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语言关系研究的基本构想与框架设计
——以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为例*

2023-02-18 06:32:02侬常生何艳红
关键词:壮语选点方言

罗 骥, 陈 娥, 侬常生, 何艳红

(1. 云南师范大学 汉藏语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 云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3. 云南师范大学 华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引 言

跨境语言指分布在不同国境中的同一种语言,主要是相接壤的不同国家,一般由于历史上民族的迁移、国界的确定等因素形成。(1)戴庆厦,傅爱兰.论跨境语言[A].戴庆厦.跨境语言研究[C].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1.从历史与现实来看,跨境语言是个普遍现象。全球跨境语言研究分为三大区域:一是以促进区域经济政治文化融合为主导的非洲跨境语言研究,二是以语言跨界流通与区域语言及小语种保护为主导的欧洲跨境语言研究;(2)何山华.国际跨境语言管理:现状与趋势[J].语言战略研究,2018,(4).三是以探讨语言本体异同和相关跨境族群历史文化源流等为主导的中国跨境语言研究。大致与国际跨境语言研究起步的同时,自1983年我国学者马学良、戴庆厦提出跨境语言这一概念以来,在中国丰饶的跨境语言资源大地上,中国跨境语言研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独立发展,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我们相信立足中国资源、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进一步拓宽深化跨境语言研究,将有利于丰富跨境语言的理论和实践,有利于中国特色语言学的三大体系建设。

一、研究视角

跨境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的特殊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由于受到迥别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影响,他们发展演变的方向、模式、程度等都有着独特的面貌和规律。跨境语言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作为同一种语言,他们呈现出程度不同的相同特征,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的变异。这种关系既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历史演变,也不同于方言的共时差异,而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相比语言本体的跨境语言关系,语言功能、语言规划、语言对社会的影响等领域的跨境语言关系,因其现实及未来的重要意义而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所以,跨境语言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关系的考察,不同之处在于对这种语言关系的理解及其侧重点的确定。但是无论如何,对跨境语言两侧语言各自的研究不是跨境语言研究的重点和最终目标。对此,学界尚缺乏自觉的认识。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与越南北部陆地接壤,有1347公里的陆地边界线。(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事务条约集(中越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50~51;转引自齐鹏飞.中越陆地边界谈判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再认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3).越南方面的说法是,越南北部与中国之间的边界线,从莱州市芒齐县的阿巴寨到广宁省芒街市,全长1437公里,途经莱州、老街、河江、高平、谅山和广宁等6个省的33个县和152个乡。(4)黄华全,梁文保.越南北方边境民族历史起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M].河内:民族文化出版社,2000.(胡蝶,译.何艳红,熊世平,校.课题组内部资料,2021:3.)本课题越文文献主要由课题组搜集并翻译为中文。中越两国各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先秦。越南处于东南亚北部东段,无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是“桥头堡”“辐射中心”等发展战略中都处于极为重要的支点上。

据李锦芳考察,中越两国分布着20多种跨境语言,多数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语言。(5)李锦芳.论中越跨境语言[J].百色学院学报,2013,(4).关于中越跨境语言的数量,由于各家分类的依据、方法等不同,结果有所差异。跨境语言数量多,类型比较丰富。从语言活力视角看,不少语言已经处于濒危甚至极度濒危状态。这也说明研究的急迫性。

