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麦产业历史回顾与时代机遇

2023-02-22 07:28程晓林杨胜男
种子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河南河南省小麦

程晓林,杨胜男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7)

1 引言

河南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产量占全国1/4 以上,新时期持续发展河南省小麦产业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回顾河南省小麦产业的发展历程,总结发展规律、提炼产业优势,可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河南省小麦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竞争策略。新时期河南省小麦产业应依托“中原农谷”建设,充分发挥育种优势,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进一步推动河南省小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 河南省小麦产业发展的3 个阶段

回顾河南小麦产量、种植面积等历史数据,河南省的小麦发展大体可分为3 个历程:1949—1980 年波动发展阶段、1980—2000 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2021年平稳发展阶段,如图1 所示。

图1 1949—2021 年河南省小麦产量与增长率

2.1 1949—1980 年波动发展阶段

1949—1958 年,全国农业处于重建和恢复之中,小麦生产被重点安排在河南、山东、安徽、河北、陕西5 个省份,这5 个省份承担着保障全国粮食供应的任务。虽然当时的平均产量水平较低和种植面积较少,但河南一开始就是小麦的集中生产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推动下,小麦种植面积快速增加,1954 年达到510 万hm2以上,这一数字第二次到达是在52 年后的2006 年。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河南就确定了全国小麦主产地的优势,小麦产量占全国的20%。

1958 年后,我国进入“大跃进”与“文革”时期,农业提出“以粮为纲”、工业提出“以钢为纲”的生产口号。但总体上,全国的主要工作由农业转向工业,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小麦的产量剧烈波动,种植面积在1960 年和1970 年跌落谷底,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产量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全国推行生产自足政策,从省到县每个地区都要自给自足,生产中心不再局限于最初的5 个省份,而是相对分散在全国各地。

“文革”后期,河南省小麦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快速恢复,小麦产量占全国18%,小麦种植面积没有恢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水平,主要是因为种植品种增多,河南地区没有承担中央的小麦专项生产基地任务。

2.2 1980—2000 年快速发展阶段

1980—2000 年是河南省小麦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有三重动力。

第一重动力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在所有农业领域都有体现。20 世纪80 年代初,全国农业呈现由粮食种植向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特征。虽然河南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有大幅提升,但小麦生产占全国的比重并没有变化,仍维持在18%左右,如图2 所示。第二重动力是对小麦生产的实物补贴。为进一步保证粮食安全,改变农业发展的混乱现象,国家对小麦生产采取化肥和柴油等实物补贴政策,因此小麦的生产面积进一步增加,在1991 年已经恢复到480 万hm2左右,10 年时间增长了100 万hm2,如图3所示。第三重动力是粮食流动市场化改革。小麦派购制度的取消,市场化收购价格开放,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提高,并确实可以增加收入,全国的小麦生产在这一时期达到一个高峰,河南小麦产量、种植面积在全国小麦市场的比重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图2 1949—2021 年河南省小麦产量占全国比重

图3 1949—2021 年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

2.3 2000—2021 年平稳发展阶段

2000 年之后,我国的工商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与之相比粮食种植的收益相对下降,农业小麦种植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种植面积也出现波动并有所下滑。为了提升经济效益,一些地区出现麦田改果蔬的情况,这一现象从1998 年出现苗头,并导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连续5 年下降,2003 年的全国小麦种植面积与1991 年相比下降29%,河南小麦种植面积虽也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

2004 年国家紧急出台小麦生产补贴政策,以提升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同时,由于工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加强对小麦作为原材料的需求,河南企业如双汇、三全、思念、天冠等集团公司对小麦价格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小麦生产再次进入稳定阶段,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升,河南省小麦品种培育取得重大进展,同时生产条件改善和标准化种植技术不断推广,使小麦产量稳步上升,波动幅度较前两个阶段显著缩小。小麦产出量由2000 年的681.3 kg/hm2提升到2021 年的992.25 kg/hm2,单产量提升达47%,同时小麦抗旱、抗蝗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升。第二个特点是小麦生产核心区逐渐明确,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河南18 个地市中形成了以周口、驻马店、商丘、南阳、新乡为代表的小麦生产核心区,吸引了大量的食品企业入驻河南,如中粮、益海、五得利纷纷建厂河南小麦生产区。

3 河南省小麦产业发展的历史规律

首先,全国小麦生产向优势省份集中。在过去的70 余年中,全国小麦生产有明显向优势省份集中的趋势,而河南则是小麦生产集中区的第一位[1]。相关数据表明,河南小麦生产产量、种植面积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全国的占比也显著提升,由20 世纪70 年代的15%左右,提升到2020 年的近30%。与此同时,河南小麦生产率在过去的60 余年有了快速、稳定的增长,这与河南小麦种子培育和科学生产工作的推广紧密相关。其次,河南小麦生产区向地区集中。与全国小麦生产区向河南集聚的同时,河南的小麦生产向黄淮海地区集中,主要是周口、驻马店、商丘、南阳4 个地区。黄淮平原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适合现代农业布置和机械化推广。广义的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5省,这5 个省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小麦产量就占全国的55.26%,改革开放后比例提升到60.7%,21 世纪后的比例更是上升到80%以上。这一趋势在河南地区尤其明显,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周口、驻马店、商丘、南阳4 个地区的小麦种植面积和小麦产量在河南的比重持续上升,这一趋势在新世纪之后仍有继续,从小麦种植面积来看,4 个地区的面积占河南省的比重由2000 年之后的31%提升到2021 年的37%。再次,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与县域经济相结合。自原农业部2002 年出台了专用小麦优势区域规划后,打破了原来“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持续推进,是保障河南省小麦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小麦品质结构、提升产业化水平的重要保证。河南省从2016 年开始开展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试点示范。河南省延津县已成为豫北地区优质强筋小麦集散地,不少专用粉加工企业对延津强筋小麦需求旺盛,茅台集团也与延津合作共建1 333.33 hm2的有机小麦原料基地。淮滨县着力打造“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品牌,使淮滨县优质弱筋小麦广受加工企业的青睐,五粮液集团在淮滨县也建设原料生产基地[2]。

