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云(扬中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从理论建设上来看,我国对于资金管理的理论内容研究,多归纳在财务管理这一总的理论内容中,其细化程度不够明显,本文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丰富资金管理内涵,扩充其应用边界,更好地指导企业实际操作,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约束和指导作用。从实践应用上来看,通过对资金管理活动具体问题的分析,阐明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更新改善策略,指导企业不断进步。
所谓资金管理,是经济主体对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工作的总称,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从狭义上来看,其主要管理企业内部的资金运动,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从广义上来看,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企业与外部资本方等的资本运营等,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现金流管理等。现代企业的资金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投资决策与计划、建立资金使用和管理责任制度、检查和监督资金使用情况、考核资金的利用效果。只在达到为企业提供稳定资金供应、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不间断进行、不断提高资金利用率、开源节流以及提出科学资金使用建议、措施等目的。
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必须受到相关制度和体系的约束,但是从目前企业现状来看,资金往来环节缺乏制度的有效保证,主要表现在:第一,预算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预算管理在资金管理上存在一定承前(总结过往企业消耗情况)启后(预测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的作用,能够尽可能精细化地预测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但企业内部并未形成正确的预算价值观,即便有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约束,但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反馈上的作用并不明显,预算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资金管理工作展开困难。第二,资金收支计划受实际因素影响严重。尽管企业根据经济活动制定了相应的资金收支计划,但是在实操中很多企业因为各种因素无法完全按照计划执行,导致资金收支与实际不符,影响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甚至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不利于企业后续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1]。
目前,企业不同层级和部门对资金的态度不同,例如管理层,更重视资金的价值创造,而各具体执行部门,更重视资金计划和任务的完成,尤其是一些部门,可能存在年度突击花钱、集中花钱等行为,导致企业资金浪费严重,剩余资金优势发挥不明显。再有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缺失,层级明显,资金相关信息内容传递滞后,资金共享性差,企业资金透明度低,剩余资金总量不清晰,这也是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具体的资金使用控制和资金管理制度约束外,企业的资金管理还要发挥外力监督职责,但目前企业的监督深度还不够。一方面,企业的授权机制存在问题,各部门和层级的资金管理界限不明确,或存在多头管理、轮空管理的风险,为财务部门提供的资金数据信息也参差不齐,影响了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反倒增加的处理成本、沟通成本,降低了资金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企业的审计监督机制有待补充。就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监督情况来看,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其关于资金方面的监督工作多由财务人员兼任,并未将其与财务管理作明确区分,以人员自我监督为主体,以资金运动为监督客体,对相关起辅助作用的预算内容、成本内容等的监督力度不够,监督专业性、客观性缺失,且企业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长此以往,其监督活动流于形式,不仅浪费监督资源,还降低了资金管理的安全性。
营运资金是维持企业日常运转所需的必要资金,但如果供应不足就会导致企业出现现金流风险,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现金流风险发生的诱因一般表现如下:第一,现金周转速度慢。企业的资金循环周期会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总数额,因为种种因素,如存货积压、收款延迟、销售规模扩大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现金周转速度减慢,那么企业对营运资金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在现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很难保证生产经营正常开展。第二,销售不能及时回款引起的信用风险,例如突发性坏账、大量赊销引起的风险等,不仅会导致企业营运资金减少,更会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下降,对企业造成的危害极大。第三,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多相对于企业的短期负债而言,如对外投资过大或购置长期资产、流动性负债增加等,都会滋生流动性风险,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正常周转。
要想做好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就要对企业自身的运行规律、发展实力等进行充分了解,据实选择实用性强的资金管理模式,从多个方面客观考虑不同资金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其一,银行法规的影响。目前,企业的资金来源多以银行信贷方式为主,这种情况下,企业对资金管理的考虑就必须纳入银行因素,包括利率、借款期限等,保证真正常的借贷与结算活动的进行。其二,税法的影响。资金管理一定会涉及税务问题,企业的性质不同,其产生的关联税务风险也各有不同,如最基本的增值税、所得税等问题,企业必须按照情况区别对待,以此确定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其三,公司性质的影响。公司属性的不同,其在资金归集、结算、税种划分、核算等方面也有不同,再加上不同公司行业内或存在不成文的规定,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资金模式的选择[2]。
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控,为资金管理保驾护航。首先,针对可能出现的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企业应就风险订立严格要求的书面文件,规定利率或汇率发生变动时的处理手段,将风险的影响程度控制在最低,同时严格执行合同内容。其次,针对信贷风险,企业在选择合作银行时必须注意银行信誉评估,做好银行市场背调,与银行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更新信誉情况,维持最佳资本结构。最后,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并严格制度执行。利用制度的约束力,将财务风险和资金管理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找准流程中的关键点,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设置相应岗位,明确具体岗位职责与任务,梳理现有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各部门、层级的协调作用,逐步形成“以制度管理为框架,以具体细则为核心”的管控制度体系,形成关系密切的沟通网络,对财务活动、资金活动等进行控制,重复检验,不断优化流程,使其满足企业内部不同的资金需求。
