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铁华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大河北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凌源 122528
母羊临近分娩时,其外阴部、乳房、尻部以及某些行为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以适应胎儿的产出和新生羔羊哺乳的需要,母羊的这种产前生理变化即为分娩预兆。
一般临产母羊腹部下垂,尾根两侧肌肉松软、凹陷,尤以临产前2~3 h 更为明显;乳房胀大,稍显红色而又有光泽,且能挤出少量黄色初乳,分娩前2~3 d 更为明显;阴唇变软、肿胀,颜色潮红,有时流出浓稠黏液;排尿频繁,行动不安,时起时卧、频频用前蹄刨地,卧地后两前肢不愿向腹部弯曲,且呈伸直状,并不停地回顾腹部、鸣叫。助产人员应随时观察母羊,尤其肷窝下陷、努责及母羊的阴部流出且牵挂着棒状透明的子宫塞时,则表明母羊的子宫颈已经开张,胎儿已进入产道,是母羊正式分娩的信号,应立即将母羊转移到产房,马上准备接产[1]。
正常分娩的母羊经过一段时间的阵缩努责后,就能顺利地产下羔羊。一般母羊分娩时先在阴户处露出尿囊,形如棕色茄子,稍后露出羊膜,羊膜破裂后,经几分钟到40 min 左右即可产出羔羊,若产双羔或多羔,则相隔几分钟到30 min 左右。
母羊产出羔羊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事先消毒过的抹布擦去羔羊口、鼻、耳及四肢内侧的黏液,母羊产后站起,脐带自然断裂,如脐带未断,可在离脐带基部8~10 cm 处用手撕断或剪断脐带,再用5%碘酒浸泡消毒,然后将羔羊送到母羊身边,让其舔干羔羊,以增强羔羊调节体温的能力,同时增强羔羊与母羊的亲和力。若天气寒冷,除了在母羊产房内开启增温设施外,接产人员应立即用事先消毒过的抹布或干草擦干羔羊身上的黏液。
一般羔羊产后脐带会自行断裂,但往往自行断裂会造成羔羊脐带断裂过长或过短,最好应由接产人员给予断脐,并及时消毒。母羊分娩完毕后,接产人员应及时用温水将母羊的乳房洗净并擦干,然后帮助羔羊及时吸吮初乳。
一般来说,母羊在怀孕期间饲养管理条件良好,有适当的放牧和运动,是很少发生难产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母羊分娩时不必过分地干涉。但母羊在舍饲的条件下、母羊体况较差时,或少数由于某种原因(如大型肉用公羊杂交的胎儿体形过大,母羊配种过早、母羊在怀孕期间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等)就有可能发生难产,因此,接产人员在接产前应做好母羊助产的相关准备。
接产前应剪短指甲,洗净手臂并进行消毒,同时准备好必要的助产用具如脱脂棉、棉线、绳子、脸盆、毛巾、消毒药物等。如母羊一旦发生难产,应及时给于助产,助产人员在助产时,应蹲在母羊体驱后部的位置,待胎儿头部出现时,可一手拖住母羊的阴户,一手抓住胎儿头部的两眼凹和两前肢,随着母羊努责,朝着母羊乳房方向顺势轻轻地拉引胎儿产出。遇有难产时,应先判定其难产的原因,不能只看到蹄尖而不顾及胎位和胎势便急于拉出。当见到蹄尖时,首先要区别是前肢还是后肢。若为倒生尾位,则先看到蹄底,蹄尖在下,蹄背在上;若为正生头位,则先看到头和两前肢,蹄尖在上,蹄背在下。当难以断定时,可用手指触摸区别是前肢的膝部还是后肢的飞节,根据其先端特征来区别。若遇异常胎势需要恢复正常胎势时,则需将胎儿送回子宫。这时可用较长的消毒纱布系住蹄子,便于拉出区别是前肢还是后肢。若少数母羊发生胎位不正或胎儿体形过大,经过助产仍然不能使母羊正常分晚的,必要时可实施外科手术处理,或由兽医人员实施剖腹助产手术[2]。
母羊在分娩过程中,一旦出现羔羊在母羊的产道内脐带受压导致吸入羊水、子宫内缺氧、母羊分娩时间过长和羔羊受冻等,导致羔羊产出后,身体各方面发育良好,心脏仍有跳动,但没有呼吸的羔羊假死现象,可对假死羔羊采取以下急救方法。
首先是迅速将羔羊呼吸道内吸入的黏液或羊水完全清除掉,擦净鼻孔,再将羔羊放在前低后高的地方,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即将羔羊仰卧朝天,握住前肢,有节律地推压其胸部两侧,反复前后屈伸,并用手拍打羔羊胸部两侧,促使羔羊迅速恢复呼吸;亦可用一只手提起羔羊的两后肢,使羔羊头下垂,并向左右摇晃,同时用另一只手不断地拍击羔羊的胸、背部,让其堵塞在羔羊咽喉的黏液流出,促使其恢复呼吸;也可用棉球蘸上碘酒或白酒滴入羔羊的鼻孔或用烟喷羔羊的鼻腔,使其复苏。对因羔羊产出后受冻而发生的假死现象,应立即将羔羊移入暖室内进行温水浴急救,水温可由38 ℃逐渐升高到45 ℃。羔羊在实施温水浴急救时,应注意将羔羊的头部露出水面,以防止呛水,同时还应结合对羔羊的胸部进行按摩,一般经过20~30 min 温水浴,羔羊即可恢复呼吸。羔羊恢复呼吸后,应立即擦干全身,并放入暖室内让母羊舔干羔羊并及时哺喂初乳[3]。