迄今为止,有关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中越跨境语言基本面貌进行考察;二是特定语种本体为主的研究,其中壮语与越南岱依语-侬语(以下称为岱侬语)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多。例如:李锦芳《论中越跨境语言》(6)李锦芳.论中越跨境语言[J].百色学院学报,2013,(4).,越南学者陈智睿《越中跨境民族族称解读》(7)陈智睿.越中跨境民族族称解读[J].百色学院学报,2016,(1).,范宏贵等译《越南北方少数民族》(8)范宏贵.越南北方少数民族[M].南宁: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6.等;李锦芳《越南拉哈语与仡央诸语言的初步比较》(9)李锦芳.越南侬语与广西壮语语法比较[A].戴庆厦.跨境语言研究[C].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李锦芳.越南拉哈语与仡央诸语言的初步比较[J].语言研究,1999,(1).,韦树关《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的变异》《壮语与越南岱侬语词汇差异的成因》,(10)韦树关.越南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的变异[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韦树关.壮语与越南岱侬语词汇差异的成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周国炎《中越布依语词汇对比研究》,(11)周国炎.中越布依语词汇对比研究[J].中国社会语言学,2014,(2).李锦芳,艾杰瑞《中越红仡佬语比较》《越南恩语与布央语的初步比较》,(12)李锦芳,艾杰瑞.中越红仡佬语比较[J].民族语文,2007,(3);李锦芳,艾杰瑞.越南恩语与布央语的初步比较[J].语言研究,2006,(2).刀洁《白傣语与泰语的比较研究》,(13)刀洁.白傣语与泰语的比较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吴小奕《跨境壮语研究》(14)吴小奕.跨境壮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等。戴庆厦主编《跨境语言研究》集中了多篇本领域比较早期的研究成果,如张公瑾《傣语与国境外的近亲语言》,李锦芳《壮语与越南侬语语法比较初识》,周国炎《越南北部的布依族及其语言——越中布依语对比研究》。(15)戴庆厦.跨境语言研究[C].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除此之外有关文化语言学的研究相对较多,例如:蒲春春《跨境壮、岱-侬语熟语研究》,(16)蒲春春.跨境壮、岱-侬语熟语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1,(1).刀洁《跨境白傣语亲属称谓系统及其类型特征分析》,(17)刀洁.跨境白傣语亲属称谓系统及其类型特征分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3,(4).戴红亮《壮、泰、傣通名比较及其反映的文化演变》,(18)戴红亮.壮、泰、傣通名比较及其反映的文化演变[J].辽东学院学报,2010,(3).罗美珍《从语言角度看傣泰民族的发展脉络及其文化上的渊源关系》(19)罗美珍.从语言角度看傣泰民族的发展脉络及其文化上的渊源关系[J].民族语文,1992,(6).。此类研究多着眼于通过语言文化考察中越跨境民族的族源,为民族学服务。

另外有少量语言教育和语言规划视角的研究,如韦福安《中越边境跨境民族基础教育的比较研究——从现代民族国家建设视域的考察》。(20)韦福安.中越边境跨境民族基础教育的比较研究——从现代民族国家建设视域的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相比之下,西方学界对本领域的直接研究尚不多见。从19世纪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开始,以SAVINA为代表的法国人对越北地区进行了以语言学为基础的人类学调查研究,到20世纪初发表了一系列成果;20世纪中叶以后以白保罗、格德尼、沙加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本地区调查语言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20世纪下半叶,苏联越南学者对越南北部语言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而艾杰瑞是20世纪末以来极少数能对中越两侧语言进行调查研究的西方学者。(21)李锦芳.论中越跨境语言[J].百色学院学报,2013,(4);马学良.汉藏语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687~688.但他们的研究目的或致力于语言事实的发现,或致力于语言历史比较,或致力于语言谱系构建,一般并不着眼于跨境语言比较。

以上研究首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的基本面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深化了对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要素关系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本体知识基础。但既往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

(1)在研究目的上,多追求学术本位,缺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服务的意识;(2)在研究学科类型上,多限于本体,缺乏应用研究,尤其缺乏对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3)在研究语言对象上,多限于特定语言,缺乏对整个中越壮侗语族语言的关照;(4)在研究空间定位上,多限于国境线两侧附近比较狭小的区域,缺乏对特定语言的整体关注;(5)在研究材料上,越南一侧时效性强的田野调查材料严重匮乏,学界大多数时候还在使用20世纪上半叶甚至更早的材料。

以上不足为我们的选题和研究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语言关系不但可以从本体上进行研究,还可以从社会、政治、文化等视角进行考察。为突出本课题的应用价值,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并考虑到本领域研究现状,本研究主要从后者考察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的关系。

本课题的主要思路和目标是,以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为研究对象,以语言管理、语言通解度、语言认同以及语言文化差异等为主要视角,运用跨境语言学、语言管理、语言通解度、文化语言学等理论和方法,主要通过系统细致的田野调查,获取真实、丰富的材料,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考察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关系及其特点和规律,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治理,为中越睦邻友好关系的推进,为语言学相关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的语种选择

就国内而言,壮侗语族共有4个语支至少15种语言,其中中越跨境语言有8对。(22)根据李锦芳说法整理,见李锦芳.论中越跨境语言[J].百色学院学报,2013,(4).我们认为,跨境语言应该用“对”而非“个”为计算单位,才能体现其跨境语言的特点。选择其中哪几对既具有代表性又有可行性的语言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需要我们认真考量的问题。对此我们确定了以下遴选原则:

(1)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尽量选择跨境成片分布或虽不成片分布但有明确较大规模迁徙口碑和历史记载的语言。中国侗语和水语尽管使用人数较多,但远离中越边境,亦无大规模迁徙记载和口传材料。据此,把侗语和水语剔除。

