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调研与思考

2023-02-21 08:50聂媛
消防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防火措施高层民用建筑

作者简介:

聂媛(1987- ),女,汉族,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防火监督。

摘要:

高层民用建筑由于体量大、业态多、人员复杂,普遍存在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明晰、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达标、灭火救援难度大等各类消防安全突出风险和问题。本文针对山西省太原市48栋高层民用建筑楼进行调研,总结了调研发现的问题,全面分析了高层民用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问题;防火措施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功能多样的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变为立体燃烧,难以进行扑救;会产生烟囱效應,生成可燃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为了应对大火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在高层建筑物中,怎样能够更加有效预防火灾发生成为了一个现实而又迫在眉睫的课题。

本文按照太原市各城区建筑类别和建筑特点,从全市4000余栋高层民用建筑中选取48栋典型建筑进行调研。迎泽区:高层商住混合体(2008年前建成,有可燃外保温)、老旧高层住宅小区(无管理单位);杏花岭区:多产权高层综合楼(办公、培训等功能)、有儿童活动场所的高层;万柏林区:超高层建筑、有公共娱乐场所的高层;小店区:有养老服务的高层、有地下商场的高层;尖草坪区:高层学校、高层公寓;晋源区:高层医院、高层宾馆;娄烦区:易地安置高层住宅小区。调研的内容包括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硬件设施等。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高层民用建筑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消防安全问题。

一、现状和问题

(一)消防管理模式多样

调研中发现,各高层民用建筑管理呈现多种模式:聘请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产权单位自行管理、所在村(居)委会进行管理、小区成立业委会自主管理、购买服务进行消防管理、无人管理等。[1]这就导致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消防安全制度不能有效落实。

(二)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调研中发现,各高层民用建筑有国企管理模式,如国贸大酒店、万象城,消防管理人员齐全、业务经费保障充足、消防管理制度健全、消防管理经验丰富、消防考核奖惩完善。有全国连锁企业管理模式,如万家美、恒大、保利物业等,消防管理体系健全,管理人员学历水平较高,善于运用先进消防科技,工资水平较高。有本地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其他模式管理,消防管理水平较为低下,消防设施瘫痪、消防状况令人担忧。[2]

(三)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明

高层建筑大多为多产权建筑,使用单位以及业主之间缺少明确和严格的责任划分,容易造成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无法将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实处。部分高层建筑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由于思想认知不够,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对室内消防通道任意封堵,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行之有效的消防应急预案,消防安全责任制不明了,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均衡。另外,部分高层建筑属于多家单位共同出资筹建,建成后按比例分割,各方均拥有一定产权,销售或承租给多家单位,多产权或产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无人牵头。部分高层建筑聘用了物业管理公司,但因种种原因,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租赁者之间存在分歧,消防安全管理主体不明确。

(四)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继续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研中发现,单位消防责任人和管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所接受的专业培训很少,存在安全知识水平普遍偏低的现象,消防“明白人”不“明白”消防。有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有建筑工程消防审核/验收意见书、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就代表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达标、合格。维保单位的部分注册消防工程师实操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从业经历。从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来看,物业管理公司的消防宣传多浮于表面,只是突击发一些消防安全提示传单和悬挂消防宣传条幅,这种简单的宣传形式根本达不到消防宣传的教育目的。另外,无物业服务的高层建筑多为老旧小区,居住人员多数为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和流动外来务工人员等,这些人员消防安全意识相对较弱,疏散逃生能力不强,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群死群伤。[3]

(五)微型站与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流动性较大,能力不足

部分高层民用建筑的微型消防站形同虚设,人员由保安人员兼任,未能构建系统、实用的应急处置人员体系和工作流程;部分高层建筑微型消防站从未有过演练和培训记录。一些高层建筑物业管理人员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招录的消防控制室人员学历、专业技术水平低,安全意识不强,流动性较大,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未持证上岗甚至无人值守,对消防控制室的处置流程和基本操作一知半解等情况屡见不鲜,无法利用消防设施有效处置初期火灾。

(六)硬件设施方面

一是消防设施维保不善,造成运行故障或系统瘫痪。高层建筑都设有消防设施,由于这些设施或设备平时用不上,物业管理单位往往疏于管理,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甚至系统瘫痪。部分高层建筑的消火栓成“聋子的耳朵”,应引起高度重视。[4]二是很多临街高层建筑的消防登高扑救面被大型广告牌遮挡,消防车道上停满了汽车,摆满了小摊,甚至增加了临时建筑,这些都不利于火灾发生时消防车辆的进出和作业,增加了火灾后果的严重性。

(七)电动车管理只堵不疏

调研中发现,电动车进门入户的现象仍然严重,如迎泽区93号住宅楼,电动车在楼道、户内充电现象普遍;万达写字楼物业只是禁止电动车及电瓶上楼,1000多辆电动车停放在解放路旁无人管理,万柏林区麦特摩尔禁止电动车入户仅仅依靠物业管理人员人工看守。另外,高层建筑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消防安全无人管理。还有个别住宅小区的地下停车场内,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地面充电桩管理缺失。

