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泽杰
(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1215)
委托检测,是指企业为对其制造、产品销售的质量监测与评价,而委托具备法定检测资质的检验机构实施检测。检测机构按照规范及协议规定对产品进行检验,并提交检测报告给委托人,而检测结论一般只对来样方负责。
由于市场商品的丰富程度以及普通民众的消费需求的增加,导致以监督抽检为主的我国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遭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于是,各类委托检测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在很长时间里,这些质量检验组织的存在,与保障政府品质监督、保障广大消费者利益、增强企业商品质量意识寻找了一种很好的契合点,既保证了政府商品质量,又推动了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也减少了在政府商品质量监督方面对社会投入不足的尴尬。
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常都会针对当地实际制定适应当地特点的制度,尤其是资质审查与备案制度直接确定了检测机构的业务区域必须以居住地为主。而且工程测量本身就要求大规模的测量装置,而且对样品的测量工作有着很明显的时效性,所以从交通、成本、便利性考虑,工程测量工作跨地区开展都存在相当的困难,也因此制约着跨地域的工作进展。
检验检测行业在资质、场地、专业人员配置、仪器设备投入上存在准入门槛。
相比于国外检验检测服务行业,中国的业务启动时间相对迟滞,超过半数的检验难测机构的成立年限小于10年。中国试验测试业务涵盖境内外的检验检测机构仅有四百四十余家,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迈出国门仍任重道远。
按照《2020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2020年,我国的规模以上检验测试机构总量将超过6000个,而营业收入将超过2亿元,但规模以上的检验测试机构总量只占整个产业的13.11%,而营业收入占比却超过了77.36%,集约化趋势明显。目前,我国的检验检测机构2020年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在五亿元以上的机构有42家,比2019年多一家,税收收入在一亿元以上的机构有481家,比2019年多58家,说明在国家政策与市场的双驱动下,一批经营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国内检验检测机构品牌体系正在迅速建立,检验检测机构的集约化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
随着检测产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检测产业也日益向高度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数字化发展,检测仪器设备日趋先进智能,检测技术日新月异,对委托检测机构的创新发展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科技创新水平高、综合技术服务能力强的大型检测机构在行业竞争中将进一步凸显优势。
伴随着经济从“量”到“质”的转变,国内消费者及相关企业机构对于产品或建筑等的质量、安全、环保、节能性能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行业维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伴随着国际委托检验市场的变革与不断推进,近年来国内事业单位制检验测试机构的占比持续保持下降,而民营企业的占比逐年增长。国内的多个行业监管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委托检测行业当中,并极力实现行业内各类型企业的公平、公正竞争,最终提升了行业集中度,从而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业内优质企业创造了条件和环境。
近期,我国陆续出台了《有关整体准确全方位落实新发展观抓好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印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为实施方案的通告》《有关推进城市构建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双碳”问题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题之一。
检测行业的“双碳”问题也越来越被行业高度关注。建设行业已形成绿色建设和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委托检验机构的技术水平有了提高,主要体现在从人工检验向智能化检测技术发展。各种智能化的检验方法将取代传统的人工检验方法,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专用管理软件完成检验数据的自动收集、录入和数据分析等功能。检测技术手段日益增强,检测装置和测试环境日益发展,测试准确度日益提高,测试系统综合实力也明显提高。例如,在检测中更为智能的自动损伤辨识制度,由检测系统、信息处理和识别系统一起组装在路桥监测网络系统中,形成了自动识别监测与反应;以及通过高时效性网络的实时的监测网络系统,进行了信息网络共享。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检测行业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健康的重视,社会对于产品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对食品包装材料中甲醛含量的关注、对于非金属磁疗环保属性等方面的关注。
同时,我国对于环保节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起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对企业污染排放、环境质量标准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2019年7月,生态环境部又成立了数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至全国不同省份以确保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性。所以,一方面将推动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推动各类检验标准的更新,也促进各类强制认可检验项目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使得制造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检验认证提高企业的实力,从而促进自愿性检验认证市场的不断扩大。