(2)考虑到研究的立足点,尽量选择中国使用人数比较多的中越跨境语言。据此,将使用人数很少、极度濒危的布央语、普标语、拉基语等剔除。

(3)考虑到研究的可行性和相关性,尽量选择越南非濒危的跨境语言。侗语、水语属于越南极度濒危语言,尤其是侗语可能已经灭绝,而水族在1979年越南民族识别中已被剔除。据此将这两种语言剔除。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选择壮语-岱侬语(包括岱依语和侬语)、布依语-布依语(热依语)、傣语-泰语、仡佬语-仡佬语等4对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作为课题的研究对象。

三、研究综述

(一)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管理对比研究

语言管理是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社会语言学范畴,主要指自上而下的各级政府实施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具体行政行为。以色列语言学家斯波斯基2009年出版的《语言管理》(23)斯波斯基.语言管理[M].张治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为语言管理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李宇明《论语言生活的层次》(24)李宇明.论语言生活的层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5).提出要在3个层次上科学管理语言生活:一是宏观语言生活,包括国家一级和超国家语言生活;二是中观语言生活,包括地域和区域语言生活;三是微观语言生活,指语言生活的终端个体。李宇明的研究为本专题研究对象的层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的语言管理主要指的是中观层级,具体来说就是指政府有关机构如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内容和学校的语言教育管理。

除第一节提到的韦福安外,尚未发现本专题更多研究。其他相关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安忠芳硕士论文《建国以来广西语言文字规划略史及评价》,(25)安忠芳.建国以来广西语言文字规划略史及评价[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这篇论文实际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西的语言管理历史。其他相关论文主要是对各自国家跨境语言的双语乃至三语教育的研究。

越南这个领域的相关研究有陈智睿《越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活动的若干特点》,分析越南教育培训部全权负责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体制的利弊(26)陈智睿.越南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教育活动的若干特点[J].(越南)语言&生活,2008,(12).(李赛沙,译.何艳红,熊世平,校.课题组内部资料,2021.);阮秋琼等《越南少数民族语言传媒政策的实施》,对岱依族为主的太原省定化县金凤社民族语言传媒的形式、受众、问题等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27)阮秋琼,等.越南少数民族语言传媒政策的实施[J].(越南)科学、教育与工业,2019.(黄姝敏,译.何艳红,熊世平,校.课题组内部部料,2021.);阮德存《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国际一体化时期越南的语言政策:现状、建议和解决办法》第八章,主要对越南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越北地区)的双语类型和双语教育的实施路径,以及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管理、政府的语言服务和管理进行论述,并建议成立各民族语言文字专门的国家管理部门管理机构(28)阮德存.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国际一体化时期越南的语言政策:现状、建议和解决办法(第八章)[M].河内:越南社会科学院,2010.(李赛沙,译.何艳红,熊世平,校.课题组内部资料,2021.);阮氏桂鸳《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教师队伍的政策:现状与问题》对越北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成绩、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建议,指出紧邻国界的越南北部教师政策缺乏制度优势,文中还涉及少数民族教学语种的数量(29)阮氏桂鸾.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教师队伍的政策:现状与问题[A].全民教育国际会议论文集[C].河内: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18.(翟书航,译.何艳红,熊世平,校.课题组内部资料,2021.);香梅《泰族文字的保存和发扬问题》梳理分析越南政府泰语文字保护和使用工作的进程以及存在的问题(30)香梅.泰族文字的保存和发扬问题[N].(越南)边防报,2006-01-05.(李赛沙,译.何艳红,熊世平,校.课题组内部资料,2021.)。

以上研究为本专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一定的研究范式。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区域政府(学校)系统、翔实的语言管理的调查和分析,更缺乏在此基础上的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管理的比较研究。这些不足正是本专题试图解决的问题。

(二)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通解度研究

语言通解度是指不同人群间语言相互听懂的程度。以前很多情况下提到语言通解度只是一个模糊概念,其表述往往是“相互能通话”“基本能通话”“通话困难”“基本不能通话”等。这种表述难以定量准确地评价不同人群语言相互听懂的程度。语言通解度作为一种科学的可操作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SIL)设计出语言通解度测试方法(Recording Test Testing简称RTT),用以调查不同方言之间或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听懂的程度;随后卡萨德在《方言通解读测试》(1974)中加以系统阐释。RTT被认为是目前评价语言通解度一个有效方法。(31)艾磊.白语方言研究[M].张霞,译.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66.

