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2023-02-24 03:20:15邹瑞湘潭城乡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业财企业财务财务人员

文/邹瑞(湘潭城乡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财务制度等相关规定,按照财务管理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加快信息化建设。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化起步时间比较晚,财务信息化水平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现代财务管理工作要求。

通过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业财融合,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

一、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概述

财务信息化概念最早是美国高纳德公司在1990年提出来的,是将信息技术用于企业财务管理,改变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是将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以财务信息系统作为基础,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人力成本、生产、销售等网络一体化,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企业财务核算、统计、分析、控制、决策以及监督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模式[1]。

财务信息化要求具有稳定、高效、安全的软件系统,可以对企业的所有信息进行管理、操作,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企业通信、网络、系统可以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改造和提升财务管理模式,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及决策水平。

二、财务信息化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财务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为企业财务核算、分析、控制与监督等提供支持。传统的财务管理主要通过人工统计数据,无法对企业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实时监测,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与企业的采购、业务等系统进行对接,可以实时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了解企业应收账款、采购成本和资金回流动态等信息,确保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2]。其次,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国有企业财务部门需要统筹不同口径的各项财务数据,这些财务数据来源于分公司、子公司或者各个部门,报表往往是通过excel表格进行报送,财务人员需要对这些报表进行审批、核算,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财务信息化建设,使分公司、子公司以及各个部门的原始数据可以直接在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填写,信息系统自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将财务人员从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让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为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决策等提供支持。此外,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属于国家控股的企业,国有企业的各项制度一定程度上受到行政体制的影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同时面临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一些国有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或提高经济效益,盲目投资,投资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财务信息化建设,将企业的内部核算、财务原始数据全部录入到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对企业各项固定资产、现金进行全过程监督,可以详细了解每一笔支出的去向,并根据企业的现金流和生产经营情况,为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了人为因素增加的财务风险[3]。

三、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信息化程度偏低

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各个领域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有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但是信息化建设进程比较缓慢。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相对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国有企业财务、业务相关方面的需求,很多数据都是各个部门用办公软件将数据制作成表格。由于企业的财务部门、业务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管理系统不同,各个系统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还需要财务人员将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加工整合,并没有真正实现财务信息化[4]。大型国有企业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不同的业务可以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由于各个部门、分子公司的数据信息无法共享,业务部门没有及时了解催收款项,造成应收款项超过合同期限,影响到企业现金流管理。

(二)欠缺财务信息化模式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保证国有企业完整性和可靠性、维护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各项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确保国有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按照国家要求,国有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

以应收账款为例,各个项目的款项往往是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催收,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项目的负责人容易发生变更,有些项目已经完成却没有将尾款收回来。如果这个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发生了变动,则会影响到某一个项目的应收款项回收工作,造成应收款项数量不断扩大,容易形成坏账,影响到国有企业现金流,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目前,大部分企业应收款项主要由人工负责,如果项目周期比较长,项目数量比较多,容易造成遗漏,可能造成企业的应收款项无法回收。国有企业的财务系统只具备单一的财务管理功能,不具备大数据挖掘、分析和决策等方面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财务数据的价值,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增加了财务风险。

(三)业务和财务融合不佳

国有企业的财务数据涉及企业固定资产、税务、业务合同、应收款项等内容,这些信息涵盖了企业大量的商业机密,国有企业为了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往往将财务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分开,造成财务数据信息孤岛问题。在业财融合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也加快了业财融合的进程,但是业财融合效果不佳。国有企业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客户的开发、市场的开拓,确保企业年度业绩目标的完成;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处理企业的账户,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标,在工作中按照《会计准则》《企业会计》等相关制度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侧重财务风险控制,并设置了一定的财务风险阈值,降低财务风险[5]。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部分业务员在开展业务的时候,为了达成合作,往往根据客户的要求,对合同部分内容作出妥协,导致合同部分条款不符合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无法通过财务审核,业务员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可能认为财务人员故意刁难,造成业务无法开展。

业财融合作为现代大型企业发展方向,国有企业也在大力推进业财融合,但是由于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两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的差异,影响到业财融合的进度,两者无法做到真正的融合,从而无法实现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极大地降低了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四)相关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

传统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编制财务报表、成本核算、核算各项经费、经费报销、现金流管理等内容,并配合税务部门、审计部门审计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确保国有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信息时代,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传统财务管理知识、技术,而且还要具备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能力,可以采集企业各项数据信息,并充分挖掘企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尤其是业财融合背景下,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还必须了解业务知识,才能加快国有企业业财融合进度。

目前,国有企业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只能完成数据信息录入、编制财务报表、成本核算等工作,无法达到财务共享中心管理会计工作要求。

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健全策略

(一)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

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很多工作还需要人工完成,还无法真正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因此,国有企业必须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

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国有企业信息一体化平台,将企业的财务、业务、采购、生产等各个部门融合起来,实现企业内部数据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组织计划、控制监督、预测,并对国有企业的内部应收应付、固定资产、合同等进行管理,为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差异。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应用标准,要求各个系统按照数据标准进行改造,为各个系统的融合奠定基础。通过统一的数据应用标准,可以实现国有企业内部数据共享,也可以实现企业与外部数据的共享,将其他信息系统接入到国有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有助于加大国有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基于业财融合发展要求,国有企业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前端的业务接口,将企业的业务、财务、项目等各个信息系统接入到一体化平台,实现对各个系统的数据信息共享。

(二)优化财务信息化模式

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深化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想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必须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降低企业内部风险,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强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动态监测,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因此,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财务管理智能化系统,财务智能化系统具备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等功能,挖掘企业海量的数据信息,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和评估,让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随时了解到企业的现金流、资产负债水平、盈利水平等,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企业决策。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系统还可以对企业的资本、销售、成本、利润等方面作出决策,让企业提前作出应对措施,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不适应现代财务管理要求,因此必须建立符合信息化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部门可以增加大数据分析人员,专门负责采集、分析企业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企业必须打破过去的偏见,各个部门不再相互独立,而是要实现跨部门合作。各个部门需要和财务部门紧密联系,让财务数据信息更加全面、完整。

(三)强化业务和财务融合

业财融合是业务和财务融合的简称,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企业业务和财务融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帮助企业合理规划发展战略,确保企业各项活动创造利润,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侧重事后反映,忽视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没有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业财融合需要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深度融合,使财务数据更加全面、准确。由于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两者工作性质的差异,影响到两者的深度融合。想要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深度融合,首先要改变过去两者部门相互独立的现状,建立业财融合中心,负责统筹协调业财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作性。业财融合中心根据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情况,制定业财融合目标,将业财融合目标融入每一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业财融合结果直接影响到职工的绩效奖金,激发广大职工的业财融合积极性。其次,设置轮岗制,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到业务部门进行转岗实习,了解业务流程、业务模式,业务人员定期到财务部门学习,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有助于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动性。

(四)提升相关人员的能力

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加快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让财务人员尽快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变,从过去单一的核算、预算编制、报销等基本会计工作逐渐向决策管理方向发展。

企业要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学习,让他们掌握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具备的计算机、大数据SPSSR软件操作水平,可以灵活运用各种统计数据软件,并利用大数据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生产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企业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管理会计、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会计人才,满足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

五、结束语

国有企业必须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整合国有企业业务、财务等信息系统数据资源,提升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才能满足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猜你喜欢
业财企业财务财务人员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今日财富(2022年11期)2022-05-05 22:54:02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中国石化(2021年8期)2021-11-05 07:00:10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8:08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探讨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经营者(2018年24期)2018-12-07 17:45:22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中国盐业(2018年13期)2018-10-26 01:13:04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