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23-02-19 05:50:31王柏承
新课程 2023年17期
关键词:食物链生物学种子

文|王柏承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价值和尊重是核心目标之一。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实践教育、科研活动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有益的人生观和生态环保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习效果。学校开展生物学教学将有助于在学生的初中阶段全面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态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保护地球家园的社会责任感。

一、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生命教育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认知生命,尊重生命,探究生命,更好地理解生命价值和伦理价值。但是,目前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生命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普遍低下,生物学教育重视记忆而忽视价值探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不足等。部分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探究生命,也会降低生物学学习效果。

学生对生命科学缺乏兴趣,也没有认知和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足够能力。这可能与其接受的生物学教育仅限于记忆方面有关。虽然生物学教学重视生物学多样性,但对于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却往往不够重视。此外,生物学教材虽然内容丰富、全面,但仍需要降低其难度和优化学习课时,避免对学生造成过大负担。最终,学生也缺乏耐心,导致难以进行细节描述和有效学习。因此,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关注生命的价值,将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纳入课程,并优化生物学教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耐心,提升生物学的学习效果。

二、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设计生动、趣味性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生命主题教育活动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增进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如我设计了一个名为“种子的奇妙旅程”的主题活动,具体如下:

1.活动目的:通过体验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2.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提出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高大的植物?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种子的不同形态和颜色,让学生猜想不同种子的特点和功能。

(2)实验观察:每组学生准备一颗植物种子(如小豆、玉米等),并观察种子的外观、颜色、大小等特征。学生按照指导手册的步骤一起进行种子的发芽实验,每天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变化。

(3)讨论和总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一起讨论种子的重要性以及其发芽的条件。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植物和动物的繁殖方式。

(4)团队合作: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份海报或折纸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种子的奇妙旅程。学生可以自由创意,利用各种形式为海报或折纸书添加插图、图片、文字等内容。

(5)展示和分享: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海报或折纸书,讲述种子的奇妙旅程,分享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全班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和互评,共同总结和巩固所学内容。

3.活动总结: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亲身参与到种子的萌发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制作展示,探索了种子的奇妙旅程,加深了对种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也激发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意识。

教师设计这样的活动,在保证生物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认识生物学事物中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本文的关键词“生命教育”突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关注生命的价值和尊重

通过将尊重和探究生命的理念贯穿到生物学教学中去,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所在,并增强对生命的尊重,才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本质和起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及其行为规律、适应性等特点。例如,豹子擅长埋伏捕猎,而猩猩具有强大的肢体和智商,善于使用工具和交流。差异正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让学生了解每个物种十分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价值。其次,让学生认识到物种恢复重建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故事书、实践案例等资源,介绍生物学多样性以及相关环境问题的现状。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物种发生灭绝或减少时所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进而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最后,营造出生命观、环保观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氛围。如通过倡导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实践案例和课外拓展等活动来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和人类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关注,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行为中尊重生命、爱护自然。

例如,在一次七年级的植物生长实验课上,教师为学生安排了一个计划外任务——给实验室里的芦荟植株修枝。教师预先准备好了工具和指导信息,并向学生简单介绍了芦荟植物和修枝的方法,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步骤和答案。接着,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其自行进行修枝操作和作出决策。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给出过多的干预和指导,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发现问题并解决它。同时,观察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整个任务进行得非常顺利,学生围绕芦荟互相交流心得,并积极讨论修枝的最佳方案。令人惊喜的是,班上的学生在修剪过程中非常小心,没有任何一株植物被破坏。学生还发现了芦荟在生长过程中会自我修复的情况,感到十分惊奇和欣喜。这个例子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探究的意义。让学生自行操作和处理问题可以激发其动手实践能力并培养创新思维。在认真体验一个植物生命的过程中,学生更能够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珍视生命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和行动。通过实践探究,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发散思维水平,使其受益终身。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有效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更好地从生物学科学学习中受益并进一步拓展自我。

(三)纳入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是当前的热门话题,直接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将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纳入课程中,既满足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又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引入生态系统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生态系统的构成、作用、功能以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学习生态系统还需契合相关实践,如教师带领学生去河边进行实践研讨,指导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定位、资源利用及改善的方法,如鼓励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保护野生动物等,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系统原理和生物学多样性的认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生态平衡的重视、环保的行动力及生态文化素养等。下列为本次实践研讨活动的详细信息:

活动目的:本次实践研讨活动的目的是让初中生深入了解并研究北方河的污染问题,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内容:(1)组织学生到河边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河水污染情况,了解废水排放源头等信息,并记录观察结果和数据。组织学生在活动后进行研讨,分析河水的污染成因和解决办法,并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讨论和分享观点,形成报告。(2)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主题讲座,介绍河流污染防治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成功案例等,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3)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大量清晰的证据,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深思,并组织辩论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活动时间:本次活动计划在某个周六进行,预计时间段为上午9 点到下午4 点,包括考察、分析研讨、主题讲座和演讲、视频展播与辩论等环节。

活动地点:河边是活动的主要地点,另外,可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或大教室开展主题讲座和演讲、视频展播以及辩论活动。

环境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保护环境并使之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生态状况的指标和常规测试方法等,思考人类产生的垃圾对生态的危害,并寻找解决方案,如餐厨垃圾分类和回收等,从而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四)优化生物学教材

在生物学教育中,优秀的教材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加以改良,加强其可操作性和引人入胜的程度,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利用视觉效果、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学概念,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更加积极地了解生物学科学;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步骤,通过模拟、仿真等方式使其能够体验到实际情况。在教授枯燥的理论时,教师应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相关案例。例如,针对“光合作用”这个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空气清新器进行类比教学。又如,在“生物种类”主题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由昆虫系统向高等哺乳类动物进行递进学习,以此加深其对生物学分类原理的理解。

在优化以及改良初中生物学教材方面,教师需要多思考和探索如何简明、有效地进行理论传授。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娱乐、讨论相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其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虽然课堂讲授是基础,但是教师也可以大胆创新,将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真实的生物学图片、视频和动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另外,教师采用小组互动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领导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实践教育、科研活动等,不仅可以丰富生物学学习的内容,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子发芽、昆虫观察、水质检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现象,并培养生物学实验技能。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学题目开展研究,并指导其运用科学方法来探究问题,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例如,一节八年级生物学课,以“食物链与食物网”为主题的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两个动画电影——《狮王之梦》和《海底总动员》的片段,放映了作者制作的有关这两部动画片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视频。接着,把学生分成小组,观看由其他班级同学录制的食物链演示视频,此时教师也给予相应的指导。接着,教师利用微信App 的群聊功能,举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案例分析闯关活动。此外,学生还要求在下午实验课中开展“做出食物链”的操作活动。在实验课中,教师会按照实验安排进行规划,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打造食物链,更深入地参与活动。整个课程的设计非常丰富多彩,学生不仅通过动态影片和视频资料对食物链有了直观印象,进一步了解了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与原理,而且在小组协作、食物链呈现、界面闯关等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发言机会,增强了学生互动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在实验课中进行食物链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加深了其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之,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关注生命价值、构建人生观、纳入环保和人体健康等方面,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需求,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让生物学学习过程成为一段充满乐趣和激情的经历。

猜你喜欢
食物链生物学种子
长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桃种子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幸运的小种子
幼儿园(2018年15期)2018-10-15 19:40:36
食物链
可怜的种子
神奇的食物链
小布老虎(2016年18期)2016-12-01 05:47:29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