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红,葛雨晴
(安庆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X派”结构发展历史悠久,传统的“X派”多表示某一理论派别的统称,如“学派”“党派”等。近年来,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X派”逐渐产生了新的语义,“X派”成为十分流行的词语,“偶像派”“乐观派”等新词语层出不穷。新兴“X派”表示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特点的人,其在结构形式、语义本质及语用功能方面与传统“X派”结构有着本质区别,已成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孙俏曾探讨了“派”的语法化过程,并从历时的角度对“派”的语义进行分析[1];鲁六从现代汉语的实际用例出发,揭示了量词“派”与其所称量对象之间的规律[2];董衡从“流”和“派”以及它们形成的大量词汇入手,研究汉语词汇语法结构同语义结构的关系[3]。本研究以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理论为研究基础,对“X派”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以及语用价值进行考察分析,找出“X派”词族的构词规律,分析该词族产生的原因,力求全面、系统地剖析“X派”词族,为汉语新词语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邢福义先生 1989 年提出的“两个三角”理论为深入挖掘语法事实提供了一种多角度的立体研究方法。邢福义先生对“小三角”理论作如下解释:任何一个语法事实都存在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三个角度,“小三角”指的就是三者构成的“表-里-值”三角;语表形式指显露在外的可见形式,简称“语表”或“表”;语里意义指隐含在内的不可见的内容或关系,简称“语里”或“里”;语用价值是适应特定语用需要而产生的价值,简称“语值”或“值”[4]。“小三角”理论是邢福义先生语法研究中的重要理论,是对语法事实动态的、多维的研究,也是我们进行语言研究的重要切入点,许多学者都尝试运用“小三角”理论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究。近年来,关于“小三角”理论的研究有以下几类。
其一,“小三角”理论的本体研究。如,华萍认为“两个三角”理论展现了一套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5];宋晖曾对“两个三角”语法理论进行探源,认为该理论的核心为“灵活多角”,并重视对语言事实的挖掘[6];冯广艺认为“小三角”理论中的语值观是一种动态观,是当代汉语语法学史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7]。
其二,运用“小三角”理论分析网络流行语。如,柳青军、孙清海曾用“两个三角”来解释网络语言这种新型语言现象[8];刘爽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三方面对“X控”“X族”“X奴”三组词语进行分析和探讨[9];周琳以“小三角”理论为切入点对网络流行构式“XX狗”进行分析,发现与“狗”相比,网络流行语“XX狗”在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10];申文雅运用“小三角”理论分析网络流行语“分分钟X”的形式特征、语义特点、语用价值[11]。
其三,“小三角”理论与汉语本体研究相结合。如,李丹以“小三角”理论为指导,辅以“大三角”的研究思路,对口语“P得慌”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和分析[12];吴然运用“小三角”研究的基本方法对语言缠绕进行分析和讨论[13];鹿子莹结合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理论,对“V了N”结构在语表、语里和语值方面的表现及特点进行了考察[14]。
综上,“小三角”理论自产生以来,一直备受语言学界的关注,研究成果涉及多个领域。“小三角”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语言考察方式,它的提出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对于我们考察语言现象、揭示语言规律有重要意义。
在“小三角”中,语表形式是研究的基础,它是一种显现于外部的可见形式。本章将从“X”的音节和词性两方面入手,对“X派”的语表形式进行分析。
从音节来看,“X”多由双音节成分充当,加上“派”字之后,构成三音节词语。如:
(1)诸多实力派演员为塑造好角色动了脑筋,下了苦功夫,以二度创作为电视剧添彩。[15]
也有少数“X派”是单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如:
(2)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的后裔,也与他们所熟稔和传承的京派文化一起,越来越被现代化大都市边缘化了。[16]
(3)对技术乐观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发展更新了“发动机”。[17]
新词语词群音节三音化趋势是语言发展丰富化规律和简化规律共同作用的体现[18]。“X派”词族的广泛使用适应并符合现代汉语新词语三音化发展的趋势,也体现了现代汉语的词缀化倾向。
首先,“X”可以作名词性成分,如:
(4)两位年轻演员的表演并不尽如人意,但在多位演技派明星的烘托下,他们的生涩令人感动。[19]
(5)在清华大学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个个能写代码,会搞硬件,当得了电工,做得了木匠,他们是技术派又是艺术家,他们说,只要你想得到,他们就做得到。[20]
以上例句中,“X”由“演技”“技术”等名词充当。能够进入“X派”词族中的名词成分数量较多,“X”也可以由专有名词和抽象名词充当,如“桐城派”“鲁迅派”“爱心派”等。
其次,“X”可以为动词性成分,如:
(6)也有不少活力四射的行动派,或骑行乡间,或背包远足,或深山古村,或海岛渔家,苦则苦矣,乐亦乐哉。[21]
例(6)中的“X”由动词“行动”充当,且通过观察语例,我们发现,能够进入“X派”的动词多是双音节成分。
另外,“X”可以为形容词成分,如:
(7)一身痴气的黄旭华,在科研上是天生的乐观派。[22]
例(7)中的“X”由形容词“乐观”充当,且“X”多是表性质的双音节形容词,表示这类人在性格方面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
语里意义指隐含在语法单位之内的内容或关系。在“X派”词族中,通过变换各种“X”来构成新词语。因此,本章将讨论“X”的内部结构关系及其句法功能,并对“X派”词族的语义内涵进行分析。
双音节或多音节“X”内部结构丰富,包括主谓、动宾、联合、偏正几种关系。其中,“X”为动宾和具有偏正关系的词语较多,如“传统派、享乐派、创新派、本土派、悲观派、实用派、柔情派”等。
(8)大闹天宫时,孙悟空的对手都是“守业派”,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尽全力。[23]
(9)授课老师包括各领域资深专家、创业导师、实战派兼职教师。[24]
“X”是主谓和联合关系的词语较少,如“体验派、现状维持派、中西融合派、温暖派、强硬派、拯救派”等。
(10)如今,当阿拉斯加正在加速开发的时候,美国国内对它的发展前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派叫做“自然保护派”,一派叫做“资源开发派”。[25]
(11)在各路观点中,也不乏强硬派。[26]
通过分析具体语例,我们发现,进入“X派”中的“X”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十分灵活多变,其内部结构关系也较为复杂。但是,“X”的结构关系并不会改变“X派”的名词性质。
“X派”作为一个名词性词语,其句法功能十分丰富,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如:
(12)高学历、外语熟练和工作经验丰富的“海归派”曾经是大众心目中“国际人才”的代名词。[27]
(13)我是坚定的“超市派”。根据很充分:尽管超市卖的食品比集贸市场贵,但质量有保证。[28]
(14)不妨比较一下韩剧,虽然它一直存在着节奏缓慢、叙述拖沓的缺点,但它在情节设计上保持“温和派”的风格。[29]
例(12)中的“海归派”在句中作主语;例(13)中的“超市派”在句中作宾语;例(14)“温和派”作定语,修饰句中宾语“风格”。根据搜集到的语例,我们可以发现,“X派”作主语和宾语的频率较高,作定语的频率较低。
由于“派”的语义是一类人的聚集,本身是一个集体名词,所以,“X派”后一般不加“们”。另外,“X派”前可以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如“一位”“一代”“一个”等。
(15)非遗的昆曲是一位“保守派”,处处讲究正统,保留原汁原味。[30]
“派”的本义是“水的支流”,具有名词词性。《说文》云:“派,别水也。”《古今韵会举要·卦韵》曰:“派,本作派,从反永。徐曰:永,长流,反则分派也,今文又增水作派。”“派”在古代汉语中也可用作动词,引申为安排、派用场、派遣等义。如《正字通·水部》云:“派,物均分曰派。”现代汉语中的“派”作动词使用时,沿用了其在古代汉语的用法和意义。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现代汉语中“派”的意义和词性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可以用作名词或动词,还可以用作量词和形容词。值得我们关注和讨论的是,在现代汉语中,“派”作名词语素使用时,并不单独出现,而是固定在词语后部,成为具有共同特点的某一类人的聚合标志,形成“X派”词族,如“实践派”“文艺派”“硬核派”等。“X派”的形成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唐代,“X派”成为具体某一派别的统称,如“宗派”“学派”“诗派”等。
(16)京兆韦涯远故姬殷氏名,字瑞卿,其宗派汝南人也。[31]
“派”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系统的分支,直接用在专有名词之后。“X派”表示具有共同观点、主张的派别或团体,尤其是宗族、诗词流派的分支,如“性灵派”“秀水派”“公安派”等。
(17)时目为秀水派,而又曾与维诰、光泰尤工。[32]
清末,“派”与前面的词已经高度凝固,表示立场、习气相同的一类人或群体,如“反对派”“改革派”等。
在现代汉语中,“派”逐渐成为某一类人聚合的标志,其“派别”义逐渐消失,表示在某方面具有共同特点的人的聚合,并逐渐发展成“X派”这一词语模式;“派”前面的成分也不再限于名词,还可以是形容词、动词以及短语,如“温暖派”“坚守派”“愤世嫉俗派”等。
“X派”词族具有较强的构造新词的潜能,能够跟各种不同的成分搭配。通过观察语料发现,“X派”词族的高搭配性主要表现为单向衍生,进而构成了“X派”词语模结构。单向高搭配性是指在保持某一语言单位整体结构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某一位置可替换的同类成分较少,而另一个位置上的可替换成分相对较多[33]。在后补式“X派”词族中,词素“派”通过强大的类推能力生成了大量以它为核心的词族,从而形成了单向高搭配性的特点。单向高搭配性正是词根意义虚化的表现。“派”和其他成分组合后,固定位于词语后部,且语义有虚化倾向,逐渐成为具有共同特点的某一类人的聚合标志,带有显著的类别色彩,表现出明显的类词缀化趋势。
在古代汉语中,“派”可以直接用在名词之后,如“学派”“宗派”“党派”等,是具体某一派别的统称。“派”所表示的语义相同,即同属某一系统的团体,并且,“学派”“词派”等词语前常常加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如“高岑诗派”“江西诗派”“柳州词派”等,表示在学术、政治等方面具有相同的见解和观念的一类人。近年来出现的“X派”中,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派”的指称范围,“派”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语义也逐渐泛化。如“实力派”“理性派”“行动派”等。
(18)偶像最终要通过不断的艺术积累和实践成长为实力派,才能经得住时光的淘洗和检验,将昆曲的美好代代相传。[34]
(19)骂战中,中间理性派也难逃被骂的噩运。[35]