资金管理虽隶属于财务工作,但仍要形成与财务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首先,从组织结构上完成设置,成立独立的资金管理中心,将其当成独立机构,分别对企业财务进行核算管理,主要包括:对信贷、担保等金融方面业务的对接;核查业务情况,负责计息、存款、结算等内容;账户管理、闲置资金运动等。由于企业预算等工作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剩余资金可能较多,资金管理中心则可以对这部分资金进行中长期投资,发挥其资金价值,提高企业的资金储备量[3]。其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企业的融资计划的制定与启动,必须严格按照企业实际财务情况展开,因此企业必须对自身的财务做详细分析,包括财务评价、盈亏预测、资金来源、资金平衡表预估、现金流预估等,以此确定企业是否需要进行筹资计划。然后得到结果后,分析企业的筹资渠道,除了传统的银行信贷以外,企业还可通过发行股票、与成功企业合并、盘出发展停滞部门等方式,提高企业的资金来源。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何种资金方式,都要注意企业的信用管理,现金、支票等其他可生息的应收账款及时存上,同时定期上交凭证,及时清理应收账款,避免出现因为账款回收不及时出现融资维持经营的情况,做好客户信用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及时更新,确保其有清偿债务的能力,如果出现账款实在无法回收的现象,企业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来处理呆坏账。
除了从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上加强资金管理外,还需要健全的资金集中监督系统进行约束,其系统监督也应包括对外支付、对内管理两方面。先看对外支付系统,统一的对外支付系统,能够控制企业资金沉淀的规模,强调资金有效配置,实现资金利用最大化,同时还能够掌握资金使用情况,保证资金情况的透明化和明细化,避免不规范行为出现。必须根据预算管理指示,将相关参数输入到系统中,预算的执行和反馈也同样要纳入系统中,发挥系统的动态跟踪职能,对资金活动进行动态监督,做到“凡是支出都有预算,凡是改变都有批准”,以此保证资金预算的执行刚性。再看内部的多元化资金集中监控分级管理系统,一方面是从企业整体的分级管理组织层级上进行梳理,成立整体的一级资金管理中心,根据部门性质和需求有选择地成立二级资金管理中心,从收支两条线进行梳理,所有资金的流动都要统一管理,同时一级资金管理中心对二级资金管理中心有一定的监督权和控制权[4]。另一方面,从企业的业务流程上进行梳理,上一级资金管理中心无需负责下一级,但是要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协调管理,同时要不断优化现有的资金管理监督考核方法,辅以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将企业的考核工作程序化、信息化,因为资金涉及环节众多,业务量庞大,所以企业必须规范业务程序,按照业务重心改变考核策略,注重考核质量和结果应用,保证资金管理工作的秩序性,及时总结具体问题,审查其收入、支出、管理制度,考核定性定量指标设置等是否都满足企业要求,形成综合性的管理评价体系。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问责制度等,加以警醒,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资金管理质量。
针对企业的营运资金不足导致的现金流风险,企业可从如下方面进行优化,实现对现金流风险的控制。第一,确定企业现金的科学持有量。一来,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中,现金往往是最不能发挥实际效益的存在,作为一项非营利性资产,持有过多只会造成浪费,为了保证足够的流动性和正常的运作周转,企业必须根据实际业务等把握最优现金持有额度。二来,在确定最优现金持有量之后,企业应当严格控制该额度,一旦货币超出该额度,就必须将多余部分追加生产经营,或进行短期投资,达到提高资金利用率的目的。反之,如果货币持有量不满足该额度,企业不得贸然进行投资。第二,企业要在确保可预见的未来具有发展持续性,在此基础上,不断缩短企业的现金周转期。例如减少存货、增加供应商欠款等,同时注重该过程的信用管理,避免企业陷入信誉危机或流动性风险[5]。第三,构建健全风险预测体系。企业需定期测算风险临界点,利用财务杠杆决策,控制负债比率,及时通过对企业内部相关数据和经营情况的分析,将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提前告知利益相关者,做好防范措施,制定财务决策,避免损失出现。在现金流风险管理上,不仅是获利能力强的企业要加以控制,获利能力差的企业更要加强控制,良好的现金流风险管理能够减轻企业财务恶化的程序,为企业赢得一定时间和机会调整业务结构,避免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从企业加强资金管控的实际效情况来看,其有效抑制了成本费用的增加。在传统的资金管理上,企业的成本费用等支出较为随意,导致企业各部门间的成本、费用占比不科学,优化资金管理后,对企业的资金支出等加以控制和监督,管理效果较为明显,成本、费用占比均优明显下降,收支两天线的监督功能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得企业资金支出愈发合理化,避免了资金浪费行为,资金管理效果较为显著。
对资金管理进行优化后,发现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开展程序性和规范性都有所提高,与企业合作的优质客户数量占比增加,筛选掉了一批质量较差的客户,提高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如理财等方面的收入明显增加。企业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大额削减,企业经济利润涨幅明显。
对资金管理的优化,能够帮助企业形成可供持续运行的交易规律,提高了企业对内外经济环境的监测能力,在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企业生产,与市场保持协调,避免资金的浪费或限制,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同样,资金管理也提高了内部资金运动的透明度,提前预测资金风险,使得企业管理者可柔性调整资金配置,有效规避资金流动性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维持企业持续运转。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不仅是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量、保证资金往来安全的重要方法,更是其适应现代经济市场、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举措。通过本文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发现其资金管理在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剩余资金利用率以及资金运动监督力度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缺失,结合相关文献、理论内容,也从如下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建立健全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与财务工作做明显区分,做好二者间的协调兼并;利用中短期投资结合的方式,发挥企业的剩余资金价值;建立对内对外统一的监督系统,发挥外力的约束作用;有选择地扩充企业投融资渠道,增加企业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但就目前企业资金管理现状来看,由于企业间的发展规模、发展重心等各有不同,要想找到最适合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模式,还需要其在未来实践中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