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谦
张老师:小说中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是和小说情节的变化紧密联系的。下面,我们结合一篇佳作,来体会作者是怎样展现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的。
作文欣赏
最后一个冬天
◎安飞晨
刚子裹了裹变得宽松了不少的上衣,将身体蜷得更紧了。北风夹着雪花无孔不入,屋里空气更冰冷了。
刚子环视了一会儿这间猎人避难所,再一次揪心地闭上眼。照着这风雪的架势,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消停。已经整整三天了,他一无所获。空空如也的猎物袋随便委顿在脚下,刚子瞥了一眼,脑海中不由得浮现老母亲缩在矮炕上的干瘪的身躯……
“嘭……”“啪……”“轰……”突然爆发的撞击声打碎了屋里沉闷的气氛,风雪随着门板的倒地扑面而来。“哒”的一声,寒冷并没有使刚子有丝毫迟疑,他一跃而起,顺手抄起猎枪就推上了膛,对准了破门而入的擅入者——
一只麋鹿。是的,的确是一只麋鹿,虽然看上去有些瘦小。
“啊哈,真是上天的恩赐!”刚子微微一愣,继而龟裂的嘴唇咧到了耳后,原本近乎呆滞的眼珠此刻猛地一转,发出了猛虎般的凶光。“天者赐,不为罪!来吧,亲爱的,既然命运让你撞到我的枪口上,就让我们愉快地接受这一切吧!”刚子心中一动,正要扣下扳机。
那头幼鹿没有移动身体,直直地看着他,长长的睫毛上缠着雪水凝结的碎珠,目光澄澈,眼珠里静静地映着刚子举枪的身影。
蓦然地,刚子停了下来,他从它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很熟悉的东西。
那是……噢,对了,是临行前母亲一声不吭地盯着他时,眼睛里映出的像洞悉了宇宙间所有爱的秘密的静美与深邃……
刚子的眼睛竟然有些湿润,一人一鹿,一时陷入了对峙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刚子发出一声叹息,悻悻地放下了猎枪。“真是的,这也太小了点!喂,你先在这里呆着,哪里也不要去!”
幼鹿依然平静地立在那里,转头看看外面一阵紧似一阵的风雪,又静静地盯着刚子。
刚子转身放下猎枪,走过去把门扶起,重新支好。
夜晚降临,寒冷更加肆虐。刚子抱了一捆柴火,燃起了一堆火,屋子在火光的扑簌声中温暖起来。不知不觉中,一人一鹿依偎到火堆旁,偶尔彼此相望,静静的眸子闪耀着光芒。
夜更深了,倦意重重袭来,火星开始消零,半睡半醒间,两个身躯逐渐缩短着彼此的距离,直到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
这是第五天了。雪还在下,只是风小了些。刚子偶尔会出门去捡拾柴火,回来时会抱些干草。夜晚,他摸着幼鹿微微鼓起的肚子,在睡梦中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两天之后的早晨,当刚子睁开眼的一刹那,阳光毫不吝啬地从窗子直射进来。他推开门望去,世界干净得像个婴儿,雪地上找不到一个野兽的足印。经历了这么久的风雪,这么长的饥饿难挨的日子,终于在阳光到达之后,迎来了新的生存思考……
鹿从屋里走了出来,四天里它似乎长高了一些。阳光下,刚子和鹿仿佛立在门口的两尊门神,背后是他们临时的家。刚子忽然热泪奔涌,在被火熏得黝黑的脸上犁出两道沟壑。
“我想,我会无数次梦不安寝,回想起这个我们在一起的、最后的冬天。”
“呯!”
一声枪响,打破了雪原的寂静,随之,麋鹿奔跑的身影倒下,震落了一树积雪。
“妈,我回来了——”
【河南漯河高级中学】
亮点赏析
黄斐斐:刚子初见幼鹿时的惊喜,从他“龟裂的嘴唇咧到了耳后”可以看出;欲杀幼鹿时的迟疑,在“从它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很熟悉的东西”可以看出;刚子与幼鹿相伴时的依赖,从“直到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可以看出;最终为生存所迫的痛苦,从“忽然热泪奔涌”可以看出。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情感也在发展变化,大起大落间,留给我们深刻的思考,读来引人入胜。
杜春阳:这篇小说的矛盾冲突并不尖锐,但却不可调和。刚子是一个猎人,为生计所迫,更有老母亲年迈羸弱,他和猎物的矛盾最终屈从于生与死的矛盾,精神的高贵敌不过母子相依为命的现实的残酷,这让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充满了人性的光芒和无奈的痛苦,触动人心。
左尚: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是有伏笔照应的。老母亲“干瘪的身躯”“夜晚,他摸着幼鹿微微鼓起的肚子,在睡梦中露出了甜美的微笑”,这都暗示了刚子最终会射杀幼鹿,因为母亲在等他带着猎物归来,而刚子之所以会喂幼鹿,是想让它长胖些。在强大的生存需求面前,道德的谴责似乎微不足道,即使“梦不安寝”,也要扣动扳机,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方法梳理
廖仲愷:为了表现人物的情感发展变化,将情节折直为曲是最基本的方法。情节一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了波澜,有了波折,必定产生情绪上的变化,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
申雪雁:要将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建立在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各种关系变得越紧张,人物的感情变化就越强烈。矛盾冲突驱动小说情节呈曲线运行,人物情感也随之不确定,这造成了主题的多重性和相互对峙,最终将情感上升到了极致。
彭磊:小说中的人物经历和心理描述可以互为层次,有机结合,也就是情节心理化。情节心理化通常表现为三种方式:引发式、插入式和夹叙式。这篇小说采用引发式,以一个很小的偶然事件为引子,引出多变的情感,反过来又推动情节的发展。
姚梦迪:照应和伏笔也很重要。情感的变化不是毫无征兆、凭空而来的,需要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通过照应和伏笔,一方面使情感波动更大,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和主题;另一方面使情感变化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