现有的“实力派”“理性派”的“派”语义分别指向专业能力、思维能力和处事方式。例(18)中“实力派”表明某人或某团队在其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实力,或曾取得一定的成就;例(19)中“理性派”指遇事不慌乱且能够冷静思考问题的一类人。我们发现,“派”逐渐固定为某一类型人的标志,日益脱离原有的语义特征,“派别”义在慢慢消失。随着“X派”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其词义也更加泛化。所谓语义泛化,是指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最初的语义特征不断减弱,而词语的外延不断扩大;词语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用法不断增多[36]。不管类前缀还是类后缀,只要一个词素构词定位大量构造新词语,且该词素表现出语义虚化和泛化的特点,这个词素就很容易出现词缀转化的倾向[37]。“派”的语义演变尤其是新义的产生促使“X派”词族成员不断增多,词义有更大的组合面,这也说明“派”词缀化趋势较明显。
“X派”从表示“某一理论派别”发展到表示“某类人聚合的标志”,离不开隐喻的推动。莱考夫(Lakoff)明确指出,“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隐喻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38]。隐喻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X派”原本表示具有相同观点的派系,现指代在某方面具有共同特点的一类人或事物,“X”的典型特征得到突显,语义变得抽象和泛化。例如,“口号派”就是借隐喻表达语义,将“口号”虚空、华而不实的特点投射到目标域中,喻指只知道表达决心、制订计划,但从不脚踏实地、真正实施计划的一类人。
词语模是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39]。语言使用者在遇到大量同一形式的词语时,就会从中构建出某种构词框架,并通过多次使用扩大其应用范围,不断产生相关的同型词语。在“X派”这个词语模中,“派”是模标,“派”前面的“X”是模槽,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在模槽里填入一个新的语素,由此构成一个新词语。“X”的语义在词语模“X派”中被激活,表示在某方面有共同特征的一类群体。例如,“实干派”指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做事的一类人;“偶像派”指长相优越,但没有实际能力的一类人;“悲观派”指对事物、人生、社会持悲观失望态度的一类人。
语言内部存在着优胜劣汰的规则。一个语法单位能够在语言系统中长期存在,在语言交际中发挥作用,必然具有一定的语用价值,否则就会被使用者淘汰。因此,语法研究只有上升到回答语用价值问题的高度,才能对语法事实产生更深刻的认识。“X派”能够在语言系统中存活并得到广泛的运用,说明它具有独特的表达价值。
“X派”突出“X”而形成注意焦点。“注意焦点”是个笼统的称呼,指说话人想让听话人注意的地方,它可以是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甚至是一段话[40]。说话人为了突出自己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在“X”之后附加标记“派”来显示出“X”的特征。有时,说话人从语用的角度出发,为凸显所传达的“注意焦点”,连续运用多个“X派”词族,增强了表达效果,显示出语言的强度和张力。如:
(20)但该书更多是作为电影中的“梗”而流传,真正了解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对所谓“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能说上一两句的,却是凤毛麟角。[41]
(21)我们这些人表演,既不是演技派、也不是偶像派,就是自然真实派。[42]
例(20)中的“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是对作者在书中阐述的表演理论的分析;例(21)“演技派”“偶像派”和“自然真实派”是农村题材电视剧演员对自身表演方式的分析。这两个例子中,表达者连用多个“X派”词族,不仅凸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也对听者产生了吸引力,使之注意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信息。
两个语义相对的“X派”也常常同时出现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中,所表达的意义相对,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说话者的“注意焦点”,凸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22)公正地说,“80后”并不完全是明星化的产物,就像将他们区分为偶像派与实力派一样,其中一些年轻的作家的确是在执着地追求文学性的,他们带来了新的叙述方式和审美情趣。[43]
例(22)中的“偶像派”和“实力派”是文坛以创作水平为标准,将“80后”作家分为了两类。两者同时出现在一句话中,突出了双方在作品的文学性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使读者可对二者加以区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语言的运用上,人们也开始追求经济性。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认为,人们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总是尽量减少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使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信息,以获得最优的交际效果。新闻标题的拟定恰好符合这一原则,它在追求准确性的前提下也追求简洁性。“X派”词族语义丰富且结构简洁,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大众传媒以及网络世界中。《驱散雾霾,他们是“行动派”》是一则新闻标题,“X派”出现在新闻标题中,把句中最关键的内容凸显了出来。在报道正文中,记者叙述了公众为治理雾霾做出的努力。如果读者对此感兴趣,就可以自行阅读此新闻,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反之,读者也可以通过标题迅速知道该新闻的关键信息。总之,“X派”词族出现在新闻标题中,既保留了最重要的信息,又对语义进行了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符合新闻标题的编写要求。