羔羊出生后,首先应尽早(出生1 h 内)使其吃足初乳;对于初产母羊或乳房发育不良的母羊,在母羊产前或产后除加强喂养外,可采用乳房温敷和乳房按摩的方法促进乳房发育,以利于母乳的分泌;对于产后患病的母羊和体质瘦弱的母羊,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促进母羊尽早恢复健康;对于一部分一胎产羔过多的高产母羊、体质瘦弱的母羊和患病母羊,其产羔后,应尽早由产羔日龄相近的母羊对羔羊进行代哺,或采用人工哺乳,以确保羔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对于一部分养殖场(户)实行母仔分群饲养的,母羊在早晨、午间出牧前,应给羔羊喂足奶水,晚上让母仔合群过夜,以利于羔羊随时吸吮母乳;对于哺乳期的母羊应加强喂养,母羊除放牧外,应适当地补喂营养丰富的精饲料,如玉米、饼类、麦麸或其他混合精饲料,同时适当补喂青绿多汁饲料,尤其对体质瘦弱及一胎多羔的高产母羊更应重点照顾,以确保母羊奶水充足[4]。
母羊分娩后体质虚弱,且体内的水分、盐分和糖分损失较大,为缓解母羊分娩后的虚弱,补充水分、盐分和糖分,有利于母羊泌乳,应及时喂饮盐水麸皮汤,可用麸皮200~500 g、食盐10~20 g、红糖100~200 g,加适量的温水调匀,给母羊饮用。同时,母羊分娩后应饲喂质量优良且容易消化的草料,如优质的青干草和青绿多汁饲料,但也要适量,以免引起母羊发生消化道疾病,一般经过5~7 d 的过渡即可逐渐恢复正常饲养。
母羊产后排出的胎衣应及时清除,谨防母羊吞食。为防范母羊产后发生胎衣不下,可在母羊分娩时接留部分羊水给分娩后的母羊饮用,以利于胎衣的排出。天气晴朗时,应让母羊和羔羊在室外适当地晒太阳并自由活动。
母羊产后,应及时清除羊舍内的污物,换以干净柔软的垫草,保持羊舍内清洁、干燥,并让母羊得到充分的休息;对母羊外阴部要注意清洗消毒,母羊产后几天排出恶露是正常现象,一般产后第1 天排出的恶露呈血样,此后由于母体子官自身的净化能力,到3~5 d 后即逐渐转变为透明样的黏液,10~15 d 后恶露即会排除干净,并恢复正常,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必采取治疗措施,如母羊排出的恶露呈灰褐色,气味恶臭,且超过20 d 以后仍然恶露排出不净,则有必要进行阴道检查,分析病因,并用消炎药液对母羊子宫进行冲洗,如母羊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少和不食等症状,则应配合全身治疗,从而有效地消除恶露,促进母羊恢复正常。
母羊在产后给羔羊哺乳前,应用温水洗涤母羊的乳房,并适时帮助羔羊吸吮母羊的初乳。如母羊产前饲养管理条件良好,产前1~3 d 乳房肿胀过大,应适当地减少母羊的精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的喂量,防止母羊因乳房肿胀过度发生乳房炎或回乳;母羊产后可用红糖、麸皮各250 g,加开水2 000~3 000 mL 冲烫,冷却至40~45 ℃给母羊饮用,可恢复母羊体力、补充养分以及调理肠道。同时产后前7 d,还应用益母草50 g 煮水给母羊喝,以促进恶露排出和子宫恢复;如母羊产后体质瘦弱,乳房干瘪,应再对母羊适当地增加补喂精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
在加强母羊饲养管理的前提下,适时对母羊的乳房进行热敷,以促进母羊下乳;如母羊的乳房局部发生红肿、乳量减少,拒绝给羔羊哺乳,用手触摸母羊乳房,发热且感觉内有肿块,母羊有疼痛感、拒绝触摸,挤出的乳汁稀薄,内含絮状物凝块,或含有脓汁、血液,母羊还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等全身症状,则可判断母羊患乳房炎,应及时给予治疗。
母羊乳房炎的治疗方法是:先将乳房内的乳汁挤净,然后经乳头孔注入青霉素(40 万单位)和链霉素(0.5 g)混合液;如乳房内挤出的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脓汁,可用低浓度消毒液(0.1%雷佛奴尔或0.02%呋喃西林溶液等)注入患处,轻轻揉压,然后排净,再注入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液,每日2 次,直到炎症消失,乳汁正常为止。
母羊分娩与产后母子护理是养羊场(户)养羊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特别是观察母羊分娩预兆,做好分娩及接羔工作,助产、及时处理解决难产,出现假死羔羊及时急救,落实好初生羔羊和母羊产后的护理技术措施,对于母羊和羔羊健康、提高羔羊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养羊生产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确保母羊正常分娩与产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