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多学科,打造新语文教育生态

2023-02-20 21:58:55杨晓艳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扁担学科知识跨学科

杨晓艳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新课标的修订掀起了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热潮,为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育人理念和要求,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跨学科学习。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界定中提到: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知识和社会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跨学科综合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素养。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打破固化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融合各学科知识内容,统整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活动,打造横纵连并的语文教育生态环境,为学生素养发展赋能。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内涵意义

语文新课标首次提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在学科课程综合性发展基础上的高阶延伸,强调语文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关联性,提倡学生在综合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综合素养。

从内涵层面分析,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是指老师以语文课程为中心,课程范围内选取一个主题、话题或问题,围绕这一中心立意,整合其他学科知识技能于其中,引导学生开展有逻辑性的加工学习活动。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要运用语文观来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活动,同时还要发散思维,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问题得到更为完善的解决,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

从意义层面分析,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主要体现以下价值。一是丰富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目前趋于形象化思维发展阶段,从一定角度而言,语文活动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传统教学模式下,语文学习活动孤立而行,教师更多关注教材知识的讲授,“教教材”的共性问题屡见不鲜,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彰显语文魅力。而立足跨学科思维开展语文活动,融其他学科资源于其中,通过新鲜的知识整合方式弱化语文学习单调性,这样不仅可以拓展活动形式,丰富学习过程,而且还能够唤醒学生学习活力,提高育人效力。二是深化素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统观语文新课标,可以发现其对语文课程目标的界定表述共分九条线索,一条指向立德树人,两条指向文化自信,两条指向思维能力,两条指向语言运用,两条指向审美创造,九条线索共同引导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语文课程目标的综合性以及全面性决定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必须依托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为其创造更为宽阔的素养发展道路,构建多学科串联式、铺陈式、交叉式、联立式的育人样态,引导学生摒弃纯脑活动,加深具身认识,补齐素养短板,最终在融合共生中实现全面发展与成长。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特征

我国文化底蕴丰富,长期以来便有语文、历史、科学等多学科融合的学术研究传统。纵观跨学科发展历程,其体现出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新时代五育并举环境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呈现新的时代特征。具体如下:

一是实践性特征。跨学科学习并非被动的认知,而是经验的自主建构。传统跨学科学习更多体现多学科知识的物理叠加,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单纯从理论层面建构意义,学习深度不够,收获浅薄。但在强调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新时期,语文跨学科学习更加突出实践体验特征,主张教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多学科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开展。一方面避免跨学科学习只停留在表征,内容空泛,无法对学生形成真实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小学生而言,实践学习远比理论学习生动有趣,突出实践性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无疑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活动更为有序、有料、有效的顺利推进。

二是主体性特征。语文新课标除了提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外,更在高级层面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要求,这一理念起到顶层统领作用。传统学习模式下,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问题严重,学生好似盛装知识的容器,主体思维得不到发散,主体需求得不到满足,此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基于此,新时期的跨学科学习尤其突出主体性特征,反复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主导学生行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建立独属自己的语文观。

三是多元化特征。新课标、“双减”赋予了五育并举内涵,五育并举构建了时代教育脉搏,培养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时代少年是当前教育重任。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较之传统跨学科学习更具开放性,体现出多元化建构特征,其克服了以往零散化的表述,形成了一套更加适应五育并举的跨学科学习体系。在五育并举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建构中,既有语文本位的精准指向,又能够横纵连并地融入各门各类的学科知识,这使得学生跨学科学习更为丰富多彩和开放多元,语文课程魅力由此焕发,学生学习欲望由此滋生。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多元实践路径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想要体现出实践性、主体性、多元性特征,需要以主题为统领,在大任务情境中引导学生开展有梯度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语文教师应把握“语文本位”思想,有机整合他类学科,深入探索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点”与“跨点”,这样既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还能够促进跨学科知识的统整,以促进学生在综合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顶层审视,确立跨学科学习主题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一方面基于学科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跨学科知识间能够以“语文中心”为轴进行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另一方面基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可以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这便需要教师在开展跨学科教学之前顶层审视新课标、语文教材、学生素养发展需求等要素,从身边的资源着手挖掘跨学科学习主题内容,并切实围绕主题,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引导学生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锻炼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执教中发现,当前学段课文教学大多趋于表征,更多停留在引导学生阅读识字层面,对接的语文素养也仅仅体现在“语言运用”这一狭窄维度,至于思维、审美、文化素养渗透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自身没有树立以新课标为导向的教学意识。二是略微轻视学生,认为其目前没有驾驭更深素养目标的能力。如执教《朱德的扁担》一课,从教材“课文5”整体语篇布局分析,可以发现其均属于革命文化范畴,具有十分有利的“德育场”优势,若只是教学生读文识字,只是让学生浅表理解文本意思无疑显得“大材小用”。为此,针对《朱德的扁担》一课教学,教师可连接科学、美术、劳动、德育等学科,设置“话扁担,制扁担,重走长征路”跨学科学习主题。这样选题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扁担在当今时代并不常见,很多学生不认识,借“话扁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其认识扁担用途、感受劳动智慧;二是当前阶段学生喜欢进行一些小制作,借“制扁担”可以满足其实践需求,激发成功体验;三是基于常规教学客观忽略审美文化素养渗透的现状,借“重走长征路”让学生深刻体会红军战士挑粮的艰险,当今和平来之不易,同时渗透劳动教育。

