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含昀,邹兵兵,张 红,许 涛
(1.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安徽合肥 23003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2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9年3 月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坚持同时抓思想政治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深入挖掘其他课程中蕴藏的思政教育资源,切实实现全员、全程及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创新。医学院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回归初心的必然要求。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教学内容应积极与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对接,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高校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显性思政教育功能,专业课程具有隐性思政教育功能。高校思政课是促进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与信仰的重要途径,在医学院校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医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基于自身的专业背景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准,并没有深刻挖掘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因此,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形成相脱离的“两张皮”[1]。课程思政是稳步提升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统一,有利于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科学;其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在于它揭示了疾病的本质,处于中西方医学文化价值观交织的前沿。在医学科研方面,病理学的地位举足轻重,病理诊断在临床上有“金标准”诊断之称[2],因此在病理学教学选材及课堂教学中输入思政教育元素很有必要。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国际形势与当代医学生面对的国际环境趋向复杂与多变,涌现许多新特点和新问题。用好病理学课堂教学这个知识学习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病理学知识点相结合,利用病理学教学提升医学生的政治归属感、培养其辩证思维,为国家医学现代化建设培养有共产主义信念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显得尤其重要。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应理清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区别,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概念不同,思政课程是高校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课程思政不是专指具体课程,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要素,深入发掘课程教学环节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课程教育理念与实践[3]。显然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开创思政教育和病理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新局面。本研究从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出发,探索寻找病理学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要素的契合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纽带促进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大力提升病理学课堂教学的教书育人能力。从建设和完善病理学课程体系而言,丰富了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提升了病理学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和育人能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病理学学科的互补与整合利用。
教师是构建病理学教学体系的关键力量,优质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质的人才。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深入推进病理学思政教育、完善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需要建立一支水平高、作风硬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勇于开拓、不断完善知识储备。学校要把教师思政学习列入日常培训计划,教研室要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发团队,深入钻研与探索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闪光点,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德育能力[4]。
1.把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教学的主渠道,要想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整合专业知识传授和人文素质培养,为了充分发挥病理学的思政作用,教师要积极制定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规划,结合课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党和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架构、整合教学内容,深入开发和教材内容有关的思政亮点,梳理病理学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接点,将病理学知识点学习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发掘病理学课程的特色资源,采用德育渗透的方法使其转化成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生动载体,充分展现课程思政元素,使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感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引导学生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医学生业务学习和思想教育双赢的效果。
2.丰富教材内容。病理学教材以专业知识介绍为主,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和每一个知识点,依据教学大纲耕耘教材,融入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思政元素,整合当前病理学的热点问题,引领学生在学习病理学知识点的同时升华思想道德素养。授课内容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提炼、有机结合人文科学和病理知识。以李玉林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病理学》(第九版)为例,整本书共18章,涉及细胞、组织、修复、炎症、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感染性疾病、病理学诊断和研究方法等内容。呼吸系统疾病中详细讲解了肺炎的病因有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结合当前实际可以举例重点讲解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及病理。例如,2003 年广州发现不明原因肺炎,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中国医学专家团队准确诊断为病毒性肺炎并找到了病原体——SARS 病毒,制定了有效的治疗方案,阻止了疫情蔓延;与SARS 相比2019 年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更强,两者都是以侵害人体的肺组织为主要特征。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大批医药工作者在钟南山等院士的带领下发扬敢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短时间内迅速研究清楚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制定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多途径开发预防新冠肺炎的疫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利用与SARS 及新冠肺炎斗争的历程引导学生谈谈他们知晓的中国医药学家,共同探讨这些医药学家的风貌,总结中国医药学家的精神,通过学习病理学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
3.建设有生命力的病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5]。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就是精心筛选、系统性归纳、整合病理学课程中丰富而零散的思政元素,构建符合章节内容及思政教育目标的课程教学案例体系。通过深入分析病理学中典型的教学案例,搜寻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思政元素,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或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达到培养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如附表所示,以建国初期防治血吸虫病为例,课堂剖析血吸虫病的病因及感染途径、危害,深入讲解党和政府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采取果断措施与人民共同努力迅速送走这个瘟神,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下人民能翻越任何关山。
附表 病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案例表
病理学课堂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病理学知识点,利用特定场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由于课堂时间与空间有限,力度欠佳,课外实践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课外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强化掌握所学知识点,加深理解人生的意义,更加关爱患者和尊重生命,在消化课堂理论知识之后,促使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品质和行为产生质的飞跃。教师可以组织各类病理学课外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病理学实验技能比赛、临床实习、临床病理讨论、见习尸体剖验、病理标本制作等。学生通过实践既能提高探究医学奥秘的兴趣,也能耳濡目染地达成思政教育目标。
目前网络高速发展为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他们善于通过网络获得相关的知识与信息,与以前传统的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教师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开辟病理学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课堂,构建课程思政教书育人资源数据库,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课程思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优势,把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内需性主动学习[6]。
病理学课程考核以实现病理学课程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为目标,包含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考核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于形成性考核。教师在学期开学第一课利用课程网站公布课程考核的评价标准与考核方式,让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在学习过程中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有的放矢。具体考核方法以课堂、实践活动及网络学习平台为载体,综合利用课堂发言频次、翻转课堂效果、PPT 模板展示、小型学术讨论会、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等方式。为了增强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开放性,系学生会要参与考评活动,综合考量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精心设计、优化考评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多元化、全方位地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病理学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综合考核评分的组成及比例等。
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以及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7]。思政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课程思政是推动医学思政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病理学课程思政作为升华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医学生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站稳正确的立场。新时代、新形势下,医学院校要守好课程建设,在病理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生为根本任务,深刻挖掘病理学中深邃的思政资源,实现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造就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医学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