模因论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对文化进化规律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在我国学术界,何自然率先提出了语言模因的概念,即模因指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复制的任何实体。语言既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一种显著的文化现象,模因论在语言研究中大有用武之地,它在语言的社会演化和语言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更值得我们注意[44]。根据何自然先生对语言模因的分类,“X派”属于表现型模因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它在保留原结构的基础上以同构类推的方式产生了大量的模因变体,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派”词族,用来指代具有共同特点的某一类人。现如今流行的“气质派”“创意派”等词产生于“X派”语言模因,是对“学派”“桐城派”“革命派”等词汇中“X”部分进行了替换。在“X派”这个语言模因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词语,例如,与生活态度相关的“乐观派”“达观派”“悲观派”等;与地域文化相关的“上海派”“渝派”“皖派”等;与某种感觉相关的“温暖派”“甜蜜派”“清新派”等。“X”也可以由人名充当,此人应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如“威幂派”“雷军派”等。
由此可见,“X派”以简洁凝练的形式表达某一类人的聚集。“X派”自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语义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泛化性,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在现代汉语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得以持续地复制和传播,并在言语交际中发挥出积极的表达效果,满足了人们交际的新需求。
“主观性”是指在话语中含有说话人“自我”表现成分的语言特性。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45]。在古代汉语中,“X派”词族的语义色彩多为中性,不包含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看法。随着语言本身的发展演变,且受到语境的约束,现代汉语“X派”词族的语义色彩也产生了较大变化,反映出主体对事物的主观性认知,开始指代某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类人,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例如,“偶像派”可以同时在褒义、贬义和中性的语境中使用,表达不同的主观性色彩。
(23)土星因拥有的美丽土星环,成为八大行星中外形最惹眼的“偶像派”,又因其距太阳和地球都极远,也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46]
(24)在网络论坛“天涯社区”里,有个标题为“从《嘿,老头!》李雪健的表演中可以看出真正的演员和偶像派差距有多大!”的帖子,点击量有7万多,回复有近600个。[47]
(25)欧珀手机继续打青春牌,邀请越南新晋偶像派歌手山松代言。[48]
例(23)中的“偶像派”是对土星外在形象的赞美,是褒义词;例(24)中的“偶像派”是对没有真正演技的演员的讽刺,是贬义词;例(25)中的“偶像派”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情感态度。
“X派”是一个开放性的词语模,在“小三角”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看到“X派”具有固定的语表形式。从历时角度看,“派”的语义处于逐渐虚化的状态,有发展成为类词缀的趋势。“X派”的语义内涵逐渐泛化,能够进入“X派”词族的“X”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作为富有生命力的构词形式,“X 派”构式在语言模因和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影响下,凸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形成注意焦点,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语用价值。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投射在词汇系统中,促使新词语不断产生。在“小三角”理论的指导下对“X派”词族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找出其构形特点和形成因素,为汉语新兴词族的研究提供合理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并为观察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语言学视角。“派”的语义还在虚化过程中,有时还可以用作词根语素,有发展为类词缀的倾向和趋势。“X 派”的形成既体现了语言本身的发展规律,也是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我们认为,新的“X派”类词语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值得学界持续关注。本研究虽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X派”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但仍有许多问题讨论得不够细致全面,因语料搜集不足导致一些分析不够客观,在对“X派”发展趋势的预测上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