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琳 琳
“不容易、不平凡、不简单!”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们对过去五年特别是过去一年我省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有力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所走过的路程感慨万千。代表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政治站位高,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清醒深刻,谋划工作措施有力,通篇体现了强烈的改革理念、创新精神、开拓意识,让代表们感到提气、振奋,也为接下来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推动我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擘画了奋斗“路线图”。
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大湾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如何推进?如何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代表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畅所欲言,谈感受、提建议,为我省改革发展“支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们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有力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以超常决心、超常措施攻坚克难。同时也指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对于2023年的工作安排,报告指出,将着力稳预期、强信心、抓落实,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代表们对此热切关注,认为应认真梳理当前面临的困难,采取得力措施,继续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人大代表及全省人民高度期待的一份成绩单和任务书,最重要的是释放出经济平稳向好发展的‘信心’。”省人大代表、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分所合伙人王斌说,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我们欣喜地看到报告中提出的明确发展方向和务实发展措施。她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将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恢复信心,抓住机遇谋发展。
报告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信心、优化消费环境。对此,省人大代表、唯品会集团党委书记张亮建议出台一揽子政策、发动多主体多渠道,加速广东消费复苏、品质升级。他建议广东率先谋划、出台一揽子促消费政策,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大力支持广东企业品牌建设与宣传,满足居民消费品质升级的需求;创新消费场景,多层次放大促消费声量;出台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组合拳,通过稳经济增长来稳就业,改善消费预期。
省人大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理论评论部副主任丁建庭关注的是我省文旅市场消费如何快速复苏的问题。“文旅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以恢复消费为主,‘满血复活’还需政策持续加力。”他建议,制定文旅行业纾困发展扶持措施,让市场主体更有活力;开展文旅消费惠民补贴活动,让消费者对文旅消费更有动力;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与服务,为广大游客提供个性化文旅服务。
“扩大消费除了关注居民消费增长外,扩大工业投资是更有成效的规模化消费模式,是促进经济快速复苏的有力举措。”省人大代表、汕头华兴冶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佘京鹏认为,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企业扩大工业投资消费,更能为工业经济带来持续性的提振作用,具有长远效益。他建议,降低粤东西北地区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项目申报额度门槛,扩大对企业工业投资消费扶持力度,推出相应的税收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调动企业发展积极性,从而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主体,是保就业的主力军。省人大代表、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马群涛呼吁,加大对我省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建议省金融部门针对目前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的优化信贷政策,精准支持我省中小企业,通过一针“强心剂”进一步激发企业主创业干事的热情。
除了扩内需还要稳外需,作为对外贸易强省,广东将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省人大代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分析工作处处长辛杨认为,应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发,挖掘外贸潜力,加快建设贸易强省,推动外贸进出口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议重点完善跨境物流体系,加快布局大宗商品生产和储运基地,建立更多元的海外供给渠道,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出口创建国际品牌。省人大代表、王麻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嘉良建议,加强对外贸经济的支持,加大信保保险范围,引导并加强企业对锁汇等汇率风险较少的金融工具的应用,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工作安排提出,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湾区通”“数字湾区”“轨道上的大湾区”等热词见诸报告。如何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谋划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们讨论关注的焦点。
省人大代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介绍说,此前香港特区政府实施“长者医疗券”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试点开创跨境医疗服务先河,“在粤患者复诊特别支援计划”首次实现病历跨越地域限制,让数万患者受益。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深圳与港澳医疗信息互通和医保支付机制,实现三地居民跨境急诊就医时可医保结算,助力湾区一体化发展。他建议,积极推动构建深港两地居民急诊异地医保支付机制;给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科技项目、资金、学科建设、医保等方面政策倾斜;完善“港澳药械通”收费价格、真实世界研究等配套政策。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蒋伟楷认为,要加快推进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推动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必须以有序可控的方式深化大湾区体制、机制、政策衔接,强化与之相适配的金融人才、人员畅通往来交流、科技创新等“软联通”。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新国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祥关注的是数字人民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普及及跨境支付使用的问题。他指出,港澳与内地首阶段通关后,粤港澳地区的旅游、留学、商贸等活动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是,除游客来往频繁的大型购物商超外,内地居民在香港及澳门部分民生场景消费时仍需兑换当地货币进行支付,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互联互通带来不便。他建议,应抓住内地与港澳通关的机遇,加快完善大湾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环境的搭建,包括港澳两地受理侧支付终端的更新、数字人民币与“转数快”等本地支付系统的对接、数字人民币推广及营销等等。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李乐愚建议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聚焦科技创新人才,降低人才税负成本。他认为,广东要引领高质量发展,应该敢于先行先试,充分把政策的红利使用好、发挥好。具体而言,可以在大湾区城市试点对境内的高端和紧缺人才也同样享受湾区个人所得税政策优惠;拓展人才定义,对一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也可以享受同等优惠;适当放权给各试点城市制订自身措施;简化审批手续,由专门部门负责受理和办理。
