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敏 ,李京梅,2
(1.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青岛 266100;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青岛 2661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开发与利用海洋成为大势所趋,海洋经济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各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开发与利用海洋的同时,大肆攫取海洋资源、过度排放废水废气废物的做法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而要实现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唯一的路径便是提高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通过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成为海洋经济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条例办法,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出限制。我国海洋环境规制是否对海洋经济绿色转型产生了预期影响? 环境规制通过何种路径影响海洋经济绿色转型? 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有助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有针对性地采取环境规制手段和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有关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主要有促进、抑制和非线性影响3种观点。部分学者支持波特假说,即环境规制会激发技术革新,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创新补偿效应能够弥补环境规制成本,最终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1]。部分学者赞同“遵循成本”假说,即环境规制将会提高企业的环境治理成本,挤占原本用于生产和技术研发的资金,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负面作用[2]。非线性关系和异质性影响同样存在于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之中[3-4]。然而,聚焦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陈建[5]发现环境规制对海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门槛值,只有在环境规制跨越门槛值的前提下,环境规制才能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有关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渠道,学者们从技术创新、产业机构、要素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等多个角度展开了大量研究[6-7]。而关于海洋环境规制影响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分析存在不足。目前已有少量文献研究了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技术创新的影响,如钱薇雯等[8]研究发现环境规制能够对海洋技术创新产生促进作用;马鹤丹等[9]以海工装备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会强化企业的创新绩效,上述研究证明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但也有学者论证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异质性影响,如赵玉杰[10]分别检验预防型环境规制与控制型环境规制对海洋科技创新的影响,发现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在短期和中长期内对海洋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从中长期来看,预防型环境规制会引致技术创新,而控制型环境规制仅对技术含量低的技术创新有正向引致作用;汪永生[11]认为“波特假说”更多适用于命令控制型海洋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激励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负。综上所述,环境规制能够影响海洋技术创新,但其影响方向不确定。此外,现有研究多表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会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能够降低企业单位期望产出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技术创新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12-13],并可能是海洋环境规制影响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重点关注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期为更好地发挥环境规制作用,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依据。
从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看,环境规制的实施会增加企业的环境治理成本,相关企业为获取利润或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会减少技术研发,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环境规制约束趋紧,在一个相对完善的市场中,企业间会通过竞争进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会面临被淘汰出局或者被迫转型的局面,清洁生产型企业为维持市场优势,将会投资于高效或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市场选择的最终结果为海洋经济整体实现绿色转型。但由于各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别。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环境规制能够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该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
从环境规制影响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来看,环境规制的实施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环境治理成本,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资金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为保持市场竞争力,企业既会进行生产技术创新以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又会进行环境技术创新以实现对污染排放的高效处理。此外,为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政府对相关企业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会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激励作用。由于溢出效应的存在,企业新研发的生产技术和环保技术能够扩散至整个行业,实现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2:海洋环境规制可以通过影响技术创新进而影响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3.1.1 面板数据模型
本研究以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为因变量,海洋环境规制(ER)为自变量,并加入一系列控制变量(X),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同时为便于解释回归结果,本研究对相关绝对量指标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对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发现P值为0.000,说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本研究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α0为常数项,α1、α2分别表示海洋环境规制和其他一系列控制变量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μit为个体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干扰项,面板模型设定如下:
3.1.2 中介效应模型
本研究根据温忠麟等[14-15]的研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影响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作用,其中,技术创新投入(CXTR)和创新产出(CXCC)为两个中介变量,中介效应模型设定如下。
3.2.1 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由于Slacks-Based Measure(SBM)模型允许无效率决策单元的存在,同时可以兼顾非期望产出[16];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可以测度存在非期望产出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17]。因此,本研究基于SBM 模型同时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需要兼顾劳动、资本、能源投入以及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
①1987年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
本研究以涉海就业人员数量衡量劳动投入;由于无法直接获取海洋经济的资本、能源投入,本研究借鉴陈诗一的研究[18],按照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换算得到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资本存量和能源消耗量。对于海洋经济资本存量,本研究参考有关学者的做法[19-20],以2000年为基期,利用永续盘存法得到各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海洋经济资本存量。对于海洋生产总值这一期望产出,同样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平减处理。由于当前并没有专门的海洋污染物的统计数据,本研究参考纪玉俊等[21]的做法,以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乘以工业“三废”排放量得到海洋“三废”排放量,以海洋废水、废气和废物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本研究利用MAXDEA 软件测得2007—2018年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7—2018年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able 1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marine economy in coastal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from 2007 to 2018
