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升斌
(邵武第六中学 福建 南平 354000)
当下“双减”政策正在深入实施,从作业设计的“减负提质”上,一线教育工作者做了深入的研究。作业的价值和功能在于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培育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参与课堂趣味游戏活动是沉浸式作业的过程,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并巩固提高,互动性强,受学生欢迎和喜爱,起到“减负提质”的效果。
对于“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郑太年教授提出:实践者不仅要考虑如何“减”,更要考虑如何“增”和“变”,要“增”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参与、自主探索,“变”的是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和活动结构。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主导的师生对话方式的课堂,趣味游戏活动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重构。通过游戏活动,巧妙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并进行知识内化和外显,帮助学生构建化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索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习得知识的反馈与评价,课上以任务接着任务、问题连着问题,高速运转。每个活动持续的时间较短,新知识学习不充分。课后以纸面作业和考试为主,虽然目前作业也有趣味化的设计,但在纸面上文字、图像等所能体现得还不够全面,学科知识本身的内涵和魅力往往被忽视,因此趣味游戏活动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
趣味游戏活动主打的是趣味性,为课堂营造有趣而热烈的学习氛围,在寓教于乐中运用知识。活动的设计上参考了当前综艺节目流行的游戏方式,将知识与情境、角色与表演、乐趣与合作融为一体,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例:“谁是卧底?”“你话我猜”“我是谁?”“化学方程式接龙”等。活动所用的道具也是多样的例:扑克牌、可插卡头饰等。还可利用多媒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游戏,发挥媒体设备的功能。
趣味游戏活动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分组竞争,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沉浸在游戏中。教师要做好“主持人”的角色,发布游戏规则、推动游戏进程,维持游戏秩序,裁判游戏结果。同时也要做好游戏后的评价、反馈工作。不仅评价学生游戏的表现,更要反馈知识理解和运用中暴露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戏”有所获。另外活动中问题的设置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度有分层,实现人人参与。
活动内容要紧紧围绕化学的知识展开,结合各种游戏形式的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趣味游戏活动。例如:在学习元素有关内容时,设计化学元素的“谁是卧底”;学习实验仪器时,进行实验仪器图的“你话我猜”等。还可以利用数学、体育等学科的特点设计跨学科游戏活动,例如:“元素24点”“化学方程式接龙”等。
(1)游戏规则
参与游戏的人员中分发两个相似的化学名词,其中1人(即卧底)拿到与其他人(即平民)的不同,这时平民与卧底都不知道互相的身份,卧底也不知道自己是卧底。每人用一句话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最好不要太过明显,既不能让卧底察觉,也要给同伴以暗示,词语禁止重复,话中不能出现所持化学名词。每轮描述完毕,所有在场的人投票选出怀疑的卧底人选,得票最多的人出局。如有两人得票相同,则进入PK,大家再从两人中间投出一个。若卧底出局,则游戏结束。若卧底未出局,游戏继续。若卧底撑到最后一轮(场上剩2人时),则卧底获胜,反之,则平民胜利。
(2)场内及场外纪律
游戏过程中,场内人员禁止与场外人员交流,场内人员交流时禁止询问他人持有词语。场外人员禁止大喊大叫,可以笑。无条件服从主持人/老师的命令。
(3)实操记录
游戏用词:氢元素和氧元素
游戏人数:5 人(其中1 人是氢元素,在3 号位;其余4人是氧元素)
游戏过程:
第一轮:1号位学生:常见元素;2号位学生:组成水的元素;3号位:可组成气体单质;4号位:具有氧化性的元素;5号位:人体必需元素。
本轮投票将4号位学生投出,游戏继续。
第二轮:1 号位学生:元素周期表中前10 位;2 号位学生:硫酸中含有的元素;3号位:密度最轻的元素;5号位: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
本轮投票将3 号位学生投出,游戏结束,平民获胜。
(4)注意事项
可供参考的游戏用词:烧碱和纯碱、烧杯和试管、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等。参加游戏的人员可以5~9 人,人员较多时可增加1~2个卧底。
(1)游戏规则
每组2名学生参与游戏,一人用口述语言表达的形式描述所给的化学名词(一组10个词),但不能说出词语中带的字。另一人背对大屏幕,猜同伴描述的词语,不能偷看,猜不出可以喊过。最终猜对词语多的组胜。
(2)场内及场外纪律
游戏过程中,场内人员禁止与场外人员交流。场外人员禁止大喊大叫,不得提醒。
(3)补充说明
可供参考的游戏用词:
元素与物质类:氧元素、稀有气体、氮气、氨态氮肥、金刚石、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烧碱、硫酸根离。
化学名词:过滤、氧化物、化学式、化合价、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催化剂、原子结构示意图、溶解度、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类:中和反应、置换反应、曾青得铁化为铜、高锰酸钾制氧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盐酸除铁锈、检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电解水。
本游戏可以考查参与者对化学名词的精确理解。例如在对物质类的名词描述中,可以通过物质的性质、类别、用途等多角度加以描述和补充,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物质的性质与应用”这一主题知识的学习。游戏的互动性强,能在紧张的竞技中刺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积极输出,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游戏后的教师评价提供参考。
(1)游戏规则
利用可插卡头饰给参与游戏的人员分发一个化学物质的名词,戴头上。参与者不知该名词的内容,通过提问其他参与者获取有关信息,最终猜出并说出该名词。游戏中只能进行“是不是”的提问,不能要求其他参与者描述该名词的相关内容。最先猜出者胜,其余继续,直到最后一人。
(2)场内及场外纪律
游戏过程中,场内人员禁止与场外人员交流。场外人员禁止大喊大叫,不得提醒。
(3)补充说明
本游戏同样可以考查参与者对物质的多角度理解,在层层深入的提问中,抽丝剥茧,最终推理出物质的名称,帮助学生解决中考题型——推断题。
(1)游戏规则
将1~20 号元素符号写于卡片上,各元素的卡片各2张,任意抽取4张卡片,将元素符号对应的原子序数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Li、O、O、F,那么对应的数字为3、8、8、9,算式为(9-8)×8×3 或(9-8÷8)×3 等。抽取的元素符号大于10 时,也可将其看成减去10后的数字,如抽出的牌是Al,即可对应成13进行计算,也可当成3进行计算。最先说出计算式的参与者胜。
(2)补充说明
本游戏融合了数学计算,不仅帮助学生记忆1-20号元素符号和名称,也能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是化学和数学的跨学科融合,有趣又益智。
(1)游戏规则
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一个化学方程式,将该反应的任一生成物作为下个反应的反应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实现接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多者胜。
(2)实操记录
(3)补充说明
本游戏适合在中考总复习阶段进行,可帮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整理与记忆。另外还可以结合体育课的往返跑活动进行学科间融合:将初中阶段常见化学方程式制作成小纸条,放在50米跑道的一头,每组通过往返跑的方式获取化学方程式,要求获取的化学方程式能接龙,接龙的化学方程式达到5个,用时最少组获胜。
通过丰富的趣味游戏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化学的效率。趣味游戏活动同样是达成“双减”政策所强调的“减负提质”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化学学习内容,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趣味游戏活动,特别是在中考复习中,打破枯燥的程式化复习节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迁移与应用知识的能力。还可根据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设计符合一线课堂要求、满足学生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游戏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