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程“急难愁盼”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2023-02-22 01:37袁赣涛任强刘周洋
体育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评价

文/ 袁赣涛 任强 刘周洋

2021 年6 月30 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优化教学内容,积极消除体育课程教学长期存在的繁(项目繁多)、浅(蜻蜓点水)、偏(缺乏系统)、断(学段脱节)现象,组织开展逻辑清晰、系统连贯的结构化内容体系的教学[1]。学校体育课程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障碍。基于此,本文针对学校体育课程“急难愁盼”的问题,剖析其形成原因,探索其解决途径,以便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精准实施一体化教学,提高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作出学科贡献。

一、学校体育课程“急难愁盼”的问题表象

(一)课程设置系统不强

当前已有研究表明,学校体育课程系统难以形成。如广西林月老师认为:当前中小学各学段教师针对学生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缺乏清晰认知和系统性规划。山西刘娟老师认为: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失调,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德育内容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衔接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体育课程中德育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内容枯燥、目标泛化、德育效果评价模糊、实用性差等问题。安徽刘慧老师认为:学生虽然参与了体育课程的学习,但未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心理抗挫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担当精神欠缺,体育课程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影响到了学生核心素养、适应社会、健康行为、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提升效果。吉林李卫红老师认为:学校体育课程“难”在科学性、系统性的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一体化体育课程构建与实施。本团队认为:体育课程构建过程中,结合新课程标准,优化和提升学校体育课程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势在必行,更为重要的是在构建过程中继续创新、与时俱进。

(二)课程实施效果欠佳

浙江严友良老师表示:目前各学校的体育课程老旧,缺乏新鲜感,存在重复教学现象,体育教学效果差。青海张宝文老师认为:学校体育教学常年存在说与做“两张皮”、人前人后“两张皮”、比赛课与常态课“两张皮”、教案与上课“两张皮”等现象。安徽张纪胜老师认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效率低下,“学不会、学不乐、学不热”的情况一直存在,导致学生上了12 年的体育课,仍旧未能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吉林李卫红老师表示:我国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20 多年呈下降趋势,已经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其严重程度已经威胁到了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幸福。新疆李卫老师表示,疫情给体育课程的实施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和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后疫情时期,学生“阳康”后,体育教师该如何组织学生安全有效地参与锻炼,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更是当务之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指出,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下降,学生技能掌握不理想,这种情况急需扭转且时间紧迫。

(三)教师业务素质不齐

青海张宝文老师认为:目前体育教师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课程观,教师对新出台的课程标准理解不够,落实新课标的关键能力欠缺,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在“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课堂中高效组织。山西杜美红老师:体育教师对运动强度与密度安排不合理;德育能力欠缺,课程实施过程与新课标要求的“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很大偏差。上海张龙老师认为,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地方直属学校与街道学校,名校与非名校相比,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存在一定差距,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刻不容缓。本团队还认为:部分体育教师不善于学习、不主动学习,教学观念滞后于社会发展,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严重。教师之间因工作态度、教学风格、跨学科融合等方面存在差距,提升教师业务素养需要长期伴随并有针对性地帮助体育教师成长。

(四)人财物等投入不足

安徽张开华老师认为:学校办学条件恶劣,体育教育资源匮乏,体育师资数量缺口大,教师技能培训缺乏,教研水平低,职业倦怠感明显。广东熊传福老师表示:一线体育教师教学课时量大,学校又分配许多非体育专业工作,造成教学任务多、繁、杂,工作压力大。浙江施碧芳老师认为: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班主任不支持,科任老师不理解,随意挤占体育课,体育活动时间和器材都得不到有力保障。王茂利在论文中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教育的资金投入少,中小学体育场地简陋狭小、体育设施器材严重不足[2]。目前,社会各界、各级各类政府或者学校对体育教育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够,已经引发较大关注。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大对学校体育教育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及近期各级各类配套文件落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育学科教学的开展在人才、资金、物质等方面能够得到有力保障。

(五)课程评价指向缺失

河南钟俊岭老师表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缺乏年级与年级之间教学过渡时相对统一的学生技能掌握评价标准,从而影响到教师对技能的教授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陕西郭雅萍老师提出,学生体育技能学习、体育健康锻炼与综合考评不能有效统一。浙江徐敏老师认为:因为没有建立全国相对统一的体育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也都由地方或学校自主设定,因此评价的权威性、科学性、客观性等均难以保证。于素梅博士也指出,目前一些体育课程评价缺乏相对统一、真正适合学生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检验学生运动能力的评价标准。课程评价存在幼儿园、小学体育课程上得如何全跟着任课体育教师感觉走;初中涉及学生的升学,走应试化路线;高中体育综合素质评价走过场、形式化和功利性严重偏离了体育学习评价的初衷[3]。本团队还认为:考评体系不完善、不科学,教师与学生没有清晰的标准作为参照,“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二、学校体育课程“急难愁盼”的归因分析

(一)历史传统不够重视

新疆李伟老师认为:我国传统文化重文轻武、重智轻体,就如毛泽东在一百多年前《体育之研究》中提出的:“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三育并重,然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广东刘军老师认为:当前社会文化的现状是应试教育为重,国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智”育,广大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忽视体育教育,社会对体育的关注度严重滞后,体育教育资源分配、师资配置、场地器材的投入也就不到位,体育教师的地位自然得不到尊重。本团队还认为:传统观念及社会文化现状严重削弱了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认同感和重视程度。