3.2.2 环境规制
现有研究中,尚无统一的环境规制指标。本研究借鉴沈能[22]以行业治污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环境规制强度代理指标的思想,以海洋产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额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并以单位面积征收的海域使用金来衡量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进一步综合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利用熵权法得到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2018年的环境规制强度[23]。
3.2.3 中介变量
本研究以海洋科研机构人均经费收入衡量技术创新投入(CXTR)[12],以海洋科技专利授权量衡量技术创新产出(CXCC)[24],分别从投入和产出视角分析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影响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3.2.4 控制变量
借鉴俞立平[25]、丁黎黎等[26]、纪建悦等[13]的研究,本研究最终选取如下控制变量:①海洋经济发展水平(DLME),以人均海洋生产总值表示;②海洋产业结构(IS):以海洋第二产业产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③市场化(MARKET):以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④工业化(DI):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表示;⑤对外开放程度(FDI):以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表示;⑥城镇化(URBAN):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⑦金融相关率(FIR):以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表示。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科学可比性考虑,本研究将样本区间设定为2006—2018年,在截面上选取海南、福建、广西、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辽宁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数据来自2007—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Wind数据库。此外,由于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鉴》中,不再统计“涉海就业人员”“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收入”两个指标,鉴于指标并非关键解释变量,且为保持数据的全面性,本研究借鉴邓翔等[27]、唐海燕等[28]的做法,用2017年的数据对2018年的缺失值进行补充。
表2中第(1)(2)列为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可以发现,无论是否考虑控制变量的影响,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回归结果均在5%水平上显著。加入控制变量后,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1%,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增长0.293 5%。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回归结果分别在1%、1%、5%水平上显著。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化水平高,随着环境规制压力的增强,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程度的加深能够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29]。同时,沿海地区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FDI的流入产生的技术外溢促进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30];而市场化程度、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并未对海洋经济绿色转型起到促进作用,其回归结果分别在5%、1%水平上显著。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间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质量较低,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聚集,加剧了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31]。产业结构、金融相关率对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为识别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异质性影响,本研究借鉴杜军等[32]对沿海地区的划分,将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长江流域以南沿海地区包括: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长江流域以北沿海地区包括:山东、辽宁、河北、天津。表2中第(3)(4)列分别为对长江流域以南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以北沿海地区的回归结果。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长江流域以南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1%,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将会提高0.279 9%;而对于长江流域以北沿海地区,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回归结果并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假设1成立。
表2 面板模型回归结果Table 2 Panel regression results
为进一步探究环境规制影响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本研究分别以海洋技术创新投入和海洋技术创新产出为中介变量,研究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
根据中介效应逐步回归法的检验程序,首先,要在排除技术创新干扰的前提下,检验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其回归结果显著为正(表3第(1)列),满足中介效应的检验前提,继续对表3中第(2)(4)列进行检验。表3中第(2)列的回归结果表明海洋环境规制并未对技术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相反,随着海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海洋技术创新投入也随之增长,第(4)列的回归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促进了海洋技术创新产出的增长,这与钱薇雯等[8]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表3中第(3)(5)列的回归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中介变量对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部分中介效应存在,即海洋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带动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假设2成立。
表3 中介效应模型回归结果Table 3 Mediating effect model regression results
本研究基于2006—2018 年我国11 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渠道,研究结论如下。
(1)海洋环境规制能够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海洋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长江流域以南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对长江流域以北沿海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2)海洋环境规制促进了海洋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增长,部分中介效应存在,即海洋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带动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依据前文关于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的分析,本研究从以下两方面提出促进海洋经济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5.2.1 深化海洋环境规制改革
为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①需要完善现有海洋环境规制政策,包括修订海洋保护法律、法规和条例,提高海洋产业的准入门槛,严厉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等。②要设定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环境规制强度的合理性决定了其对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政府在制定相关污染排放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海洋产业与环境规制的适配性,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③地方政府需要依据自身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资源环境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污染物排放等环境约束目标。要持续优化环境规制工具组合,充分发掘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于海洋经济绿色转型的作用。④要通过建立环境规制的监督反馈机制和环境规制的成效评价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执行效力。
5.2.2 强化海洋科学技术创新
为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①加大对海洋技术创新的投入,包括人才队伍培养、科研经费投入等。地方政府既可以通过科研补贴、税收减免等手段,支持海洋产业进行生产工艺改进和环境技术创新;也可以发挥其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筹集社会资本,为海洋科研机构提供低息融资,增加技术创新资金来源,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②健全专利激励制度。政府可以通过对海洋企业、科研机构自主研发取得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予以奖励,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在做好知识产权登记与专利授权工作的基础上,为海洋科研机构和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海洋技术创新市场经营主体,实现海洋环境技术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