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起,我国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回望三年来艰难防疫的点点滴滴,相信每个人都思绪万千。如今,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不再全员核酸检测、集中隔离;不搞落地检;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游……实际上,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人们已经通过各自的生活现实,感受着种种新变化。
变化越来越大。新旧交替的跨年夜,多地城市街头突然涌出那么多人,等待、欢呼,放飞手中的气球,久违了的人头攒动又重回人间,此情此景,让人感慨复感动。种种狂欢式的情绪宣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從1月8日开始,很多事情有了转变,人们可以重新打拼了。
刚刚从疫情中解脱出来的人们,有太多的压力需要纾解。熙熙攘攘也是一种释放,阖家团圆就是一种信仰。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能够正常返乡,在年味的气氛中打点行囊,这本身就极不寻常。
不仅如此,随着道路、口岸等的开放,以往受阻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在快速恢复中。人们看到,多地都在紧锣密鼓谋划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小目标”,这是一种接续,也是破局的开始。
口岸开放了,人员、货物开始正常流动,有的人已在迫不及待谋划出境游,有的人则开始尝试着新的创业。
过去很难,但希望在前方。以往因疫不得已转向线上的活动,也开启线下模式。“千封邮件,不如一面”,人与人的正常交流,不再是奢望。
相信过不了多久,此前空荡了好久的城市乡村,奔跑起来的不再仅仅是快递小哥,各行各业都在升温、开花,城市乡村正常的业态伸展出坚韧的枝丫,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都想着大干一场。
当然,相较于之前“乙类甲管”的严厉,“乙类乙管”在某种程度上确有“放松”“放开”,但却不能“放飞”。释放情绪可以理解,但放飞自我,乃至不管不顾,则未免走向另一个极端。
即便“乙类乙管”,仍需强化个人防护,提升诊疗服务,呵护好大家的健康。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群体,更不能掉以轻心。此外,在农村等医疗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依然是当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摘自《新京报》龙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