目前国内没有发现RTT用于跨境语言的成果,有限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语言通解度上,用以说明方言的地位和关系、识别民族语言、描写民族语言濒危程度等。如康蔼德等《红河流域壮语方言通解读调查》和《水语调查研究》部分内容,(32)康蔼德,韩步思.红河流域壮语方言通解度调查[M].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合作项目,2008;康蔼德,潘兴文,等.水语调查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高凌鹏《云南蒙古族卡卓语RTT分析报告》(33)高凌鹏.云南蒙古族卡卓语RTT分析报告——语言学田野调查[J].怀化学院学报,2011,(7).。学界也有使用与RTT相近的方法的研究,如石林《侗语方言土语间理解度调查》,(34)石林.侗语方言土语间理解度调查[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0,(4).黄行《我国民族语言的沟通度与语言群体认同》(35)黄行.我国民族语言的沟通度与语言群体认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民族语言通解度与跨境语言通解度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比较接近,以上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上的范式。

(三)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的文化比较

共同的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语言是考察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路径,语言的背后是文化,语言本身蕴含着文化及其演变。早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们极其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洪堡特甚至认为语言的历史就是文化史的一部分。随着与语言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近似的现代意义上的人类学兴起,人类语言学或文化语言学在20世纪20年代诞生,文化词逐渐成为文化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手段。

有关文化词理论研究的重要文献有俞约法《语言国情学及其背景:从语言及文化的背景看苏联的文化语言学》(36)俞约法.语言国情学及其背景:从语言及文化的背景看苏联的文化语言学[J].外语研究,1993,(4).,王德春《国俗语义和〈汉语国俗词典〉》(37)王德春.国俗语义和《汉语国俗词典》[J].辞书研究,1991,(6).,张高翔《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38)张高翔.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3).。研究者从中借鉴较多的是文化词分类等内容。

有关本专题直接的研究见本文第一节。相关研究有对各自国家跨境语言的文化内涵的考察,如何思源《壮族麼经布洛陀语言文化研究》,(39)何思源.壮族麼经布洛陀语言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通过词汇系统考察壮族经典麼经布洛陀在经典形成的漫长过程中积淀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方言等方面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吴东海《傣语四音格与傣族文化的多元性》,(40)吴东海.傣语四音格与傣族文化的多元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发现傣语四音格承载了多种文化因子;王伟《语言与民族文化——布依族民俗语汇拾零》,(41)王伟.语言与民族文化——布依族民俗语汇拾零[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认为布依语民俗文化语汇反映了布依族传统文化。有对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研究,如许瑞娟博士论文《永宁摩梭“母系”文化词群研究》,自觉使用文化词理论对摩梭反映母系社会特征的文化词群进行考察。

以上研究为本专题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实践上的参考,尤其是文化词的理论为本专题提供了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而许瑞娟和何思源的研究为本专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民族语言文化词研究的成功范例。不过总体来说,既往研究有以下几点不足:(1)重在跨境语言的局部对比研究,缺乏总体关照;(2)在材料上,多满足于有限的举例,缺乏系统性材料的支撑;(3)在研究目的上,满足证明相关民族的族源,缺乏对语言文化本身的关注。

(四)中越跨境壮侗语族民族语言认同对比研究

语言认同指个人或群体对某种语言的了解、接受和掌握。语言认同与相关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密切的关系。作为少数民族,语言认同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母语的认同。一般认为,交际、思维工具,文化资源,民族权力构成语言的三大功能。在民族语言普遍濒危、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背景下,母语认同主要体现在后两个功能上。二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一般来说,母语认同亦即是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亦即是对国家的认同。二者可能是一致的,和谐的,也有可能是冲突的。语言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与语言态度、语言行为、语言活力等都有关系。这为本专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相关理论研究如黄行《论国家语言认同与民族认同》,(42)黄行.论国家语言认同与民族语言认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文章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民族语言的功能进行分工,前者主要承担社会交际工具功能,后者承担较多的文化认同功能;周庆生《中国语言、民族与认同:民族识别研究》,(43)周庆生.中国语言、民族与认同:民族识别研究[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2).主要讨论语言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认为语言认同是民族识别一个有效的路径。

没有发现本专题的直接研究文献。相关研究有魏琳《在京壮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第三章内容、(44)魏琳.在京壮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叶晓芬等《黔中地区布依语的语言态度分析——以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布依语为例》、(45)叶晓芬,等.黔中地区布依语的语言态度分析——以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布依语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7).杨玉《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研究》(46)杨玉.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第四章内容等。

以上研究为本专题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同时也使我们对相关国内跨境语言的认同现状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四、田野调查选点

