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实现读写结合教学难点的多点突破

2023-02-20 13:02:05
学苑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习作文本作文

王 娜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江苏 南京 210019)

语文写作训练需要创新设计和组织,实现读写结合教学难点的突破目标。教师借助多种辅助手段,整合迁移资源、丰富迁移形式、组织迁移活动、延伸迁移训练,全面渗透读写结合思想,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对学生写作现实情况展开客观调查,分析学生写作存在困惑的原因,围绕读写结合展开创新探索,推出一些生活写生、读后感、集体作文、网络交互、素材共享等训练任务,能够成功减轻学生作文压力,培养学生作文语感,也能够有效提升读写教学品质。

一、整合迁移资源,确立读写结合教学方案

读写结合是最为常见的作文形式,阅读文本内容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以教材为本展开阅读设计,确立读写结合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写作,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精选迁移资源

设计读写训练方案时,教师要对读写资源进行优化处理,对学生读写基础和方法积累进行客观分析,以便做出合理取舍。学生对课内外阅读文本内容有不同期待,教师精心选择阅读文本内容,为读写训练任务设计提供素材支持。故事、神话、寓言、童话、战争故事、民间传说、童年回忆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教师精心选择相关文本,组织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围绕这些文本设计读写任务。建立在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之上的迁移资源选择,自然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文本阅读和思考的主动性,学生回馈主动积极,建立丰富的阅读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其写作压力也会随之降低。

如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这篇小品文描写经典,是极为难得的阅读素材,教师要求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对课文描写片段进行重点鉴赏,学习作者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种生物,在深入观察基础上,利用多种描写方法,对其进行直观展示。学生对精彩语言进行鉴赏分析,这是比较典型的深度阅读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优秀的创作内容和表达技巧,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写作的创作热情。教师顺势切入读写训练项目,组织学生借鉴作者写法展开仿写训练,学生对这样的读写任务有更多期待,说明教师读写设计是比较适合的,成功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读写主动性,其训练效果更为突出。教材课文大多属于经典之作,教师抓住精彩描写角度展开读写设计,降低了阅读学习难度,顺利启动读写程序,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二)创设读写情境

学生对直观性学习情境比较敏感,教师在读写训练学习情境设计时,合理利用媒体、问题、故事、演绎等手段,以激发学生读写的主动性。如多种媒体手段的应用,影视作品的投放,学生都比较喜欢,启动效果显著。特别是同学的习作展评,学生感知体验更为深刻,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教师有意识展示学生习作,或者是教师的下水作文,学生回馈积极主动。教师设计直观学习情境,学生感知体验更为生动而深刻。

如教学习作《我的心爱之物》,这篇作文要求学生从记叙角度观察心爱之物,写出心爱之物关涉到的故事,表达对这个物品的热爱情感。为激发学生读写热情,教师课前与班级学生做好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最喜欢的物品素材,准备好相关物品带到课堂中。课堂导学阶段,教师现场展示小玩具、小用具、花盆以及其他物品的图片信息等课前准备好的教辅资源,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东西和相关图片,抓住喜欢的物品的特点,利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描写方法,介绍展示物品的可爱之处,倾注更多情感因素。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物品有特殊情结,自然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在教师引导下展开有效观察,提炼出一些有用素材信息,准备展开写作构建行动。教师依托情境教学手段,巧妙地把“阅读”对象变成学生心爱之物,有效激发学生观察和创作兴趣,有助于学生内心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二、创新迁移形式,启动读写结合教学程序

读写结合形式众多,教师精选读写活动任务,针对学生心理倾向推出读写方案,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读写思维顺利启动。教师有意识将读写与“听说读写思”相结合,势必能够创造更多读写形式,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创新迁移形式

读后感是最典型的读写结合训练形式,小学生大多不掌握读后感的写作要领,教师要展开创新设计,不妨推出片段仿写、情节续写、故事改写等读写任务,学生参与热情更高,其训练效果显著,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符合“双减”政策要求。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布设网络化读写任务,学生接受度更高。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为学生读写学习带来全新体验,教师设计网络素材搜集、网络阅读、阅读读写展评活动,能够创造更多读写起点。