如何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省人大代表、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智成认为,要以“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拼劲,加大轨道交通投资力度;要以“项目一个一个建设好”的韧劲,进一步提升湾区轨道交通一体化水平。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已取得一系列进展,区域出行选择更加丰富,便捷性、舒适性得到大幅改善,但也对提供针对不同空间尺度、覆盖不同速度等级、适应不同需求特点的系列化轨道交通运输服务提出要求。为进一步提升以城际铁路为核心、多层次轨道交通有机融合的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水平,引领大湾区空间布局优化,促进人员与生产要素有序高效流动,省人大代表、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吕国林建议,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中期评估与修编工作,对大湾区城际铁路网络布局、落实重点枢纽场站线路衔接方案与近期建设安排进行优化调整;稳步推进珠三角城际铁路股权与运营权移交;健全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标准规范体系,为各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提供技术指引。
(郭晴/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强自立、人才引领驱动,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进行部署,得到了代表们的广泛认同。如何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引领广东发展新优势,代表们纷纷贡献真知灼见。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重要结合点,发挥着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的作用。省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锦说,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的创新核心力量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一流企业的交叉融合创新而存在。他建议完善高校与省实验室联合开展科研的模式,完善科研人员在高校与省实验室之间的双聘机制,加强高校与省实验室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提高双方科研设施设备的成果产出效率。
省人大代表、民盟深圳市委会主委吴以环建议,建立产学研协同网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产业发展。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但湾区各城市在政策协同、创新要素流通等方面协调难度较大,存在缺乏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内生成果不足、组织松散等问题。她建议,创新跨区域科技合作协调机制,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政产学研用资联盟”,共同推进并解决在科技创新合作当中面临的关键问题。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产业创新网络计划”,创立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合理化的可持续投入产出机制,优化关键技术需求招投标管理,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应加快推动创新科技发展,促进粤港澳青年交往交流交心交融。”省人大代表、腾讯党委副书记沈丹指出,尽管大湾区青年科创事业在社会各界持续推动下局面良好,但仍需要更多创造性的战略实践与制度探索。她建议,探索大湾区科创所需的创新要素跨境流通的中介机制,在大湾区内构建“科研、科创自由港”。通过打造青年科创界旗舰项目,以青年力量和视角推动科创领域的交流互鉴,充分调动青年在科技创新、就业指导、创业支持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需要着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省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姚训琪建议,抓早抓细抓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机制。夏萍代表建议,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挖掘、发挥在粤科研机构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作用,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更强技术支撑。列席会议的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建议,要进一步打通科技、人才通道,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工作,解决好科技“卡脖子”问题;发挥科技金融作用,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省人大代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研究员李小男表示,科普馆、科技馆是面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的重要阵地,要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同时推动科学普及工作发展,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报告指出,民营经济是支撑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各级政府要积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代表们对报告高度赞同,感到振奋,并对民营经济发展和数字政府建设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社会委副主任委员黄力认为,应提振企业家信心,通过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等具体暖企措施,帮助企业与政府打交道;强化法治化招商、留商、固商,打造良好服务环境,完善产业链;构建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机制,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委常委刘连生说,应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弘扬新风正气,着力纠治损害营商环境的作风问题,营造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发展氛围,让市场主体创业有信心、投资能放心、发展更安心。
省人大代表、广东新柏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彦翔建议,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破解投资生产经营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应用,更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报告多次提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企业给予很多优惠政策,作为企业家,感触非常深,非常振奋。”省人大代表、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正兵表示,要坚定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做大做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推进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对此,省人大代表、湛江市坡头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陈郁华建议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数字政府建设能力支持力度。省有关部门在制定地区发展规划时,通过增设专项资金、合理引导社会资本等方式解决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等问题,缩小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此外,还应进一步探索对口帮扶深度赋能欠发达地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新模式,及时出台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坚持整体规划理念,逐步实现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