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莉
(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小学,江苏 宿迁 223800)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借助儿童绘本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还能间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儿童绘本中的一些文本故事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助,坚定学生在艺术方面学习与上下求索的心,并让学生拥有学习与探究的强烈欲望。
作为一种图画书籍,色彩鲜艳与内容简单的故事情节构成方式拥有更强的表现力,所以,儿童绘本在低龄儿童的教育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辅助性角色,由于儿童年龄幼小,所以对世界的认知仍停留在感官层面,而绘本上五颜六色的图画与形象,不仅可以调动他们的感官,还可以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应用儿童绘本,保证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吸引,进而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鲜艳的色彩变化以及夸张多样的形状形象能够在迎合学生思维认知与兴趣发展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拥有更强的探究热情,进而保证美术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更受学生欢迎。
如果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拥有较强的美术学习兴趣,那么美术课堂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开展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需要通过适宜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得到调动。而轻松的儿童绘本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美术教学过程更为吸引人,鲜艳的图画丰富的形象还可以让美术教学内容的艺术理解难度得到降低,并让小学生的兴趣成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牵引力,从而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奠定教学工作开展的良好基础。
儿童绘本在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方面,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就是因为绘本上丰富的形象和鲜艳的图片能够让学生的感官得到更强烈的刺激。与其他枯燥性较强的学科相比,绘本辅助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更有吸引力,同时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不仅会在学习过程中缓解学习压力,还可以在丰富的绘本内容阅读过程中扩展视野、夯实审美素养。尤其是整个学习活动是以兴趣为主导,所以学生不仅会全程沉浸在阅读或观看图片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效果也将超出其他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好儿童绘本,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对绘本进行科学利用,让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强、艺术感知力更加敏感。
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儿童绘本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性作用,而德育与美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利用绘本落实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同样要重视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效果。尤其是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任何学科活动的开展,除了要保证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技能学习效果,还必须保证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德育机会,让学生除了拥有良好的学科技能基础以外,还可以在各学科活动开展过程中认识到何为真善美、假恶丑,以及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往往会采用较为枯燥乏味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这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地位更低,学习较为被动,同时,照本宣科式的讲解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烦躁心理,进而出现厌学情绪。为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教师应注重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让学生拥有更多参与课堂活动开展的机会,同时能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手脑并用。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我设计的动漫形象》时,对于学生而言,想要凭空设计动漫形象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让学生具有一个创作的参照物。而绘本即是一个最佳的创作参照物。教师就可以带领儿童一起参照绘本来自我创作,绘制多样化的动漫形象。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依据绘本上的相关故事内容来创作形象,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故事,并对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进行绘制。这个过程不仅生动有趣,还能够让学生的奇思妙想落实到纸上,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动漫人物形象。教师在带领学生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不要被其他外在因素限制,即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应有思维定式,不能仅仅是应用传统的动漫思维,创设出较为常见的动漫人物。而是要突破认知与创作上的思维定式,积极拓展创新思维,应用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创作出不同的动漫人物形象,甚至是自己创作出一些动漫故事。其次,无论学生创作出来的动漫形象有多夸张,亦或是多不符合常理,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避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可通过自身不断地进行创作实践,逐渐懂得哪些创作方法是正确的,哪些创作方法是不正确的,自身所创作的动漫作品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样的前期天马行空的自主创作,后期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改进,也正是学生在创作过程当中获得发展与进步的关键。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所有创作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同时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儿童绘本都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或是真实反映,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一些创作元素得到的,所以不同的绘本作品在内容和表达风格上差异较大,不同种类的绘本作品侧重点也不同,例如部分儿童绘本,主要针对童话故事还有部分儿童绘本则重点科普知识或生活常识。但是无论侧重点是生活中的哪一部分,都有助于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儿童绘本的内容进行深入性学习,教师必须联合实际来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对艺术语言形式的多样性进行体验与感悟。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动物面具》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首先让学生对绘本上的动物形象进行仔细观察,通过仔细的观察,学生才能够对于所要绘画与制作的对象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通过绘本上的图片与文字讲解来对各种各样的动物进行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等细节的了解。如此,能够保证动物面具制作得更加栩栩如生、活泼灵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借助此部分的绘本内容来对小动物进行更加全面深入性的了解,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交互工具来帮助学生对动物面具的制作过程进行步骤解读,保证学生可以掌握制作步骤中的一些小技巧。在学生制作动物面具时,可通过认真细致地观看每一个的制作步骤,并边观看边制作。当学生遇到制作困难时,教师可反复多次播放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尽量进行自主制作。同时,学生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并不用完全按照多媒体视频当中所教授的制作方式进行制作,可进行自主进行创作。这样的自主创作能够更好地彰显出学生的创作理念、创作风格、创作方式。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创作特点,给予学生更好的创作指导,让学生的动物面具制作得更加立体、更为形象,与动物园原型更为相似。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课本教材内容为核心,通过变换教学方式,保证获得更好的课堂活动开展效果。但由于美术这门学科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较为单一,因此简单地按照课本教材内容来进行机械式、填鸭式的美术教学,无法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学科素养得到提升,甚至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变换教学方法,或是改变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加轻松自由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必须采用系统化的方式保证美术课堂教学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美感教育,充分发掘儿童在美术绘画方面的艺术天分以及兴趣。所以,儿童绘本在启智和技能培养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教师可以科学利用。
