否完美的因素。在教练的引导下,吴鸿宇重新出发,学会怎么复盘、怎么多线思考、怎么提高创新加工意识。从此,吴鸿宇更加奋发图强,获得了第八届全国数控大赛数控车项目广东省选拔赛和决赛的第一名。
2020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广东省选拔赛,是吴鸿宇进入世界技能大赛的最后机会。在这次选拔赛中,他以第三名的成绩惊险入选广东省集训队。但这一次,吴鸿宇不再像2018年遇到挫折时那样不知所措,在短暂的沮丧过后,他很快重新振作起来,牢牢把握住这次机会,最终在集训中以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广东省参加国赛并获得金牌。在这之后将近两年的国家队选拔过程中,吴鸿宇在参加了广州、福州等近十个城市约20场的考核、完成了上百件工件的加工后,最终获得了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资格。在技能的路上走了近七年之后,吴鸿宇第一次感到自己离世界技能大赛领奖台这么近。
用绝对的硬核实力 成就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冠军
如果说吴鸿宇在技能之路上走过的七年是一个故事,那么这场在德国举办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无疑就是故事的高潮。尽管吴鸿宇对自己的技术有自信,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还是给他带来了无形的压力。比赛中,吴鸿宇总共要完成3个模块的加工,批量件模块要完成10个精度一样的工件,组合件模块要完成精度达标且能完美组配在一起的两个工件,单件模块要将一块大原料加工成具有多项特征的高精度复杂工件,且每个模块都只有4个小时的加工时间。
从结果看,数控车的确是一项比拼加工精度的项目,因为比赛要求零件的长宽高误差控制在微米级别的范围内,但它的背后其实是在考验选手对车床情况的了解程度、加工经验丰富程度、操作稳定程度、突发情况应对程度,其中一点细微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成品达不到要求,因此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的一些要求就给他的比赛带来了许多挑战。比如,选手需要通过轮班制进行3个模块的比拼。多人轮班操作机床会导致机床的情况变得不稳定,选手无法知道机床的变化情况,尤其吴鸿宇在赛前检查测试完机床后,机床又被别的选手不小心碰撞了,这带着不确定性的机器让吴鸿宇在操作时只能小心翼翼,还不得不在比赛中分出一部分时间再次确认机床参数,力求做到跟图纸要求分毫不差。再比如,比赛时选手需要统一使用比赛方提供的工具。陌生的工具导致吴鸿宇手感上的不适应,与常用工具规格不同的新工具需要重新磨合,这使他在第一模块的比赛中只能将速度降下来,一边比赛一边适应这套新工具,整场比赛变得如履薄冰。面对这些意外和压力,吴鸿宇的心态一度出现很大波动。
学院院长叶军峰带领林金盛、张志坤、陈智民3位教练组成的技术后勤保障团,不远万里从中国赶到德国来陪他们参赛,更加强了吴鸿宇比赛的底气。教练们在每个模块结束后,不仅为他提供专业指导,指出当天比赛的不足,还为照顾他的口味特地安排中餐,让他在陌生的国家感到十分温暖,也大大缓解了比赛带来的精神压力,吴鸿宇在比赛中的发挥也越来越稳定。最终,吴鸿宇在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技能选手的比赛中,以8分的优势夺得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