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作新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鸟类研究专家,他带动中国的鸟类研究从零发展,被视为一代宗师。
年轻时参观博物馆,郑作新突然看到金鸡(红腹锦鸡)的标本。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他知道,金鸡是陕西宝鸡的产物,然而上面却写着“1758年,瑞士发现”。金鸡是中国的特产,为什么要被外国人命名?郑作新暗下决心,要终生致力于中国的鸟类研究!
1930年,郑作新到协和大学生物系任教,主要讲授普通生物学、胚胎学等课程。当时我国近代鸟类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要开展的工作非常多。他于1932年出版《大学生物学实验教程》。战乱年代,郑作新坚持到野外进行鸟类的实地考察。1947年,郑作新发表了《中国鸟类名录》,列出的中国鸟类,总计1999种。这是中国人首本系统地研究鸟类的专著,直接把国内的鸟类研究带入新水平。他研究了一辈子的鸟类,也写了一辈子的有关鸟类的书。直到1998年,郑老已然离世,他的学生郑光美依旧继承着他的研究成果,持续更新着《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
鸟类不仅是郑作新的研究对象,更是他一生的挚爱。他把鸟儿们视作自然界的精灵,希望永遠地呵护这些生物。“如果你手上拿着饼干,它们会把嘴直伸到你手上来,这时你可以抱住它,抚摸它全身柔软丰满的绒毛。”在郑作新眼中,鸟儿的任何举动都彰显生命的活力。郑作新还凭借自己深厚的古文功底,给原本只有拉丁名的鸟儿找到恰当的汉字。他是位可爱可敬,严谨而不失风雅的中国科学家!
(选自“光明网”2022年11月18日)
◆素材解读
1.探索精神。郑作新为了填补中国鸟类研究的空白,即使在战乱年代,都坚持到野外考察。正是这种探索精神促成了他后来一系列成就的取得。
2.呵护自然。鸟类是郑作新一生的挚爱。在他看来,鸟儿的任何举动都彰显生命的活力,这些自然界的精灵值得永远呵护。
◆适用话题
家国情怀 探索精神 呵护自然 严谨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