委托经营检验服务行业是中国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许多促进服务行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和产业政策,对优化检验服务行业发展布局、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服务行业发展品质与管理水平都有着重大意义,为检验服务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将促进检验检测服务认证。
委托检验业务的开展建立在健全的标准系统之上,其发展离不开技术标准、评价和测量等系统的支持。为严格规范认证认可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我国认监委组织编制了《认证认可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我国认监委在服务技术标准制订过程中,吸纳了国际的新内容,并融合了国内外有关质量监督管理机关的特殊要求,进一步健全了检验检测机构服务技术标准,反映了国务院关于“放管服”的全面改革精神,并逐步深化改革和健全了检验检测机构服务规范管理体系。
目前,中国的监测组织规模一般偏小、格局散乱,且我国市场集中度低下。监测业务中,公司在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领域与全球首屈一指的监测巨头有着相当差异。部分中小监测金融机构仍在区域范围内采取低价竞争战略,这些竞争战略将削弱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监测业务总体认可度降低,不利于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检验产业属科技、人才密集型行业,对高级复合型检验人才缺口很大。随着检验行业的迅速发展,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理论水平、科技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特别是在检测需求方正在研究开发新产品之时,委托测试机构开展产品阶段的测试,相关检测技术人员必须拥有在该产品及其所属细分应用领域深厚的测试技能理论知识,以及经过数年的测试经历累积。而随着客户产品升级和开发新产品的拓展,对测试机构的测试业务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和更为个性化的要求,而高级测试技能人员的短缺也成了制约测试机构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
因为个别检验机构以短期逐利为目的,技术实力比较单薄,致使在市场产生了不规范的检验报告,检测机构的总体形象也大打折扣,检验报告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遭到了严重挑战。这种不标准的报告结果极易误导顾客与消费者,为市场运营埋下质量隐患,同时也破坏了整个产业发展与社会秩序。
委托检验报告一般只对样本负责,由于检验机构无法对样本的真正来源展开研究,且部分地方政府部门也不接受外地委托的检测报告,因此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发生检验机构和受托公司之间互相推诿的状况。委托检验的特殊性,决定了检验机构不能够对商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作出深入了解,而只能一味地负责质检,也无法对样品的真正来源展开深入研究。而生产者如果将合格商品送至检验机构进行委托检测,并拿着合格的检验报告把不合格商品带至商场售卖,则检验机构根本就无法知晓。
有些测试项目因为项目自身的问题或是测试标准问题造成同一样本测试数据不稳定,数据的重现性能较差。另外,由于检验机构对规范的了解、把握差异,使得各检验机构的检测结论有很大不同。
对于某些检验项目,因为方法规范的不健全或检测仪器精度问题也会产生重现性差,对纺织pH值的检验办法也亟待改进。另外,对于相同的标准,由于各个检验组织有不同的理解,也常常出现各地执法检查结论和委托检验结论不一样的情形。
规范检验业务的前提,是要明晰各类检验机构的职能定位。一些检验机构直接隶属国家部门,这些检验机构首先要清楚明确自己作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保障、科技服务、生产安全保证机构的功能定位,以摆正作为同时承担国家质检行政部门执法职能的监测抽查、检验检疫等检测活动和开展社会委托检验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强化和健全政府对这两类不同性质检验活动的法规和监督管理,并准确地行使政府部门监督与社会服务的双重职责,从而避免为了谋取单位经营利润,而就地以监抽促委检的情况和方法;其他的一些检验组织也要明晰自己作为社会服务组织的职能与权责,强化企业管理,摒弃为经济利益而一味企业经营的行为,对检测数据与试验结论负责。有关实验室也要强化证后监督,防止“重发证、轻监督”或“只发证、不监督”,并加强对委托的检验机构、在检测环节监督检验力度。
对危害人身体质安全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加强监管抽检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质量事故多发、检验行业公信力受到巨大挑战的敏感时期,做好对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以及检查机构的规章制度建立已成为中国各级质量检验机关的当务之急。对检验工作有关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全员考评,并保证应知应会、持证就业。在对工作人员制度进行调节工作的同时,加大技术培训力量,进一步提升检验工作人员服务技能。进一步强化检验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与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比对试验比例,有助于处理检验行业内的某些疑难问题,包括因方法标准与认识差异而引起的结果误差等。
针对新趋势和新需求,为了扩大质量检验服务水平,企业应该和设备制造公司发展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渗透到公司内部研究、生产、制造、流通设备的每一环节。在企业产品开发中间环节的前期科技问题上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服务,把单纯的事后行业检验工作转化为企业技术开发,由多种方式占领其他市场,比如电子商务市场和品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