4 河南省小麦产业的特征

4.1 小麦育种对产量的科技支撑

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首先反映在品种技术方面,河南省不仅仅是全国产麦重点地区,同时也是小麦育种大省,为使育种科技有效地服务于小麦生产,河南省加大了市场监管和服务工作,加强对籽粒的品质控制,全面整治了种子行业。截至2020 年,河南省共有188 个播种综合执法部门,在岗综合执法工作人员共1 906名,已建立农业生产部全国粮食作物种子品质监测分管理中心建设项目9 个,市、县级播种质监所建设项目26 个,初步建立起了全国的播种质检监督系统。

新培育的种子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经销方式投向麦田,更多地采取联合培育、销售等双方合作模式,销售外包合作模式,新媒体网上直销模式,土地托管互作模式等。种子企业通过与合作社组织、种粮大户、土地托管单位、种粮订单企业等涉农新主体合作,加大了小麦种业对小麦生产的支撑力度[3]。

4.2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河南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从国家战略布局来说,河南省一直肩负着粮食安全重任,历任国家领导来河南视察都是重点关注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因此从国家、省委省政府,一直到地市区县,每一层级的领导干部都将小麦生产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为确保河南省的小麦生产,河南省委省政府、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格外重视。全省坚守耕地红线,河南省耕地保有量稳定在800 万hm2以上。其中,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566.67 万hm2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累计达到450.2 万hm2,预计到2025 年建成533.33 万hm2,这些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省内各市县积极推进优质专用小麦种植,2021 年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00 万hm2,其中95%以上都是单品种连片种植。

4.3 机械化水平高

为推动河南省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河南省一直关注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尤其是小麦农机。2012 年,河南省政府发布了《有关推动农村规模化和农机产业又好又快增长的具体实施若干意见》。2020 年,河南省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39.7 万台,小型拖拉机301.6 万台。2021 年,河南省联合收割机近20 万台,除了服务本省还服务山东、河北、安徽、湖北等周边省份,出省作业收割机总量近5 万台。2020 年,全国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4]。

2018 年,洛阳市成立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2019 年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该中心现已在独立操作的新型能源驱动拖拉机、农机测控芯片、土地耕种设备、耐磨延寿材料研制、农机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方面获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5 新时期河南省小麦产业发展的机遇

5.1 国际形势有利于河南小麦向优质专用小麦转型

受各类因素影响,国际小麦价格在可预期的期限内高位运行,这势必增加我国进口小麦成本,依赖国内小麦供应,河南省首当其冲成为受益地区,河南小麦以全国28%的产量稳居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带动河南省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循环的受阻不同,国内循环一直是高质量运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一步强化了小麦等粮食产业对内的需求,2021 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大,但国内外总额(GDP)仍然实现了1 143 670 亿元,按固定物价核算,较2020 年增加8.1%,比前两年平均增加5.1%,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5 128 元,较上年名义增加9.1%;扣除物价影响实际上涨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这种良好的增长环境中,国内对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将持续上升,河南抓住机遇大力推广延津和淮滨模式,加快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工程。

5.2 “中原农谷”将助推小麦育种达到新高度

2022 年4 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中原农谷”建设方案》,由省长兼任“中原农谷”工程建设带领小组负责人,聚力构建“四个管理中心、二个示范园”。

小麦产业是农谷的重要产业,河南省小麦以占全国总产量的28%,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中原农谷”依托河南农业大学育种学科以及神农种业实验室,力图让河南省小麦种业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芯片”,一改河南种业“大而不强”的现状。

5.3 河南省内河航运建设将打开小麦对外开放新格局

河南省每年向省外调出原粮及制成品3 000 万t,是我国第一小麦调出大省,年调出量远大于调入量,不仅保障了本省的口粮消费,还有力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5]。由于年调出量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运输费用,因此我国跨省粮食物流运输方式以铁路和水运为主,水运成本每千米0.04~0.06 元/t,是公路运输的1/10、是铁路运输的1/3。“十三五”期间,国务院与河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复兴河南省内河航道,累计投资87 亿元。2021 年,周口中心港货物吞吐量2 915 万t,同比增长56.7%,占河南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71%。“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将在2035 年内河水运完成国家高等级航道网2.5 万km 预期目标。水运运输具有众多优势,如运量大、能耗小、占地少、污染小等,河南省内河航运的建设及运行,预计将节省运费30 亿~40 亿元/年。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产粮大省、交通枢纽,大力发展水运航道建设,实现开放式大发展,对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将产生重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河南河南省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