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嘉思,黄国健,郭灿彬,黄源,蓝碧娴
(1.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50;2.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300;3.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460)
随着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社会对智能电气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专业技能型人才缺口的不断增大,各行各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作为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一种校企合作新形式,由政府、行业、高职院校、企业等多个主体共同组建,是以学生为中心、凸显高职教育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产业学院贴合产业发展,高校与企业、行业共同组建,协同培育产业、行业迫切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发挥着助力区域产业发展、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作用。
面对智能电气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高职院校需引导学生对标产业需求,在入学阶段就开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个人职业目标,制定高职三年学习行动计划,并结合智能电气产业与岗位的要求动态调整,不断完善[1]。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基础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是按照生涯规划步骤开展课程教学,主要包括: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探索,探索外部世界、决策、行动与再评估等内容。教学内容多为概述性内容,未充分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及产业需求特点开展差异化教学[2]。
以智能电气类专业为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未充分与专业特点相融合,未结合智能电气产业需求与要求引导学生找准职业定位。课程教学内容未与智能电气产业的岗位标准、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导致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以后,难以清晰认识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未来就业岗位的特点。因而,学生应明确需要掌握的职业核心内容,制定高职三年学习计划,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3]。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采取的教学方法仍旧是教师课堂上讲授,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学生被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4]。课程共16 个学时,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必要的实践课时,未及时引入智能电气产业所要求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未开展与行业发展要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实践教学,但以学生观看视频或课堂讨论为主,缺少与智能电气专业、行业发展相结合的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探索、高效获取知识的活动[5]。
课程的教学效果受任课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直接影响。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一线辅导员负责授课,课程多归属于学校的招生就业部门,没有配备专任教师,也没有组织统一集体备课[6]。一线辅导员多为从大学毕业就直接到学校任职,缺少智能电气企业行业的相关实践经验;且辅导员往往负责较多事务,未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任课教师授课多是理论讲授,缺乏与智能电气专业的紧密结合[7],因此,未准确把握智能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对相关产业的了解,未准确按照岗位要求对智能电气类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特点、所要求的技能、职业发展路径等内容深入讲解[8]。由于课程师资对行业知识的积累不足,未结合专业、产业特点因材施教,因此,课程难以达到预期目标[9]。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共16 个学时,授课时间较短。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学新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对于大学的专业学习、大学生活等各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学习的深入,接触了专业课程之后,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个人目标等都会有调整。但是,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在大二专业课程学习、大三就业准备阶段,缺乏有效的全程化生涯规划指导,难以全面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学生难以结合自我认知确定职业目标,更加难以结合专业与产业的特点做好职业发展路径规划并实施[10-11]。
基于上述的课程现状,笔者尝试在产业学院视域下对高职智能电气类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面对日益多样化的生源,高职院校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谈话等多种方式,立足现阶段智能电气类专业学生的特点与学情,有针对性地更新、完善课程理论内容,在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生涯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剖析、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智能电气类专业特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教师可与智能电气类专业教研室教师共同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完善课程内容;将相关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融入智能电气类专业课教学内容,同时将智能电气类专业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
根据专业所面向的智能电气类产业的特点、岗位标准、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更新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智能电气产业的职业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制定大学期间的职业发展规划。在产业学院视域下,教师可采取项目化、模块化教学[8],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对学生微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的培养,并培养学生从事智能电气产业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找准职业定位,还能提升高职院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12]。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清自我、认识职业,找准职业定位,制定未来职业规划并在大学期间付诸行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使其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参与度。首先,在产业学院视域下,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产业上下游企业的联动,邀请相关企业人员为学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校企联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共同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活动,邀请企业人员担任评委,为学生提供更贴合产业需求的指导;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在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相关企业实地参观与调研、短期跟岗实习,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感受智能电气类专业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岗位的具体要求;定期邀请企业人员或相关毕业生代表到校开展“职业面对面”沙龙,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其次,授课教师要根据智能电气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例如:利用“对分课堂”教学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和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13];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对智能电气类专业所面向的产业岗位进行调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开阔学生眼界;结合产业现状及社会热点,在课堂上引入相关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除了专业的理论知识,还涉及职业认知,而这部分内容需要结合产业实际情况开展,有必要对师资队伍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如从产业学院以及合作企业选拔辅导员、专任教师、企业人员组成课程师资团队,给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全面、专业的辅导,将课程的理论知识、智能电气类专业的专业知识、专业所面向产业的实际情况等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机结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智能电气类专业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产业学院的作用,加强校企联动,根据课程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负责,而关于职业认知部分的内容,除了需要校内专任教师参与,还需要智能电气类专业的专业课授课教师协同参与。具体来讲,专业课授课教师应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融入职业规划、职业认知部分内容。而对于从企业聘请的企业导师,则应结合所面向产业的特点及学生学情,组织具体的教学内容,授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情况、工作岗位对专业和素养的要求以及就业面试的相关技巧、注意事项等,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面向产业具体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有全面认知,进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除此以外,还可以邀请产业内的人才、企业家、优秀毕业生代表等担任课程的社会导师,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沙龙。通过优化课程师资队伍结构,能够提升课程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生涯规划指导[8]。
在产业学院视域下,为帮助高职院校智能电气类专业学生形成全面的自我认知,有更清晰的职业认知,确定职业目标,制定并落实规划路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质量,毕业后能快速适应产业、岗位的要求,符合企业用人要求,加强智能电气类专业学生生涯教育全程化指导,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在产业学院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结合高职智能电气类专业特征及学生学情,可以从以下方面系统加强生涯教育全程化指导,将生涯教育指导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11]进行论述:
生涯教育指导初期,为高职学生大一阶段。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讲授与互动、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等途径,使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邀请产业内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专家,为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产业行业情况;组织学生到产业学院合作企业实地参观,了解专业所面向产业就业的实际情况[11]。通过以上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自我、认知职业,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路线,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并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涯教育指导中期,为高职学生大二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已经开始学习专业课,教师应在专业课讲授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邀请产业内领军人物、产业资深技能人才、优秀毕业生代表,开展面对面讲座、交流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产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素养等内容;在产业学院合作企业内开展短期跟岗实习,学生通过实习了解未来就业岗位实际需求;组织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意识。生涯教育指导后期,为高职学生大三阶段[14]。在此阶段,教师主要通过课程讲授、举办讲座等方式,开展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宣传;邀请企业举办宣讲会、就业双选会,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在学生外出实习前,开展简历设计、模拟面试大赛,通过大赛提升学生面试技能;对于学生情况,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要及时跟进,准确掌握每位学生的情况,对于就业困难学生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在整个生涯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参与至少一次企业走访、至少一次跟岗实习、至少一次技能竞赛(或创新创业技术)、至少一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模拟面试大赛),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15]。
综上所述,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产业具体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快融入社会、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在产业学院视域下,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加强校企协同,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生涯教育全程化指导,可切实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