(二)课程教材不够系统

新疆李伟老师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没有体育课程实施的有力载体。于素梅博士也指出,先行体育课程不系统,体育学科课程存在大中小各学段缺乏有效衔接的现象,体育教材长期缺乏对基础性与逻辑性的认定,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不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阳艺武在论文中也认为:现行教材无论从建设目的、发展理念、编写视角、选择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凸显教材多样化、国际化、现代化特征等方面都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教材建设跟不上[4]。除此之外,本团队还认为:现行体育教材没有形成自己的课程理论体系,挖掘教学和训练资源不到位,学习目标衔接不精准,考评标准不系统,教材整体系统性不够。

(三)体育教学不够深入

浙江刘蕾老师认为: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工作不支持。学校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堂目标设置不合理,监管和指导不到位,教育效果监测与测评无所适从,教学质量低。一线体育教研组不积极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教研,教学上没有根据学校实际制定适宜的落地方案;体育教师对课堂目标、单元目标、教学目标及课程目标落实不到位。四川范青老师认为:学校缺乏体育竞赛平台,有关体育教育的家校协同举措不到位,家校共育机制还未形成,影响了课程实施。广东彭智明老师认为:体育教学实施过程没有取得科任教师、班主任、家长等方面的支持,没有形成体育教育的合力。本团队还认为:体育课程实施和推广过程忽视学生意愿和需求,学生的认同感不强。没有建立“学、练、赛”一体化机制,制约着学生学习与运用相关技能。另外,教师缺乏专业学习和专业运动经历,仅凭经验开展教学,容易把相关技术拆分成单个技术动作来授课,割裂了项目独有的内在联系和项目技战术特点,难以做到及时反馈与纠错。

(四)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新疆李伟老师认为: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师资待遇、职称评优评先方面有差别,体育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加之对体育课堂没有合理、科学、适宜的评价标准,又导致课堂教学随意性大。吉林李卫红老师认为:体育课程评价功利化、形式化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的程权威性,科学性、客观性难以保证。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情绪上的不满,影响师生和谐关系。本团队还认为: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价兼顾不够,现行体育课程也缺乏对学生学习和锻炼的计划及安排的评价体系。

于素梅博士认为:学校体育课程“急难愁盼”是一个整体性问题,造成问题的种种原因存在已久,他们相互之间作用和影响,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体育的育人功能,影响了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影响了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影响了青少年终生体育形成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影响了体育第一学科的地位,影响了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三、学校体育课程“急难愁盼”的解决策略

(一)构建“一体化”体育课程,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内蒙古王洋老师认为: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做到以创新融合的先进理念为指导,统筹规划运动技能、健康行为、社会适应、意志品质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广东刘钰老师认为:要加强各项目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教学内容及技战术教学编排符合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广东黄林耿老师认为:要形成基础发展、分层递进、有序上升的目标体系,并建立完善的项目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体育教材建设系统、科学,教师才能按图索骥,精准实施一体化课程内容,达成课程目标,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安徽张纪胜老师认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不仅要补齐体育课程的缺口,还需要科学的课程模式作为桥梁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建构“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模式”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需求。北京薛娇老师介绍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零点体育”模式和体育走班制教学,从不同方面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和运动需求,挖掘学生全身心投入和持之以恒的内在动机,积极构建家校协同的体育教育机制,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精准高效实施体育课程,提高课堂效率

安徽张纪胜老师认为:要打造有深度的课堂内容,有温度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师育人理念要有高度,教学实施要有宽度。陕西郭亚萍老师认为:上课过程要抓住学生爱动的天性,满足他们对运动的需求,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感悟体育的魅力,有愉悦感和欣喜感,精神上有所归属,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福建张静怡老师认为:课堂教学要密度合理、负荷适宜、环境安全、课程科学、过程有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能学以致用、掌握学习方法。河北何蕊老师认为:体育教师还要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如情景设置、模拟比赛等,落实“学、练、赛、评”一体化,打造高效体育课堂,合理制定适合学生学习和锻炼的计划和安排,助力学生核心素养达成。

(三)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安徽张开华老师认为:推动教育改革关键在于人,体育教研组和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力量,要提升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河南徐红艳老师认为:教研组需要统一思想,教研组长要起到“火车头”的作用,老教师要积极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对于偏远地区可以组织校级帮扶、送教下乡等形式开展教研。新疆李万久老师认为体育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改变以往陈旧思想,积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山西陆永平老师认为:教师思维不能局限,教学观念需要更新,教学思路需要开阔,发挥好体育教师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业务能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四)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实施长效考核机制

于素梅博士认为:设计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课程的有效落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建立全国统一的体育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学业质量评价、体育课堂评价和运动能力评价多元化评价体系,从学业、课堂到单项运动的评价逐渐细化,指向学生核心素养达成效果[5]。安徽邱峰老师认为:在课程评价上讲究多元化,突出“知、能、行、健”的学业水平评价,牢牢抓住对学生运动能力形成评价的关键。本团队认为:要积极构建对学校和体育教师考核的科学评价体系,实施体育考核的长效机制,加强行政督导和问责机制,确保体育课落实、落细。

四、结语

此次研讨对学校体育课程“急难愁盼”的问题进行梳理,对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提炼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现场30 多名教师发言,3 万多字公屏留言互动,为参与与观看此次研讨的体育教师理清了思路,对一体化课程建设充满期待,为后期的学习和研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