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考证热”仍在升温。《2022职场人考证调查报告》显示,96%的职场人都有过考证的想法,其首要目的是应对“职场危机”。40岁的张淑宝本想在平台上和年轻人分享自己终身学习的经验,却迎来一片对他学习和考证的质疑:有了学历和证书,为什么还在工厂打工?考证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没用,为什么还要学?
“一个反面典型”
29岁,张淑宝开启了考证生涯,先后通过自考取得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2017年,他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失利后在网站留言分享自学经历,引起媒体关注。
现在,他有6本学历学位证书、1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证书、2本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1本心理咨询师(高级)证书、1本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证书和1本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证书,但这一系列证书并没给他的生活带来实质性变化。他依然是一名普通的硫化车间工人,每天像蒸馒头一样蒸橡胶,没升职,没加薪,也没获得什么荣誉称号。
社交媒体上,考证价值的营销点在于变现能力——“打工人涨薪必考证书”“搞钱必考证书”“超高含金量证书”几乎成为高点击量内容的必备标题。张淑宝拥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书,都在考证达人推荐的红榜名单里。可它们都失灵了,这几年来,张淑宝还是领着一个月六七千元的工资。“有用吗?有用吗?有用吗?”张淑宝被手机屏幕另一端发来的三个问句叩问着。
他一下子想不通很多事情,比如,农民工令人可怜,怎么爱学习和考证的农民工就变得可笑了?毕竟拥有这样的爱好,总比赌博、喝酒、抽烟要好吧?他不接受那些网友只用“改变命运”来衡量学习的价值,只用收入和阶层来定义成功。
在这一层面上,他从不觉得自己成功,相反,他自认是个“反面典型”。“有这么一个反面典型,就说他叫张淑宝,他一辈子做事都不成功。但就是因为他一辈子做事都不成功,他所有的走过的点你们不要走了,你直接绕过就行了,这不就是你能够吸收到的成功经验吗?”人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这是张淑宝得到的深刻教训。他在16岁时放弃追求的学历,在30岁后取得,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但这些年,张淑宝错过的,不仅仅是16岁时的升学机会。
错过
1998年夏天,张淑宝收到了泰安一所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随信附上的是3年总计10980元的收费单。全家人都懵了,没人想过上中专要这么多钱,也没人想到时代的浪头就这样拍打下来。张淑宝错过了中专红利的末班车。他初中读了4年,在1997年也参加过中考,当时差几分,没考上。“97年那一年考试竞争非常激烈。”班里40名学生,考上中专的只有三四个。张淑宝当时没有注意到政策,不知道别人挤破头上的班车就这样驶入历史。
1998年的中专录取通知书突然就变轻了,中专没那么值钱了。但它也突然变沉重了,一年的学费就会压垮他当农民的父母,当时全家一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他舍不得,决定这趟车也不上了,以后就靠自己的力气养家糊口。
既然下了决心,张淑宝就再也没有想过与学历相关的事,他投身工地和工厂,只认力气。被拖欠的工资、父亲的医药费,也根本不给他想其他未来的空间。在江西赣州高速公路工地干活时,张淑宝白天工作12个小时后,晚上还会申请加班,和工友们卸40多吨水泥,一天能多赚20块钱。
唯一和身边工友不同的是,他的爱好是看书。就像工友的麻将和扑克牌,那一堆构成书的纸,是他消磨时光的第一选择。一天的工钱有40元,张淑宝会花17元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放在工地大通铺的床头,每天早上起来和晚上睡前抽一个小时看看。
直到他自2004年在青岛即墨郊区的一家韩资胶带工厂安顿下来。在那儿工作的第四年,他在厂房通道宣传栏上看到了一则公司内部招聘的通知,有一个坐办公室的管理岗空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可以申请。这个突然出现的机会让他措手不及。工友们说,张淑宝谈什么都头头是道,他什么都懂,就是没学历。既然书都看了,为什么不拿一个学历?
张淑宝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8点半下班,他在早晚各抽出一个小时坚持学习,花了快两年时间考过了十几门课程,2012年12月,取得了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自考专科毕业证。但类似的内部招聘通知,再也没有出现在通道的宣传栏上。
等待,希望
拿到大专学历证书后,张淑宝没有迈出改变的步子。尽管他很努力,但这始终只是一个自考的大专学历。身边没有合适的换岗机会,他也没有去找别的可能,而是继续报名了这所学校的本科自考,那年他31岁。张淑宝想,顺利的话,在35岁前拿下本科学历,就能去考公务员,这样生活才算有大的改变。2016年,34岁的张淑宝拿到了本科学历,离公务员考试有半年的时间。可到这时,他又退缩了。“公务员对我来说,有点高不可攀的感觉,也就没有去往这方面用力。”
张淑宝总在等待一个不确定的机会。35岁前,他因为学历门槛错过了很多眼前的晋升机会,现在他能做的就是时刻准备着,同时让证书也时刻准备着。“我总有这么一个期望,肯定会有人关注到我,肯定有人会用我的。可能在这个公司,人家不把我当回事,那么可能未来的某一天或者某一个机会,有的人会觉得我有价值。”
有人注意到过他。在他2017年底被媒体报道后,一家企业想请他做应酬工作,因为他有知名度。但张淑宝拒绝了,他不是在期待这种被看到。张淑宝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因为读了这么多年书,他骨子里住了一个清高的“文人”。陪人唱歌喝酒,在“文人”眼里,不算是一份理想的工作。
也有机会出现过,他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证书,就是因为工厂里一名负责人事管理的同事离职了。张淑宝想让自己的能力被看见,他认为能证明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一纸证书。但当考到证书后,张淑宝才知道领导已经选择了一个“有门路”的人,那个人甚至没有人力资源管理证书。“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张淑宝苦涩地说。
前进
张淑宝今年40岁。他特别骄傲的是,别的工友已老态毕现,而他连一根白头发都没有,他把这个现象归结于他比年轻人还要有冲劲,他时刻在激励自己往前走。只是张淑宝也知道自己的体力吃不消了,难以长期在车间工作。这几年来,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出路。“35岁之后,有个念头在我内心里一点一点地燃烧起来。我特别想把我的经历传递出去,把我人生的经验和教训传递出去。”
这两年,张淑宝考了两个高中教师资格证,一个是历史,一个是语文,他想成为一名老师。比这两个证书更重要的是,他是媒体报道中的“励志哥”。近两年来,张淑宝会利用周末时间在当地一些辅导机构作励志演讲。
但如何把兼职发展成主业,目前还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在疫情和“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周末的兼职越来越少。为了未来经营培训机构的计划,张淑宝曾让妻子先去培训机构找一份工作熟悉熟悉,但她已经3个月没领到薪水了。“所以,我的工作是最后的保障,也是基本的保障。”工厂近年来的离職率也不低,但张淑宝不敢轻易辞去这份工作。
这10年来,张淑宝从农民工变成了大学生,一直在工厂工作。在别人眼中,他走了10年,似乎却在原地踏步。但他自己从未质疑过一路考取学历和证书的价值,他看上去的原地踏步是因为社会在发展;而他持续地学习和考证,是不想再被丢下。
(摘自《看天下》陈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