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微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从记忆到创造

2023-02-19 01:27陈君芬浙江舟山市普陀区城北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科学目标探究

◇陈君芬 (浙江:舟山市普陀区城北小学)

“双减”政策的提出,是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的成果,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新起点。面对大幅缩减学习时间的现状,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减负不减质,是当前一线教师亟待突破的现实问题。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践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的基础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实践探究、科学思维、态度责任等科学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微项目式学习,用有限的时间做有限的事,摒弃烦冗环节,集零为整,聚力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开展深度学习。

一、项目有益——微项目式学习的理解

项目学习是一种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中进一步学习、理解相关的知识技能,提升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微项目式学习立足课堂教学,以新的课标和学科教材为起点,设计驱动任务,在课堂上用15~20 分钟开展探究性项目,是项目式学习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的产物。2017年版小学科学教材紧紧围绕四大科学领域18 个核心概念编写,2022年新课标调整为淡化四大领域,聚焦13个核心概念及4个跨学科概念,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更为集中、更有跨学科味,适宜微项目教学的开展。在设计过程中,需关注以下3个特点。(如图1)

图1 微项目式学习的关键要素

一是聚焦微内容。微内容的选择需要教师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材,明确科学核心概念,确立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在科学核心概念下位中确定适合一堂课容量的教学内容,不宜过满。二是关注微问题。在微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微问题,即项目驱动性问题,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尝试探究、寻找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该问题的解决适合短时探究。三是强调微任务。微任务的设计要以真实问题情境为背景,既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适合学生在课堂内短时完成。

微项目式学习活动将低阶认知糅合高阶认知,在完成科学概念目标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有效实现“双减”政策之小学教学控量减负、创新增效目标。

二、教师有心——微项目式学习的设计

微项目式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知识记忆到创造思考,为学生减去机械负担。教师需要用心做好项目规划,从学习目标、项目内容、项目支持、项目评价等维度,进行科学规划,关注学生过程性变化。(如图2)

图2 微项目设计的要素

(一)结合最近发展区,制定项目目标

在制定微项目目标时,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以及认知特征,从生本出发,防止项目与学生的内在需求、学习规律相悖。同时,需要对项目目标进行细化处理,可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展开,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制定精细的努力方向,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

以《光的反射现象》一课为例,本课围绕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下位概念“光的传播”展开,结合科学观念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课学习内容为“光遇到镜子会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光遇到镜子会发生反射现象”的生活经验,但未必形成反射规律的科学观念。我们从这几方面进行目标设定。(如表1)

表1 《光的反射现象》微项目教学目标

(二)围绕项目内容,搭建脚手架

项目任务的设计是最关键的,教师要充当“项目设计师”,创设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关联,促进学生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内心兴趣需要完善项目内容,聚焦情境,发现驱动性问题,形成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使其主动地去探究、发生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提前下水,寻找实用项目工具,或设计学习单,为学生完成项目目标搭建脚手架,以帮助学生从即时形成的兴趣,渐渐转变为更为稳定、更为持久的元认知,使学习成为一个自觉的行为。

《光的反射现象》在教材中这样安排:以照亮目标为活动,学生在调试镜子中照亮目标。由于光路不可见,光的传播较为抽象,学生无法建立光的反射规律的科学观念。为提升学习活动效能,改进教具,激光灯加上分光器,让红色光线可见,设计任务驱动:“爱创作的达·芬奇想绘制创意光线图,请你帮忙找找光的反射规律,一起创作一幅有创意的光线图。”同时给予“光的反射研究器材”(如图3)作为反射角规律探究脚手架,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任务项目的驱动下,兴趣浓厚地创作光线路图,在不停地摆放镜子中,感知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在项目实践中,落实概念的习得,再发现光的反射规律。

(三)针对项目实施,多维设计评价标准

微项目式学习的评价可以从项目完成、学生思维发展、小组合作等维度展开,每一维度评价标准的设计需紧扣项目任务,关注对学生探究过程与任务成果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将评价权力赋予学生,鼓励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甚至还可以开展组内个人评价。同组的人员可以按照各人的贡献程度相互评价,外组人员则可以根据其他组的整体表现进行打分,由此完成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在多维评价中,肯定自己在学习中的长处,反思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加以改正。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状态,进而促使其进行更多元化的学习。如表2 为《光的反射现象》一课“创作光线图”微项目的评价表。

表2 《光的反射现象》微项目评价设计

微项目式学习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前进行精细设计,以充分的设计换取课堂的简约高效,让学生学习减负增效,知识、能力、素养培养一体化。

三、学生有趣——微项目式学习的实施

项目式学习是用于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探究方式。这个实际问题往往置身于某种情境中,有着一定的流程。微项目式学习,虽具有项目式学习的基本元素,但由于切入点小、实践时间短,往往有些程序可以简略,如,设计方案,有的则是一步进行,分界不清,如,检验和改进往往直接合并在计划实施中。

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又有一定挑战性的项目,最吸引学生;带有游戏性质的项目最有趣,学生能做到乐此不疲地持续参与活动。

以《光的反射现象》一课为例,创设光学密室逃脱游戏的情境,学生化身解密人,只有帮助密室主人爱迪生、菲涅尔、达·芬奇完成相关任务,方能逃脱密室。三级任务呈阶梯性分布,从简单到复杂,从应用到创新。

置身于这样有趣的情境中,学生的挑战兴趣被深度开发,不由自主地进入密室探秘,聚焦问题“光的反射”,组内积极地研讨设计方案,实施计划,并在反复调整中解决问题。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兴致勃勃,专注度高,主动求索光学秘密。尤其是第三个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均凝成一团,相互合作,不停地用一面镜子、两面镜子、多面镜子调整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反射光线,形成创意十足的光线图。这样,长时地、反复地实践巩固光的反射概念,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其创造改进的欲望。

通过课后对学生的测评发现:100%的学生知道“光的反射现象”;98%的学生能正确选择“光的反射”模型;83%的学生能准确画出光的反射路线。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真正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

将微项目式学习楔入小学科学教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科学在“教”与“学”两个层面上的方式变革,弱化教师主导,强化学生主体,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教师在项目中起设计完善、启发创意、适时指导的作用,学生自主、合作开展学习,学习状态从被动转向主动,对知识的汲取也从“等待”变为“求索”。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将主动从课内走向社会,利用“双减”减下的课余时间,去探究更为复杂的真实环境,磨炼和提升批判性、关联性、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科学目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