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大学生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

2023-02-23 07:49杨羽佳
戏剧之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音乐

杨羽佳,韩 博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8)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对文化传承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受到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特别是传统民俗文化和传统音乐文化。针对这一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此公约的内容是保护具有共同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解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概念。

一、音乐专业大学生应该进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

(一)国内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举措

2004 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成为较早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2006 年12 月1 日,我国正式施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此条例坚持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原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展、抢救和保护管理。2011 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为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保护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写道:“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

(二)高校践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研究工作

我国高校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载体,在传承和研究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负有重大责任。我国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给高校传承研究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了一些关键的意见。第一,要让学生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实践活动;第二,学校要关注和研究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高校开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高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入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当地特色结合起来,收集和编写了关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教学材料,比如《民族民间音乐》《非遗音乐鉴赏》。教师利用当地特色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当地的民歌、戏曲来讲解音乐知识,这使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内容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使得现有的研究成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得到充分展示,还健全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

各大高校陆续建立音乐教育研究基地和音乐文化遗产基地,更为专业的团队研究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更多关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出版,拓宽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渠道。

(三)鼓励年轻人学习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虽然拥有大量优秀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大多面临着传承人的老龄化,年轻人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愿不强,导致出现传承断层的局面,音乐类非遗项目之间缺乏互动交流。针对这一现状,国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保护、传承和发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年轻人在社会层面上传递他们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发展和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国家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采取直接经济补贴、政策支持、尊重并提升优秀传承人的社会地位等措施,使许多传承人从中受益,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传承人的传承热情也大大增加。通过这种方式,更多年轻人可以了解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热爱,并愿意为传承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付诸行动。

二、音乐专业大学生能够承担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工作

(一)具备专业的音乐素养

音乐专业大学生具备专业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理论基础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音乐专业大学生在上过一些专业的课程比如《艺术概论》《音乐美学》《中西方音乐史》之后,能掌握不同时期的音乐特征和风格,拥有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这门学科是独立于其他学科而存在的,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所以只有具备专业的音乐素养,才能更好地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研究。

(二)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当代大学生对未知的一切都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能够利用发达的互联网,从网上汲取有用的信息,为自己充电,学习更多专业知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新时代的创新实践活动,要善于将专业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进行相应的音乐非遗实地调研,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掌握更多专业资料,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研究方向,拓宽研究渠道。

(三)具有饱满的热情

音乐专业大学生在选择走音乐这条路时,都是因为热爱音乐,对自己的专业有着持久的兴趣,所以在处理与音乐相关的事情时,会有饱满的热情。年轻人充满能量,充满动力,无论做什么都很积极主动、全力拼搏,不半途而废。音乐专业大学生拥有很强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必要条件。对大多数人而言,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大部分都是平凡、具体和琐碎的,每天重复地做着同样的事情,有的人认为很简单,其实不然,把简单的事情年复一年地做好,这需要足够的责任心和耐心。音乐专业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责任心,有着探寻研究的执着信念,才能够深入民间、扎根田野,全力以赴地做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工作。

(四)便于交流,团结协作

在大学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丰富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不仅能够使学生激发自身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相互了解更多地方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大学生可以在研究自己家乡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领略全国各地不同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同时,也实现了信息通畅,资源共享,使得一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进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

(一)实地调研

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它进行实地调研,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组学生收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它的历史和当前面临的现状;另一小组进行实地调研,利用影音设备将非遗音乐文化记录下来,并对调研后的研究成果进行记录和整理。两个小组在完成各自的任务后,将研究成果和想法进行交流整理。

(二)传承研究的思维创新

1.“非遗+教育”

许多地区非遗资源丰厚,在整体传承的思路影响下,非遗开始走进校园,与教育相结合,以地域为单位进行整体推广,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形成多层级教育体系,包括学前、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和高等教育。这样因地制宜开展授课、参观、表演、展示、体验等多种音乐类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真实的环境、更丰富的资料和更专业的非遗活动场所,这有助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技能和传统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情感,增强不同年龄阶层的青少年对多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熟悉度。

2.“非遗+短视频”

目前,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兴起,非遗也可以利用短视频进行文化传播。一些非遗文化所在的地点过于偏僻,各行各业的人士可能不会选择去实地观看和感受,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短视频,让那些非遗传承人走进屏幕,吸引更多人观看和了解。利用直播的形式为评弹、昆曲、京剧、越剧等寻找传承和发展的新路径,拉近了戏曲和观众的距离,让更多人爱上传统戏曲。所以,我们要利用新媒体,让传统非遗文化“活起来”。

3.“非遗+旅游”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都有特色的非遗文化和旅游景点,目前很多非遗文化依然保留在乡镇、农村之中,但当“非遗文化”融入各种形式的旅游场景当中时,它便拥有了新的发展土壤和环境,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机会。在计划各地非遗旅游路线时,可以将侧重点放在游客亲近非遗上,这样就可以带动非遗传承人更好地对非遗进行创新作品的研发,丰富非遗旅游产品的类别。2021 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印发《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明确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更名为非遗工坊,发挥带动就业、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所以,若是能够把这些结合起来,就有助于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四、音乐专业大学生在推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当中起到的作用

(一)加强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许多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文字记载,音乐专业大学生加强了对音乐类非遗文化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展非遗数字化保护。许多高校也建立了相应的非遗档案馆,这使更多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得到出版,为后面的传承研究提供了文献支持。

(二)非遗音乐文化在中小学的教学实践

音乐专业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在未来中小学教育中进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实践,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又培育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怀,同时也能间接发现和培养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三)提高大众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熟悉度

音乐专业大学生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范围小、模式单一固定、交流性差的局面,提高了大众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熟悉度,激发了大众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让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成为大众共同关注并付诸行动的事业。

五、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很多古老而优秀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与音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各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也有很大的不同。作为音乐专业大学生,要正确地认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传承价值和研究价值。因为时代的变迁,很多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在时间长河里,音乐专业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好的传承研究,同时也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拓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造更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音乐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文化遗产保护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