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菲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1.1.1 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积极推广“政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更好地突出高职院校的实践效果,增强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区别度,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企业各个岗位对于员工的技能要求,开设一系列特色实践课程,帮助高职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1.1.2 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政校企”合作模式下,政府负责顶层设计,在宏观层面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发挥其强大的宣传能力,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帮助高职学生成长为拥有高超专业技能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与此同时,采用“政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可以将各个岗位的用人需求及时反馈给高职院校管理者,帮助高职院校管理者灵活调整教学方向,节省教学资源,实现高职教育方向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高度契合。
1.2.1 政府主导原则
“政校企”三位一体合作模式在各大院校中的推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利用各项政策资源与经济资源,带动“政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
1.2.2 教育性原则
“政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是将高职学生转变为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属于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推行“政校企”合作模式过程中,应以高职院校作为核心,地方政府、企业在与高职院校进行积极联动的同时,也要遵循教育性原则,不能对高职院校教学活动进行过多的干预,尊重教育工作发展规律,为高职院校营造一个较为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
政校企合作模式是调动政府部门、企业以及高校既定资源,共同为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理论学习、实践学习提供帮助的创新合作模式。此种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意在满足以下三个方面教学需求。一是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满足不同职业院校学生差异化实践学习需求。二是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应用,为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带来更多资源条件支持。三是“政校企”合作模式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实践应用中存在的教学资源局限与教学方法单一等实际问题。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基本目标。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应当在学校教育阶段引起充分重视,并有效提升的重点能力。当企业和政府分别从政策措施支持以及实践平台构建两方面协同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时,人才培养水平会进一步提升。不同专业高职院校学生针对性的技术能力,能够在企业环境政策支持背景下获得更高程度锻炼与提升。可见,“政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核心技术人才培养这一目标而言,是具有应用适宜性的创新合作教学方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践教育是核心教育内容,也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教师队伍能力水平的重心要点。从高校方面来讲,企业与政府优势作用能够在创新合作模式中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以及后续的学生就业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也有利于为其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保障。
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可知,人才需求与专业分布存在不均匀问题。这种背景下,学校与企业的主要诉求均未能实现,一些热门行业的人才缺口迟迟得不到满足,企业为了保障生产,只能高薪聘请外地人才,对本地人才就业市场造成冲击。
一方面高职院校希望基于“政校企”合作模式为高职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名额,在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方面尽可能向企业招聘需求靠拢。另一方面企业则希望员工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要养成正确的职业观以及价值取向,能够在获得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之外,满足业务推广、职业培训等方面的需求。二者之间由于缺少地方政府的统一调度,导致企业人力资源诉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始终无法统一,造成企业人力资源以及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浪费。
相关研究人员针对“政校企”合作模式特点,基于产教融合宏观背景,构建“政校企”三位一体合作模式总框架(如图 1 所示)。
图1 “政校企”三位一体合作模式总体框架
为解决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诉求不匹配问题,研究人员基于政府、高职院校以及企业视角,分析三者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诉求特点,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寻找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需求方面的“最大公约数”。
政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较为宏观:确保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成功转变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地方企业综合实力的劳动力。想要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对学校以及企业进行宏观指导,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信息优势,根据当地热门行业人才需求缺口,鼓励高职院校开设与热门行业有关的专业,尽可能满足热门行业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发挥其强大的组织协调功能,为高职院校以及地方企业搭建高效的沟通平台,确保高职院校以及地方企业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对高职学生的教学需求、技术需求以及培训需求,降低各方之间的沟通成本,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政校企”合作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其核心任务在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政府、高职院校以及社会企业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积极尝试突出自己在育人方面的特点。
第一,地方政府在进行顶层设计时,针对教育、科技、发改、工信等系统进行优化与完善,突出展现地方政府在育人方面的宏观引领作用,基于各式各样的扶持性政策,引导地方企业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形成合力。例如,某地区教育部门针对当地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制订“一头两翼三辅助”教育产业发展新矩阵。“一头”是指靠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将有色金属产业打造为当地“明星产业”,对与该行业相关的地方企业给予税费减免优惠,并持续增加对有色金属专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当地高职院校开设有色金属专业,为当地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两翼”与“三辅助”指能够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其他相关行业,如机械制造、生物科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环境保护等,打造以有色金属产业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新业态。
第二,企业要积极响应地方政府牵头组织的“政校企”合作育人工作。主动与高职院校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邀请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脱岗进入企业接受培训,以此来提升专业课教师实践经验。挑选技术骨干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组成“实践教学小组”,充分发挥“政校企”合作模式的育人功能:①实践教学。企业技术骨干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并为高职学生模拟真实的就业环境,使高职学生能够在沉浸式的氛围中体验现代职场,增强其实践能力。②技能训练。专业课教师主要负责讲解理论知识,企业技术骨干主要负责训练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利用现代师徒制育人模式,快速提升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③产品检测。地方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制订评估方案,从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客观评价每一位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帮助其制订切实可行的未来发展规划。④技术研发与技术转化。地方政府要持续增加对技术领域的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为企业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社会培训资源主要是指一部分由企业组织发起的培训教育活动,还包括专业证书培训考核机构提供的社会培训资源与机会。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其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提升工作应当是持续不断完善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需结合其所学专业相关技术要求更新能力培养要求,以不断提升自我、适应人才培养需求为目标,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实现自我提升。另外,实训基地还应当以企业高职院校共享资源为建设形式。企业在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时,可利用实训基地达到预期目标。高校则可借鉴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发展需求,在不同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基础上,充分利用实践基地资源,创新优化实践教学组织落实成效,为取得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奠定基础。
“政校企”三位一体合作模式的出现,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育人工作指明了全新的方向。相关工作人员深刻把握“政校企”合作模式特点以及原则,基于国内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对“政校企”合作模式内容进行优化。针对人才需求与专业分布不匹配、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诉求不匹配等问题,制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促进“政校企”合作模式在教育一线能够得到妥善的贯彻与落实,为解决地方人才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