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宇,周天池
(盐城工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1-2]。“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包含了颜色表述、颜色测量、颜色计算、颜色测量设备以及计算机配色原理和实施方法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现代染整工程、服装工程等专业的基础[3-5]。然而,当前“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教育与课程改革主要注重技术与实践[6-8],课程思政建设相对薄弱,这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开展关于“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思政的教育内涵挖掘与实践,对课程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测色与计算机配色》(第3版)教材为主线[9],结合我校(盐城工学院)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围绕“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特征分析及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教学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是教学实施过程中难以将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与课程内容契合的思政案例较为缺乏。要解决该问题,就需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来深挖思政元素,建立基础的“测色与计算机”课程思政素材库[10-11]。本文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四个思政维度挖掘“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的思政元素[12]。表1为基于《测色与计算机配色》(第3版)教材的课程思政元素总览。
表1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思政元素总览
在我校轻化工程(染整方向)的专业培养目标中,“测色与计算机配色”是一门必修课程,面向轻化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在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需具备评价印染面料颜色属性的技能,并能够基于颜色指标的测试和评价对印染工艺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客户对颜色指标的要求。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巧妙地加入思政元素,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知识体系、学科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兴趣。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专业观念和发展目标,同时培养学生以建设纺织强国为己任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基于“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专业特征、知识特征,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表1所列的各章节重要思政元素及教学案例基本涵盖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四个思政维度,并明确了“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正确认知国家的发展历程,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具备探索、创新、严谨求实、团结合作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多重内涵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健康等职业素养方面加以提升。
为了实现理想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可以参考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估要求,建立课程思政评估体系,这是促进教师发挥育人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管理和改革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途径[13]。明确“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思政评估所要坚持的原则,即师德风范原则、专业伦理原则、学习伦理原则和核心价值原则[12]。在上述评估原则的基础上,主要围绕课程思政教师参与度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内容评价和思政教育的学生反馈评价三方面,对“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1.课程思政的教师参与度评价
教师参与度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参与度越高,越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和心理,以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评估时,对教师参与度的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表2详细列出了“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思政评估有关教师参与度评价的指标与内涵。
表2 教师参与度评价指标及指标内涵
2.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内容评价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内容评价涉及思政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内容,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表3详细列出了“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思政评估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与内涵。
表3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及指标内涵
3.思政教育的学生反馈评价
专业课程思政的学生反馈评价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考查:主观方面从学生个人的主观感受评价,包括对教学态度和方法、教学内容和质量、学习效果和收获等角度;客观方面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通过数据和事实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成绩、课程评价结果、教学评估结果等。专业课程思政的学生反馈评价对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课程优化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中,主要采用“问卷星”在线问卷形式对学生主观评价进行收集与分析。其中,据调查问卷(共计51份有效样本)中“本课程有哪些思政元素让你有感触?”反馈统计,表明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是学生感触排名前三的思政元素,见表4。这与“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思政设计中思政元素挖掘与设置有较高的契合度。而问卷中的“课程思政引入对你的帮助有哪些?”则主要反映课程思政实施后,学生在增强专业信心、提升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等方面所受到的正面影响。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思政建设是将纺织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相融合的教育实践活动。基于“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特征分析及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评估,构建关于“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的思政培养体系架构,这对于在专业课程中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实现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有较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