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青 王血红 龙文莉
随着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加大,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掌握一定农业技术、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和带动效应的农民技术人才数量日渐增多,但是这些“田秀才”“土专家”的技术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评定,影响了高素质农民扎根农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了破解农民职称评定难题,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后半篇”文章,真正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2015年宜昌市作为全省唯一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市,在宜昌市农广校组建了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的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宜都市率先试行,农广校充分发挥农民教育培训平台作用,积极组织高素质农民参加职称评定。7年来,有2000多名高素质农民报名参评,计有157人通过评审,其中初级职称79人、中级职称72人、高级农艺师6人。为用好职称评价“指挥棒”,宜都市农广校在评审中坚持“三重一减”:重素质、重实绩、重待遇、减负担,畅通农民职称渠道。放活评审对象、标准、方法和过程,不唯学历、资历、论文,强化业绩导向,强调论文写在大地上,突破职称层级天花板和区域限制,激发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农民职称评定,提高了社会对农民的认知度,激发了农民内生动力,提升了农民务农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宜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激活了乡村“基本盘”。
一、圈定骨干人群,重素质
开启职称评价,宜都市十分注重农民素质,以控保质。因此,评选范围圈定为农业骨干人群,瞄准种养加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骨干和村技术员。例如,潘家湾村农民胡安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宜都宜红茶传承人,拥有有机茶示范基地500亩,年加工茶叶2100 吨,发明实用专利16项。得知农民可以评职称后,他毫不犹豫报名,2016年取得中级职称,2021年晋升高级农艺师。
二、创新评定标准,重实绩
在评价标准上,宜都市不唯学历、资历和论文,注重水平、能力和业绩,将参评者工作实绩、技术水平、带动效应、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农村增绿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一)看水平。宜都市在评审中,适当放宽学历条件,只要达到初中学历,若不具备初中学历,如有相关农民技术资格证书,也可申报参评;不需职称外语和计算机操作考试,淡化论文要求;看有无开拓市场和综合经营能力。不唯文凭看水平,凡在种养加中,近3年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当地3—5倍,就是“硬件”。例如,宜都市辉青植保机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辉青,带领62人的嫁接服务队,每年创收200多万元,服务的109个农户,户户柑桔优果率88%以上,售价提升10%。2016年,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如愿取得中级职称。
(二)看技能。不唯理论看操作,看有无熟练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能熟练运用技术,解决生产难题,都算加分项。鸡头山村的袁亮亭凭借娴熟的高接换种技术和科学的绿色防控方法,得到了评委们认可。
(三)看贡献。不唯资历看贡献,能带动周边农户致富,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带动能力和业绩贡献,都是“硬菜”。农民技术员曾勇,引进桃李品种30多个,优选出7个适合本地又对市场“胃”的良种,2021年销售桃李苗1.8万株,收入16多万元,带领该村仅小水果年收入300多万元,突出的贡献让他在评审中全票通过。
三、突出政策激励,重待遇
有职称更要有待遇,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农民最关心的是评职称后的激励政策。为鼓励农民参与评定职称,宜都市出台以下扶持政策。
(一)政策倾斜。有职称的农民,由农业农村局建档,专项纳入乡土人才管理,优先各级政府表彰、发展党员、选拔村干部和招聘招考;优先土地流转、技术推广和项目立项;优先科研开发、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优先创办领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并在资金投入上实行政策倾斜。
(二)资金奖励。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一次性奖30万元;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华老字号,一次性奖10万元;获得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奖5万元;销售本地主导产品分类别奖励1万-5万元;建设精品果园高效茶园安全菜园,验收后每个补贴5万元;流转经营土地200亩以上且流转期5年以上,重点安排农田水利、农业开发等项目;在省级以上畜牧良种场新引进种公猪、波尔种山羊每头每只补助2000元。宜都市每年兑现涉农奖励资金500万元以上,高素质农民受益面达70%以上,有职称的高素质农民受益面达到全覆盖。
(三)荣誉激励。农民取得职称后可直接被评为科技示范户,物化补助高于其他示范户,并被纳入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和农技推广员选聘范围。每年评选10名优秀高素质农民、“十佳”示范家庭农场主、10个农民创业典型,每人奖励1万元,基本条件是有职称;同时为其拍摄专题片,在宜都电视台滚动联播。
(四)跟进帮扶。挑选优秀农技员和村镇干部,开展“一对一”的生产指导,跟进帮扶。市镇村领导定期与其研讨座谈,解决实际难题,双向跟踪动态管理。
四、着眼服务农民,减负担
为了给农民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宜都市在评审过程中最大限度简化程序。不必要的表格不填,不必要的程序不走;评定时间,选择农闲绕开农忙;评定地点,离参评对象最近。同时,农民职称评定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结合,作为其中一个环节,相关费用纳入农业部门专项列支,减轻农民负担。
五、主要成效
(一)引领产业发展。湖北山太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杰晋升职称后,被评为宜昌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湖北省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公司成为湖北省专家工作站。宜都市的“职称农民”,创建柑橘精品果园18个、高效茶园8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8个,助推宜都市成为中国柑桔之乡、全国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叶加工转型示范县,引领宜都产业发展。
(二)引领品牌创建。宜都市的高级农艺师中,生产的产品中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10个、省名牌产品20个,还有的创建了宜都蜜柑、宜都宜红茶、天然富锌茶和土老憨等品牌,推动宜都打造“精品工程”。
(三)引领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向有职称的农民集中,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他们流转土地3万多亩,1.64%的人种了全市12.53%的耕地,为“谁来种地”找到了答案。
(四)引领经济转型。有了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结合资源、生态优势,农民更愿创办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庄园经济”引领宜都农业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形成具有宜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五)引领了科技推广。宜都市的“职称农民”引进并推广各类新品种43个,其中,农作物21个,柑橘4个,茶叶5个,畜牧7個,鱼类6个;推广各类实用新技术26项、各类新器具1260台套、新肥料新农药25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实现“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实用技术直接到户、关键要领直接到人”。宜都市的农业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100%,到田率达90%以上。
职称是对职业能力的评定,更是对职业身份的一种认可。农民职称评定是一种信号,农民正是当之无愧的崇高职业。而乡村振兴的过程也是农民职业化的过程,二者都非一日之功,当需久久为功。
(作者单位:1.湖北省宜都市农广校;2.湖北省农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