例如,教师带领儿童学习《装饰瓶》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了让儿童的美感感悟能力更强、敏感度更高,教师可以从装饰瓶子的材质、颜色、图案等方面入手,让小学生先在头脑中有一个设计构想,而后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和手来将它变为现实。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询问小学生:你认为什么样的瓶子才是最美的瓶子?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瓶子?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装饰?装饰完这个瓶子,你想用它做什么?……这样的询问能够帮助儿童在头脑中有一个初步的设计蓝图,让学生对于设计对象具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进而在后续的材料寻找过程中,可以更有针对性、更加直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设计出来的装饰瓶都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尤其是教师要对于学生在所设计的装饰瓶中所体现出的奇思妙想的设计理念、创新的设计风格以及简单易行的设计方式,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学生能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设计与创作。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创作讨论会。在讨论会当中,首先,教师可让具有设计创意、作品较为美观的学生对自己的创作思路、创作方式进行简介与分享,鼓励其他学生针对这样的作品以及设计的理念与风格,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其次,再让其他学生分享自己在美术创作方面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学习分享,学生会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讲述自己创作的心得体会,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反思,修正自身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创作想法、创作心理,能够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如此才能够让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并在自己动手装饰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给人们的实际生活与心情带来的影响和改变,认识到任何美的事物都能够让人们的心灵变得美好与宁静。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绘本教学内容为基础,让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创造美、感受美,才是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导学环节的开展质量对课堂活动的开展质量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对导学环节进行科学设计,保证可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获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儿童绘本中丰富的图画和故事内容保证课堂的导学环节落实质量更高,效果更好,为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开一个好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在结合儿童绘本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时,绘本中的文本和五彩缤纷的图片可帮助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进而保证后续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和质量。首先,教师可直接利用多媒体教辅工具来让导学过程呈现得更为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漂亮的灯》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辅工具来对一些灯进行展示。灯饰的种类、设计创意各不相同,但是形式各样的造型会让小学生眼前一亮。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对灯这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实用的照明工具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美感体现以及设计造型方面。这样的认知与了解,对于学生的设计创作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而后,教师借助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对灯饰进行全面讲解。例如,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在为建筑配置灯饰时,会遵循哪些原则?需要考虑的因素又包括哪些?房间的大小、装修风格、照明需要等这些因素都必须得到综合性考量。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将设计出的灯饰放置在模拟的房间内,从艺术审美、美术构图、功能实用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考虑,发现所设计中的灯饰具有哪些不足之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如此,才能够保证配合的灯饰造型既发挥出良好的照明实用性功能,又可以让室内装修设计拥有更强的层次感、艺术感。
落实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会将图画展示和学习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见到的画面更多,进而能够拥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但是,被教师忽略的一点是,由于图画内容只是展示给学生,并没有对内容的深刻含义以及相关背景进行介绍,所以这些隐藏的价值与内涵往往可能被教师忽视,从而导致学生即便看过很多幅美术作品,依然无法对这些作品中的艺术内涵进行掌握或是理解。所以,教师借助儿童绘本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保证对绘本上的图画和形象都进行深入分析,让观看与解析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元素可以互相融合、相互辅助,从而将美术作品的价值全面呈现出来。与此同时,所有的美术作品背后都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创意,如果不对整个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那么学生可能无法站在作者的角度对作品的相关细节进行深入性理解,并体悟到作者的所思所想。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所以认知与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如果不能协助小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价值进行深入性挖掘,保证美术课程教学的美育作用全面发挥,不仅在浪费小学生宝贵的课时,也等于是在浪费教学资源。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对绘本中的图画内容进行欣赏与评析,而后选出几个代表,让学生对自己的体悟与感受进行分享。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强烈的课堂学习活动参与欲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其次,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见解进行整合,并做出最终的评价。最后,采用查漏补缺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补充,带领学生一起对绘本故事上的内容进行解读与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这个过程中采用视觉与文字语言有效转换的方式,让学生的通感能力更强,拥有更加敏感的艺术感知体验。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色彩纯度变化给视觉冲击感带来的影响进行更加透彻的理解,教师可以先采用多媒体教辅工具播放视频来给学生进行演示,这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效率,还可以节约时间;而后为了让学生可以对色彩变化拥有更加深入性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主题绘画实践活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来进行渐变画创作,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进行指导,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速的掌握色彩渐变与搭配技巧,还能够让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更强。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儿童绘本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充实丰富,还可以保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落实质量。与此同时,绘本除了图片以外,还会插放一些文本内容,而这些故事性的文本内容有助于引导儿童在艺术修养夯实过程中拥有更加良好的个人习惯与品质。教师尤其要借助儿童绘本对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进行降低,与此同时,丰富、冲击性强的绘本颜色与形象可以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并帮助小学生拥有更强的创作与以及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