多维聚焦,确定跨学科学习目标 跨学科融合并不是各学科知识的随意堆叠,而是找到融合的轴心,构建同心同向的教学体系,实现协同育人。目标作为统领教学活动的标杆,确定跨学科学习目标是构架起知识衔接桥梁的关键。因此,教师聚焦素养立意的顶层设计,坚持指导性、可行性的底层逻辑,制定跨学科学习目标。举例而言,由课文《朱德的扁担》,引申出的“话扁担、制扁担,重走长征路”跨学科学习活动,注重语文、科学、美术、劳动、德育的融合。教师设置如下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维度而言,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扁担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深化科学知识内涵的理解;提升美术绘画技巧,增强对色彩、线条的感知力。从过程与方法维度而言,让学生在综合探究中锻炼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迁移应用能力;锻炼科学探究实践能力、梳理科学思维;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提升动手能力;强化审美意识与能力,增强美术技能张力。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而言,让学生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科学思维以及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体悟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勤劳勇敢的劳动精神;树立积极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目标统领,设置跨学科学习任务 目标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起到统领作用,一是统领教师教学走向,二是统领学生学习行动,整个跨学科学习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达成目标要求,发展综合素质。但想要高效地落实跨学科学习目标靠教师主导灌输显然不太现实,这也背离了跨学科实践性、主体性、多元化开展原则。为此,教师需要将目标再次细化为任务,把跨学科学习变为螺旋递升的情境任务学习,以此提高教学精度,丰富教学趣味。举例而言,结合上述跨学科学习目标体系,教师可以将之细化为如下跨学科学习任务:任务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积累语言词汇;精读课文,厘清课文概要,感悟课文内涵。任务二:搜集“扁担”图文、视频资料,师生一起围绕“扁担”开展交流会,了解扁担文化的发展历史,探析当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智慧,赏析不同的扁担造型。任务三:结合科学探究成果,发散思维,画一画扁担设计图,要求图纸美观,功能实用,能够指导后续扁担制作。任务四:根据图纸,课下搜集各种可制作扁担的材料,分析材料组合的可行性,并对材料进行适当加工,将之带至课堂。任务五:制作组装扁担,验证扁担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任务六:来到操场开展“挑粮”接力比赛,模拟重走长征路的过程,在趣味游戏中体悟革命精神,弘扬劳动精神。

任务驱动,丰富跨学科学习过程 依托目标规划好各类情境任务后,教师还需要思考如何最优化促使学生落实、落细任务要求。在跨学科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导向下,教师可以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有机组合,全程围绕“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多样化、趣味性、实践式学习,以丰富整个跨学科学习过程,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如,针对任务一,让学生以自读课文的方式尝试利用识字工具书扫除生字、生词障碍,随文批注,圈画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围绕学生共性和个性问题做统一总结;精读课文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有互动、有竞争的氛围中逐段厘清文章各段概要,为每个段落设置一个小标题。针对任务二,教师借互联网渠道呈现扁担文化,讲解扁担知识,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大胆表达,谈谈对扁担结构功能的见解和不解,打造开放民主的“话扁担”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而针对任务三、四、五,再次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组内成员群策群力,设计扁担图纸、搜集扁担材料、完成扁担制作,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恰时干预,提供指导。最后,针对任务六,结合班级学生人数合理划分竞技队伍,借用合适的体育器材模拟“粮食”,组织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扁担开展“挑粮”接力比赛,在寓教于乐的游戏情境中体悟肩上的重量,涵养革命精神,延续红色血脉,培养学生劳动奉献、团结助人、公平竞技的良好品质。

以始为终,优化跨学科学习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激励、诊断、导向、调控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而言,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根据跨学科教学目标与实施过程完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聚焦跨学科主题意义,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例如:针对“话扁担、制扁担,重走长征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评价,首先,保证评价的多元性。可以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借助多方、多维的评价模式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其次,贯彻评价的过程性。教师借助档案袋评价工具,详细记录学生在跨学科学习各环节的实际表现,立足学习过程收集评级依据。例如,在设计与制作扁担的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设计思路、小组交流等情况,反映学生的思维水平、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情况。借助过程性评价将评价活动嵌入跨学科学习的始终,推动学习探究的有序、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符合新课标精神,契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对打造高质量、联动式课程育人体系大有裨益。教师首先应从语文学科本身出发,立足“语文中心”这一原则,着眼发掘多学科资源,生成适切的跨学科活动主题,突出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性、主体性和多元化特征。其次应将跨学科学习目标细化为螺旋递进的任务链,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注重评价在中的全程贯穿,促成教学评的一致性,以此建构完整的跨学科学习闭环,助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猜你喜欢
扁担学科知识跨学科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参花(上)(2023年2期)2023-03-06 03:54:09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品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金扁担
草原歌声(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扁担村挑上了“金扁担”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挑扁担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中国德育(2017年17期)2017-09-15 2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