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高等教育管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刘明亮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189-3529-1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
定价:86元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此,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全面变革教育教学机制与管理模式,创设开放包容、宽松自由的创新教育环境,以期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效。
由刘明亮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管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一书,围绕高等教育管理内容,深入分析了如何发挥高等教育管理效能,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该书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以高等教育管理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学科性质、理论研究以及知识体系进行了系统阐释。第二章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管理行为,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清晰界定出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使得读者深刻了解到其特殊性。第三章与第四章分别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功能与原则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五章立足改革视角,系统梳理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演变历程,并分析了高等教育管理未来的改革方向与发展趋势。第六章聚焦创新意识培养目标,分析了创新意识的构成元素与具体表现。第七章和第八章落脚于教育机制,深入探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结合书中论述,创新能力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在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个人创造力与创新思维,产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产品的能力。笔者结合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应用手机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索”(2017SJB1932)阶段性成果认为,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与建设者,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任。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与更加复杂的社会结构,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应对各种挑战、提升自我竞争实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于现实需求做出的科学教育决策。具体来说,其价值内涵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思维、智力、知识等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综合体现,也是社会发展水平达到较高程度的充分表现。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会受到生产力的制约。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将创新能力培养确立为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能够有效唤醒人才的创新意识,激发全民创新热情,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通过探索自身的创新能力,带动个人思想意识、思维能力、精神意志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突破某一专业领域的限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二,提高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路径。知行合一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教育总结出的科学真理。如今,科技创新领域逐渐成为各国综合实力比拼的主要领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对于国家提升国际地位、实现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腾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任务,为提升中国科技实力作贡献。对此,高等教育这一人才培养的摇篮,如果始终将理论学习与书本知识理解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将很难达成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能力不是凭空想象或者自发形成的,而要经过亲身实践,将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生活,并指导实际。只有这样,人才才能够真正树立创新思维,具备创新能力。因此,高等教育必须以实践应用为宗旨,深入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
第三,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抉择。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尤其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指引下,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人才是推动国家不断向前、突破层层阻隔的重要动力。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更加严峻,要完成现代化建设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凝聚更广泛人民的精神意志,充分激发大学生人才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方针正是基于这一使命任务而提出的,有助于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能力应用于党和国家事业建设,取得良好的创新创造成果,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首先认识其价值内涵,把握好创新教育的现实必要性,进而制定教育教学规划,探寻教育管理与改革的方向,构建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