(八)科技赋能薄弱

调研中发现,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同时,繁重的消防工作任务与消防管理人员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智慧消防是“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既可以从技术层面预防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可以此为依托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现代城市消防安全水平。如上文提到的电动车进门入户,痛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用户安全意识薄弱,进楼入户充电难禁止;室外充电车辆或电池易丢失;室外充电设施偏少,报警灭火处理能力有限;室外充电价格偏贵。人工智能解决痛点有四个关键词。一是禁止,通过RFID、AI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杜绝进楼入户,消除入户充电的火灾隐患;二是疏导,建设风险可控的充电设施,提供惠民套餐,引导用户室外充电;三是便捷,提供充电柜等设施,并配套消防设施,便于用户安全高效充电;四是宣教,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二、对策研究

(一)政府牵头主导

推动各市县级政府将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整治纳入平安建设体系和年度工作考核范畴,定期分析研判高层建筑火灾形势,加大经费投入,保障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器材装备采购。各基层乡镇街道、社区要指导无物业管理的高层建筑组建业主委员会或者由政府责成相关部门牵头成立物业管理团队,担负起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责,做到隐患有人管、责任有人担。要利用好现行政策,在国家倡导的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将消防车道划线、电气线路改造、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等内容纳入改造项目,提升硬件水平。同时,经常性开展好日常检查工作,将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通报,做好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基层网格员和志愿者的作用,集中或者上门宣传消防知识,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引导广大居民将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变成行为习惯。

(二)部门齐抓共管

进一步发挥住建、公安派出所、消防等部门监督作用,各司其职,落实隐患整改机制。一方面,发挥住建部门职能,督促新建高层建筑在施工前通过消防设计审核,并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将建设单位相关信息、施工图纸等信息与消防救援部门共享。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类建筑消防设计审核抽查比例,适当增加对在建工地的检查,避免新建高层建筑“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加大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和深度,向高层建筑使用者和管理者普及“隐患自查,风险自知,责任自负”。联合公安派出所对发现的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严肃查处,加大对高层居民住宅的消防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依法履职情况的检查力度。进一步强化公安交警、派出所、消防部门协作,破解消防车道占用、堵塞等难题。公安派出所、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在消防救援机构的指导下,合理利用小区空间,根据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合理扩展、划分停车泊位。对无停车场地或停车泊位严重不足的居民住宅小区,如沿街开放式居民住宅小区等,可以在交警部门的指导下,合理利用建筑物间空隙、背街小巷、非主干道扩展、划分临时停车泊位。同时,联合交警部门对个人占用消防车道的行为给予处罚,处罚结果与个人计分和车辆年检挂钩。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分析形势,探讨解决具体问题,联勤联动,多措并举。

(三)明确安全责任主体

高层建筑由于建筑体量大,类型多,经常会出现一栋建筑涉及多家产权单位的情况,这些产权单位经过出租、承包,又涉及多家使用單位,往往会造成管理混乱。为解决这一问题,规定在各产权单位与使用单位签订购买、租赁合同时,要在合同中明确各自责任,明确公共部分,特别是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方面的管理责任,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共同维护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

(四)做好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和保养

建筑消防设施是建筑物实现自防自救的物质基础,是消防安全“物防”手段的重要内容。由于消防设施使用频率的特殊性(一般只在发生火灾时发挥作用),使得其出现故障难以发现,如果一旦需要时不能及时发挥作用,造成的损失将不可弥补。高层建筑管理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应制定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制度,明确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责任人、责任部门、维护保养项目及标准、设施检测频次、故障维修要求等,实现对消防设施运行情况、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履职情况、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服务情况等各方面的综合管理,确保消防设施处于完好有效状态。同时,在防火巡察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控制室管理等相关制度中,应当对与消防设施有关的巡查检查、故障维修、隐患整改、档案资料管理等内容进行明确。

(五)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升消防安全素质

建立良好的宣传培训考核机制能够有效预防高层建筑发生火灾。高层建筑管理和使用单位应紧跟社会面火灾形势发展方向,制定消防宣传培训工作目标量化考核标准,落实“日学习、周上报、月总结、季考评、年演练”,切实将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制度化、规范化。要明确细化奖惩措施,评选表彰宣传培训工作先进单位、个人,形成良性竞争激励机制,激发人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力,形成完整规范的宣传培训考核机制,确保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

(六)消防科技赋能手段应用

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利用物联网将设备传感器信息数字化上传,将数据传送到平台进行展现、报警、分析和处理,实现消防设备联动、巡检、故障排除等各种智能化应用;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火情风险,实现火灾隐患早发现、早预警。通过建立智慧消防物联网,以大数据处理和智能化管理的方式,有效提升火灾隐患防控水平。

结语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应坚持属地管理,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和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需要落实单位主体责任、使用人自主责任、第三方机构服务责任及行业监管责任的“四方责任”。结合高层公共建筑、高层住宅、高层医院和养老院等建筑类别火灾风险特点,全方位、立体化建设“前端预防、系统治理、过程管控、高效处置”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全面、系统防范化解高层民用建筑重大火灾风险,筑牢高层民用建筑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

叶永飞,孙晓乾,杨晓冬.超高层建筑疏散设计优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1(03).

[2]陆云.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21(12).

[3]宋文华,伍东,张玉福.高层建筑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

[4]朱杰,霍然,付永胜.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排烟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01).

猜你喜欢
防火措施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探讨
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火设计方法及防火措施
浅谈建筑装修施工中的火灾隐患和防火措施
浅析钢结构厂房的建筑防火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方案之研究
论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火设计方法及防火措施
浅谈草原地下火扑救
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