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利飞,胡俊杰,侯林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要求幼儿园制订并实施与幼儿身体发展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保证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前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游戏与运动的相伴。但是,幼儿园体育游戏开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重技能轻游戏,体育游戏器械种类单一、数量不足,儿童运动强度不足,活动密度过低,儿童游戏过度自由、缺乏挑战;教师过度主导限制幼儿发展,缺乏活动评价与反思意识。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些可参考借鉴的指导策略,积极践行“体育游戏点亮幼儿童年”的理念。
首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幼儿可选择喜爱的角色。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情境创设。角色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是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同时,为了增强趣味性,体育游戏可以由多个角色组成,让孩子们都有机会体验角色获得感。
其次,巧用材料与场地,创设多元游戏情境。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场地与器械材料则是活动的保障。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巧用材料及场地环境,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将设置好的游戏情境讲述给幼儿,做到“言之有物”。
第一,准备充足的器械材料。充足的器械材料是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基本物质保障,当材料充足时,在分散的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能灵活多变地创造出游戏情节和游戏玩法,更深入地开展游戏。因此,幼儿园要有目的地收集整理器械材料,成品器械不可少,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的体育器械也不可少。
第二,教师根据幼儿特点投放材料。教师在体育游戏活动前投放相应器械,不仅应做到丰富还应做到“投”其所好,投放班级幼儿喜欢玩、适合玩的器械材料。例如,一些颜色鲜艳、新颖或者有声响的材料都能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迫不及待想来尝试一番。但是不同特性的材料能发挥的功能不尽相同,要富于变化。若活动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就会明显增强。通过不断探索与变换游戏玩法,不仅能发挥材料一物多玩的价值,而且对幼儿自身动作发展和思维活动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第一,活动类型。幼儿体育游戏按照场所可划分为室内体育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以是否运用器械可划分为器械类体育游戏和徒手类体育游戏。在开展体育游戏时还应注意各要素的变化,例如,基本动作由简单到困难,游戏角色由少变多,游戏规则由不限制到限制,游戏情节由简单到复杂,游戏结果由不关注到关注,游戏方式由模仿他人到同伴互助。
第二,活动准备。体育游戏活动中,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游戏活动总时长为:小班15分钟左右,准备部分(热身环节)3分钟左右;中班20~25分钟,准备部分5分钟左右;大班30~35分钟,准备部分不超过7分钟。
第三,活动开展。基本部分由2个左右游戏组成。内容主要包括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玩法的讲解示范。游戏活动总时长占总时间的60%~70%。
第四,活动总结。结束部分主要包含了活动的点评总结及身体的放松。放松一般可采用轻柔律动放松和静力性拉伸放松,若本节游戏活动运动强度较大,放松常采用伴随轻音乐做静力性的拉伸放松动作。结束部分时间约占总时间的10%,小班2分钟左右,中班3分钟左右,大班4分钟左右。
学前阶段的孩子主要通过不断游戏、动作模仿来习得体育认知经验。所以,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活动时,应做到精讲多“玩”。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话语结合身体的直观示范将游戏相关规则告知幼儿,更多的时间应该留给幼儿进行亲身体验。例如,在中班体育游戏“快递兔”活动中,教师首先示范并引导幼儿将沙包夹在两腿膝盖处,通过双脚并拢向前跳的方式将沙包运送到相应的小动物家。在确认幼儿已经了解运送要求、掌握双脚并拢向前跳的动作要领后,教师额外提供了矿泉水瓶、皮球、报纸三类材料供幼儿自行探索运送方式。
全面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巩固和发展基本动作技能是体育游戏活动的目的之一。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内容时,教师应该明确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动作发展目标,遵循幼儿身体发展规律,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例如,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运动能力相对较差,可以进行简单的走、钻、爬、跳跃类游戏。到了中大班动作发展较完善后,体育游戏活动内容可以丰富,增加挑战性,如开展跑、跳、攀登类的游戏活动。
高质量的体育游戏活动离不开基本动作和运动量两大因素。运动量反映了幼儿游戏活动中身体的机能变化情况,影响运动量大小的因素还包括活动的次数、时间、强度、密度等。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充分关注班级每一位幼儿的情况,根据孩子的表现情况对活动进行优化调整。
在游戏的设计制定上,不但要根据本班级幼儿最近发展区富有变化,还要考虑到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游戏要有层次难度的变化,适当给予幼儿挑战性,这样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是体育游戏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及主人翁,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充分支持、尊重幼儿的活动想法及兴趣,更好地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开展游戏活动前,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点,制作体育游戏活动计划并进行绘画记录;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向玩伴、老师进行分享;形成属于幼儿的多样态的体育游戏活动;活动后,能够对自己参与游戏的感受及时进行表达。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不仅要兼顾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更应牢记五育并举方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关注到幼儿的动作发展、情感发展及社会性发展,让其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及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
规则是有序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重要保障。在活动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共同建立大家认可的游戏规则,示范引导、鼓励、奖励尤其是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取得成功,都是引导幼儿遵守活动规则的有效方法。
幼儿园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善于交流沟通,在遇到挑战与困难时会用同伴力量齐心协力地解决问题,真正发挥体育游戏的育人价值。
在体育游戏活动准备时,教师要聚焦活动目标,根据目标对应的活动内容强度、密度合理安排、调配适合的活动材料,以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提高,达到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例如,在体育游戏“小青蛙跳荷叶”活动中,幼儿要立定跳跃一定距离,教师可提供宽度不同的纸板和30厘米左右高的小栏架,通过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立定跳远的方式进行挑战。随着幼儿能力的增强,不同的宽度已无法满足幼儿挑战的需要,于是教师将宽度不同的纸板变成三块联合板,这样可以随时根据幼儿的需要变成不同宽度的荷叶,还可以在纸板靠近身体的一段设置一个小栏架,形成一定高度。幼儿在情境挑战中逐渐达成活动目标。
幼儿的安全是所有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幼儿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游戏,但在运动游戏中也存在一定的危险,而学前期的幼儿对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应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问题我们要注意:活动范围要控制在班级教师可控的视线范围内,不能太分散也不宜太集中;内容的安排上宜采用动静结合的形式,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呈抛物线型安排;活动前,设计好活动的路线,并充分检查器械材料、场地的安全性;在开展攀登、高跳下及走较高的平衡桥时,要使用较软的体操垫。
幼儿园可以在每学期定期邀请家长走进园所,参观参与孩子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其自身身临其境感受幼儿的快乐。过程中,家长积极地亲身参与,及时将参与感受情况反馈到各班级教师处。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将家长变成同盟军,成为教师的坚实后盾。
以多样化体育游戏活动为支撑,让幼儿园和家长形成家园共育合力,建立稳定关系。定期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在提前习得基础的体育游戏组织方法后,转换角色,给予幼儿新鲜感,成为班级幼儿的特邀大朋友,传授经验,共同参与活动。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应积极主动带领幼儿完成亲子体育游戏活动,给孩子树立“我运动、我骄傲、我健康”的榜样形象。同时,详细记录活动瞬间,感受亲子共游的重要价值,增强亲子关系及默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