如教学《将相和》,教师设计读后感训练任务:阅读这些历史故事,我们对蔺相如其人有了全新认知,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围绕一个观点展开论述。不妨对接教材内容,结合故事情节进行撰写,表达出自己的个性观点。如果有需要,可以借用课外内容,摆事实讲道理,为树立自身观点提供证据支持。学生大多没有写过读后感,对树立个性观点,以及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法不是很熟悉,教师给予针对性指导,对学生表现进行专业评价,尽量回避专业术语的出现,放宽一些要求,并积极肯定学生的阅读体验表现,保护学生作文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设计读后感训练任务,但没有赋予这种读写更多要求,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故事展开写作构思,学生放开思维展开素材搜集和习作结构构建,在探索性学习中建立读写认知基础。

(二)组织读写指导

教师针对学生读写心理展开任务设计,要求学生在广泛互动交流中达成读写共识,无疑能够创造更多训练契机。集体作文、作文展评、样文讨论、网络互动等,都能够创造读写训练机会,教师要创新设计,推出一些个性化、互动性读写训练活动,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学生回馈主动,教与学达成更多默契,其训练价值更为丰富。读写需要结合,师生需要互动,二者关系和谐,自然能够赢得读写训练主动权。学生对互动性学习有不同期待,教师要对读写任务进行合理设计,增加一些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展开多重研讨行动,都能够创造一些学习契机,让学生在主动性学习中建立读写认知。

如习作《缩写故事》,这是典型的读写训练任务,教师选择适合的教材故事,设计具体的读写要求,传授一些设计方法,为学生规划清晰的撰写路线,确保缩写活动顺利推进。缩写不是机械性减少,而是将不重要的环节进行压缩,学生对缩写没有更多经验积累,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并渗透对应的缩写创作方法指导,从写作技巧层面,丰富学生缩写故事的操作手段,让学生对故事缩写的具体操作建立整体认识。接着,教师精心筛选教辅素材,展示一些优秀的缩写案例,组织学生对比缩写前后的故事内容有了哪些变化,分别运用了什么缩写方法,以经典的案例分析,深化学生故事缩写操作的认知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发展开互动交流,对缩写方法应用交换意见,在广泛讨论中达成一些共识,确保缩写行动顺利展开。教师有整体性的设计整个读写教学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深入到缩写方法学习当中,给学生创作思维带来了丰富的启迪,对提升学生读写学习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三、优化迁移交互,提升读写结合教学品质

虽然学生对读写结合学习形式最为熟悉,但其读写学法积累并不雄厚,教师针对学生学法储备情况展开教学设计,适时传授一些学法和经验,能够为学生带来最及时的帮助。学生深入研究读写技巧方法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读写水平。

(一)提升迁移品质

学生普遍缺少读写方法,所以会有一定心理压力,教师对学生学法积累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结合具体的读写任务实际,适时传授一些读写操作方法,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学法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共享写作经验和体悟,深受学生喜爱,其训练效果显著。学生写作经历浅薄,学法积累较少,教师针对性传授读写方法,要对读写方法进行反复筛选,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到读写环节。

如教学《松鼠》,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文范畴,教师设计读写任务时,要求学生深入阅读文本,选择生活中熟悉的小动物,在深入观察中提取写作素材,模仿作者写法,介绍小动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揭示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学生大多对小动物有特殊情感,在生活中也有不少接触小动物的机会,其观察经历也是比较丰富的。教师设计具体的写作目标,鼓励学生学习作者介绍方法,对小动物特点进行重点介绍,确保读写训练任务顺利落实。为提升学生习作水平,教师先期介绍几种说明方法的应用,要求学生选择适合的说明顺序,运用准确的说明语言,重点介绍动物的特点,揭示说明主旨。在教师针对性教学指导下,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学习更加深入,能够理解掌握课文中采用的说明方法,将其应用到其他动物的写作描写中,读写迁移学习品质有了很好的保障,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

(二)优化读写活动

读写结合训练活动设计时,教师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实际,推出一些趣味性、竞赛性、互动性作文活动,无疑能够调动学生的读写热情。“听作文、说作文、读作文、评作文”,每一种训练形式都有创新空间,教师对读写任务进行科学分解,设计不同作文活动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作文合作活动。学生对说明文基本特征有把握,教师设计读写任务时提出具体的要求,可以为学生规划清晰的思考路线。

