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也是美的起点

2023-02-21 01:49任蓉华
莫愁 2023年6期
关键词:王新诗画美育

文 任蓉华

1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美育打开了一扇充满魔力的窗子,唤醒他们的审美潜能。如何给孩子播下一颗理解美、创造美的种子,使其拥有美善兼具的健康心灵,是值得深思的。《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是云南大学教授王新写给女儿的一部艺术读本,也是送给所有家庭的一份美育礼物。七堂艺术课,在他的笔下娓娓道来,通过诗画融通的生动阐述,开启孩子艺术感官的奇妙旅程。

王新是一位深耕艺术教育领域的学者,也是称职的父亲。女儿稍大一点后,他便有意识地从感觉、情感、思致、创造、底色等五个方面,培养女儿健全的人格。书中所列举的诗词、绘画均为贴近儿童生活,朗朗上口的诗句、流动空灵的线条,把孩子的感性世界与生活密切相连。在王新看来,孩子虽然不一定全部听懂,但播种之后,种子自会发芽,他“期许女儿涵育一颗又美又好的心灵,体恤一草一木,与万物共呼吸,感受其中的鲜活、厚重和广阔”。

诗画融通,其精髓在于学理契合。譬如书中先是描写美国画家波洛克的《薰衣草之雾》,“丝丝缕缕的色线、星星点点的色滴”,继而笔锋一转,勾连到南宋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而由杨万里的《小雨》,又联想到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通过意境的释读与引申,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现代绘画,便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组合到了一起,共同蕴含着发现的思维、美育的种子。艺术无界限,绘画能激活孩子的诗词理解能力,诗词亦能增强孩子对绘画意蕴的领会。

2

对孩子来说,具象化的世界才更可亲近,“读”与“看”的融合贯通,可以让孩子们自觉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书中提到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闪耀出母亲与儿女之间的深情;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椅中圣母》中,母亲紧紧拥抱着孩子,流露出对孩子未来命运的担忧。杜甫的《绝句》与法国画家马蒂斯的《开着的窗户》,诗仙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与法国画家夏加尔的《我与村庄》,创作时间相隔千年,文化背景迥然不同,却异曲同工,都洋溢出一种梦幻与天真的赤子情怀。这些独特的诗画组合,会让孩子感受到艺术的穿透力,逾越种族、地域、文化的鸿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唤醒人类所共有的情感。

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王新认为,古典诗词与书画艺术,恰是实施儿童美育的理想载体和途径,他由此提出了一个诗画融通、五位一体“金字塔”结构、知行合一的教育体系,翔实而妙,颇具特色。这也使得该书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智慧与温度。诚如其言,童年生活对人格塑造至关重要,引导孩子品诗赏画,可以培养他们“锐敏的感觉、滋润的情感、清明的思致、生动的创造、斑斓的底色”,进而使其成为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全人”。

3

王新爱女笃深,“春天,送女儿去幼儿园,经过一片海棠花林,有花枝垂落,结着骨朵,每天路过,我都有意提醒孩子看看,今天开了几朵,每朵有几瓣,明天风中又吹落了几朵。”类似的场景,多次闪现于作者笔端,可见其美育之思,不仅是一种理论、言传,更是身体力行的引导。由此深感,要先有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营造“诗情画意”氛围的家长,然后才会有发现美、爱上美、创造美的孩子。换言之,孩子对于美的兴趣盎然,离不开父母的推波助澜。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和艺术家,他们偶尔说出的一两个感性句子,纸上、墙上的随手涂鸦,即是对美的纯粹表达。儿童创作皆以美为根本,只要表达了自我,就是最好的创造。一片叶子、一弯明月、一抹笑容,亦可成为孩子获取审美经验的起点,诚如王新所写:“美是温柔的,又是强悍的;美是细腻的,又是辽阔的。可以说,所有教育类型中,唯有美育最涵宏广大,最亲近人性。”

家庭是美育的起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妨探寻中华美育之道,在亲子共读的温情氛围里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实现一场心与心的双向奔赴。

猜你喜欢
王新诗画美育
A simple 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detecting nitrate and nitrite in plasma treated water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Stress in Young People
咏蝉
Bionic design of packag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诗画
美育教师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