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雯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847)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紧密围绕“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医学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1]。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英文缩写OBE)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形成有机整体,是破解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两张皮”问题的关键措施[2]。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应立足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搭建及运行机制优化等方面积极作为。因此,本文聚焦OBE 视阈下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成果,在分析大量案例的基础上了解现状、剖析问题、探索出路,在理论层面提出构建“理论讲师-实践导师-实战良师”“三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并在实践该构想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完善,为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驱动力。
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亦是地方本科医学院校、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办学定位的基础[3]。研究发现,辽宁省5 所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均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并开展了实践活动,配备了高素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其中,有的高校组织专职教师建设“就业指导教研室”,面向全校学生讲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夯实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基础;有的高校着力建设“创新学院”,择优选拔并集中培养创新型医学应用人才;有的高校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学生工作处以及团委联合协作成立“大学生创业事务中心”,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有的高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医学创业科技园区”,搭建“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医学产业与医学专业的一体化、协同化发展。总体而言,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组织建设、管理制度以及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基于OBE视角,分析辽宁省5 所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优缺点,总结经验,理性看待不足,扬长避短。
部分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通过组织专职教师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研室,承担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创新创业理论课专职教师承担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任务尚存在困难。就教师自身素质而言,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必要的创业实践经历,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时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依据专业特点融入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这些专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偏重对理论性内容的讲解,较少分析实际案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利于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深入理解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发挥。
部分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以校内就业指导中心为主体,联合学生工作处以及校团委成立“大学生创业事务中心”,由就业指导教师、大学生辅导员以及团员活动指导教师组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此类型师资队伍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事务咨询服务以及创新创业参赛指导,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的需求。但针对专业特色突出的医学院校而言,现有的师资队伍大多是由行政人员、专职辅导员等人员构成,这些人员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其专业背景大多与医学无关。因此,“就业指导教师+大学生辅导员”型师资队伍缺乏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医学专业融合的能力,很难实现“专创融合”教育模式下“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部分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组织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医学专业课程教师以及专职辅导员等共同担任学校创新创业专职教师,从校外聘请企业家及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共同组成“校内专职教师+企业兼职导师”型师资队伍,在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的同时定期以“创新创业座谈会”“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创业沙龙”“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为医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此类型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既具备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社会实战经验,实践操作能力强,但多数兼职导师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创新创业专项培训,缺乏较为系统和扎实的理论知识,难以为学生提供体系健全、内容全面、逻辑严谨的创新创业教育,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综上,现阶段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总体上存在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欠缺、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不足、未能根据医学专业特点融入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等问题,这些不足影响医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有待优化改进。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应着力构建“懂理论知识、能指导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着力为社会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1978 年,美国学者Spady 率先提出OBE 理念,并将其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确保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4]。OBE 教育理念是以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出发点,进行反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5]。OBE 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相通的[6],两者均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受教育后的能力导向和社会需求导向[7]。
OBE 视阈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围绕三点基本原则。一是要明确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查找不足并逐步完善[8],这一过程中要求创新创业教师立足学生实际情况预设教育成果,并与学生共同达成预期。二是要扩大机会,高校在“定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主线[9]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三是要提高期待[10],可以通过制定创新创业的奖励制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使教育计划能稳步推进并获得预期成果。
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关键在教师[11]。创新创业教师一方面应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包括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激发其创新创业兴趣;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多项技能[12]。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应以此为目标,以教育成果为导向,探索建立“专创融合”的全方位、高质量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在“三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中,“理论讲师”由掌握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具备创新创业相关系统性知识的“双创”教师、辅导员组成;“实践导师”由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组成;“实战良师”由有参赛经验的教师、优秀创业者、校友企业家组成。其中,引入校外创业导师能有力推动创业项目分析、路演、迭代跟进等实践训练,有助于学生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强化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思考[13],是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14]。
首先,树立科学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若想组建“三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并完成创客基本训练、进阶训练和项目实践训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双创”能力的人才,必须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建设完善的管理机制。在师资队伍组建过程中确保选拔标准的公平、公开、合理,加强对创新创业导师的遴选和培训,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同时在选拔过程中应注重创新创业教师师德师风;构建系统的教师交流和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空间;建立健全的教师考评和激励机制,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提供工作动力。
其次,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积极通过“求异”“扩散”“联想”“灵感”等创新思维方式开展创新思维训练。例如,以“双创”竞赛为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创融合;“双创”教育与思想引领同向而行,在“双创”竞赛中融入弘扬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等内容,促进“思创融合”。
再次,转变教育理念,响应“专创融合”。在教育理念上,教师要积极响应“专创融合”,形成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创意、创新、创业”融合的教育理念,探索“创意激发、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双创”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专创、科创、思创”三融合。具体而言,“三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要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实践训练平台,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用课赛结合的方式系统推进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输出更多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最后,增强学习意识,提升专业能力。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三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主要授课内容为医学基本技能训练、科研方法,将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协同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不论是“理论讲师”“实践导师”,还是“实战良师”,都要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例如,专业课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创新方法和创新理论的学习,通过参与专业学会不定期举办的创新创业讲堂,更新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实践导师可以“走出去”,到企业学习交流;高校也可以将行业专家、优秀企业家“请进来”,通过教学研讨和教学培训,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近年来,辽宁省L 院校医学检验学院在学校创新学院以及就业指导中心的领导下,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积极开展基于OBE 理念的医学检验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截至目前,学院“三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已顺利完成,并取得显著成效。
学院依托医学检验专业优势,以学科与专业建设促进创新,以创新促进创业,实现“创新引领未来,创业实现梦想”的发展愿景。教师以实用型检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为导向,通过学习不断汲取先进的实践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在开展“专创融合”教学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发展。在学校师资培训项目资助下,专业课教师有机会参加创新方法和创新理论的学习;学校还不定期举办创业讲堂,邀请行业专家、优秀企业家等进校园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向专业教师传授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引导专业教师学习创新创业相关政策,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交流,积累实践经验。学院“三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中有2 人获得全国核心能力认证创业大赛指导教师证书,1 人获得创新创业指导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团队成员主持完成多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项课题,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为学院开展“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参加省内医学院校就业招聘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践经验”,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理论 + 实践 + 社团活动” 的品牌模式,“理论 + 实践 + 课程”的专业模式,“理论 + 实践 + 人人参与”的普及模式,使实践教育模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15]。
对内,学院将“全国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在线形态学大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及“学院检验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选题与课程理论有机结合,通过课赛融合,紧跟行业需求和学术前沿,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内容;对外,与迪安检验所、金域检验所等第三方检验公司及医药公司建立了导师信息库,强化“三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在加强校企合作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真实的用人需求、针对性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就业能力的同时,充分调动优势资源,确保全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通过举办“求职简历大赛”以及“检验专业模拟招聘会”等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为医学检验学院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院“三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通过“专创融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并屡获佳绩。近3 年来,医学检验学院学生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银奖,获第二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铜奖,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辽宁赛区二等奖,获全国基础医学实验创新大赛东北赛区优胜奖。学院有多名学生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有7 名学生在全国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在线形态学大赛中获得奖项;学生在省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 篇,其中1 篇论文获得第七届“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三等奖;学生申请发明专利1 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注册成立公司3 家。
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应打破思维定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组建“三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创建以“能力达成”和“教育成果”为导向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在全员参与、全程互动、全方位体现的“三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建议高校从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及完善管理机制入手,为“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建议教师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思维,转变教育理念,响应“专创融合”,增强学习意识,提升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