如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这是典型的说明文,要求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事物的突出特点,在具体说明过程中,要突出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应用,学生在充分观察基础上展开习作构建。教师优化读写教学活动组织,基于说明文文本特点,在课堂渗透专业读写指导,以写一种玩具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对玩具外形、颜色、功能等特点进行观察和梳理,做好观察学习结果记录,再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这种玩具的个性特点。说明文大多没有点题要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学生心领神会,写出对这种玩具的喜爱之情。学生对玩具有特殊情结,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写作对象,给学生更多自主权利,学生对写作有了全新认知。有了这一读写学习成功经验,教师再围绕其他对象设置说明文的读写学习任务时,学生都能更加轻松、灵动地进行应对,顺利实现所学知识迁移应用。

四、延伸迁移训练,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目标

教师针对学生习作基础设计读写训练任务,鼓励学生先期阅读经典文本,借鉴一些优良的构建方法,在延伸阅读和创新探索中建立读写思维,在个性展示和生活对接中形成读写能力。

(一)推出迁移方案

读写结合不能局限在教材之中,也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需要延伸阅读视野,拓宽习作思维,在更广阔的时空中展开读写探索,以提升读写实践品质。教师针对性布设读写任务,学生有较高的认同感,其训练价值更为突出。特别是网络读写交流活动,学生参与热情更高,教师明确训练目标,提出具体学习要求,设定具体的操作程序,确保网络化读写训练的正常展开。读写结合有不同时空可以选择,教师对读写任务和呈现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学生接受度更高,其训练效果值得期待。延伸读写训练视野,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势必能够唤醒学生的习作思维,形成崭新的训练起点。教师要做好对应设计和组织,确保读写训练顺利展开。

如教学《四季之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生活环境之中,对自然现象展开实地观察,要求学生记录下观察信息,学习这样的写法,选择一种自然景观展开描绘,将作文展示到班级学科微信群之中。学生有实地观察经历,也有生活积累,对自然景观有自己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学习自然景观描写方法应用,设计景观读写任务,成功激活学生习作主动性。在微信群展评环节,学生都能够及时展示自己的习作,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网络交互性评价,推选出一些精彩的读写作品,在班级内进行集体展览,组织更多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教师延伸读写教学视野,以开放性的读写任务教学设计对接学生现实生活,促使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建立语文学科读写思维,养成主动观察、感知、表达生活事物的创作习惯。

(二)达成读写目标

课内课外对比性阅读、网络互动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在生活化学习环境中展开读写训练,学生感触更为深刻,学习压力相对降低,与“双减”政策要求高度契合。学生对课外文本有主动阅读的诉求,教师精心选择阅读文本,设计创意性读写任务。如阅读笔记展评、阅读经验交流、主题征文活动、即兴作文等,学生对这些训练任务有更高认同感。读写任务有不同目标要求,学生读写基础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设定梯度性学习目标,要求不同群体学生完成不同目标,体现分层教学原则。读写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延伸创新设计。

如习作《推荐一本书》,这篇作文写作对象是课外阅读的书籍,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的经历,自然有自己喜欢的书目,在充分阅读基础上展开读写设计,推荐理由要充分,推荐过程要有条理。学生有自己的阅读经历,选择的阅读书目呈现个体化特点,教师提示到位,学生回馈主动,选择书目有典型性和可读性,推荐理由设计有层次性、条理性,读写表现可圈可点。教师优化课堂点评环节,对学生写作表现进行点评的同时,也把学生推荐的书籍内容作为重要的读写延伸教学契机,配合学生写作内容渗透优秀阅读素材的点评推荐,激发学生对各种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读写学习知识面。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展开读写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和思考的机会,其训练效果显著。

五、结语

读写结合是最常见作文教学形式,学生认同感更高,教师从学情实际出发展开迁移设计,针对教学难点展开创新探索,深入研究读写方法技巧,投放适合的读写训练任务,推出多种形式的读写训练活动,都能够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线,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的同时,顺利克服教学难题,实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标。迁移训练与读写结合教学紧密对接,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这对全面提升教学效率有重要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习作文本作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习作展示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