作为一个主要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课题,田野调查选点是获取研究材料的关键,也是整个课题成败的关键。根据本课题的要求,田野调查选点主要是发音合作人所在地的选择,其次是有关语言管理调查对象的确定。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即致力于前一类田野调查选点的工作,并确定了选点的3个原则:(1)在相应语种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2)具有较好的语言活力(主要指中国境内);(3)跨境选点的方言之间应有一定历史和空间上的关联。

(一)中越跨境壮语-岱侬语田野调查选点

1. 壮语选点

壮语选取广西龙州、靖西作为调查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崇左市西部,左江上游,东邻崇左市江州区,东南接宁明县,南靠凭祥市,西及西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平省相邻,东北连大新县。州县与越南接壤的有彬桥、下冻、水口、武德、金龙5个乡镇。中越边境线龙州段长184千米。1889年,龙州被辟为对外陆路通商口岸,是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2020年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水口口岸、国家二类口岸——科甲口岸,有水口、科甲、那花、布局4个边民互市点。2020年,全县辖5镇、7乡,117个行政村、17个社区,常住人口23万人,壮族人口约占95%。(47)龙州概况[EB/OL].http://www.longzhou.gov.cn/zjlz,首次访问时间:2021-01-02;二次访问时间:2023-04-25.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西与那坡县毗邻,北与百色市区和云南省富宁县交界,东与天等县、大新县接壤,东北紧靠德保县;靖西市地处中越边境,边境线长152.5公里,南与越南高平茶岭县、重庆县山水相连。靖西市总面积约3322平方公里,辖11个镇、8个乡;总人口67万人,90%以上是壮族人口,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地。靖西市内主要交际用语是土话(俗称仰话),属南部壮语方言。全市19个乡(镇),除政府公务对话、学校教学用汉语普通话和桂柳话外,大多以“仰”话为交流语言,约占总人口80%。(48)靖西市概况[EB/OL].http://www.jingxi.gov.cn,首次访问时间:2021-01-02;二次访问时间:2023-05-03.

壮语分为北部壮语和南部壮语两大方言,学界一般认为南部壮语方言与越南境内岱依语(侬语)关系更为密切,属于同一系统。(49)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6;黄阳.靖西壮语语法[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处于中越边境东段的龙州壮语传统上即作为南部壮语的代表方言;而处于中越边境西段的靖西壮语是南部壮语方言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次方言。选取两个点意在更全面地反映南部壮语的面貌。一般认为,龙州壮语和靖西壮语使用有较好的语言活力。

课题组部分成员对左江土语、德靖土语都有前期调查研究经验,部分成员是壮语母语人,对中越跨境壮语及其分布较为熟悉,能为边境调查提供不可多得的群众基础和人力支持。

基于以上理由,课题组将龙州和靖西作为壮语田野调查的选点区域,并初步以龙州上降乡、八角乡一带,靖西果乐乡一带为具体选点。

2. 越南岱侬语选点

岱侬语选取越南凉山、河江作为调查点。

岱侬语分列越南第一和第二大少数民族语言,具有比较高的语言活力。岱侬语有3个方言区,第一方言范围从高平省东南部到谅山省东部和北部,旧北件省5个县和几乎整个宣光省,此为中越边境东段;第二方言在岱侬族分布区南部,离开边境线较远,分布狭小;第三方言区从河江省北部到高平省保乐县,此为中越边境西段。

岱侬语第二方言区分布狭小,远离中越边境,可以排除在选点之外。

岱侬语第一方言区分布面积广,使用范围广,使用人口多。1956年7月1日以岱侬族为自治民族的越北自治区成立,首府定在太原,下辖北太、谅山、高平、宣光和河江五省。越北自治区成立时创制了岱侬族拉丁化拼音文字,该文字以上述方言为基础方言。从中越跨境视角而言,凉山是岱侬语第一方言区的重点所在;在空间位置上,处于中越边境东段。

岱侬语第三方言区是原越北自治区西北地区岱侬族的主要方言,作为中部台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南台语接壤,对研究岱侬语、壮语和傣语的差异有重要意义,学界称为“西部侬语”。同样从中越跨境视角而言,河江省是岱侬语第三方言区的重点所在;在空间位置上,处于中越边境西段。

根据以上理由以及与中国选点对应的考虑,课题组将越南谅山省和河江省作为岱侬语的调查选点区域。由于对越南岱侬语的具体分布等情况掌握不足,具体选点有待后期在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确定。

(二)中越跨境布依语田野调查选点

1. 中国布依语选点

中国布依语选取望谟作为调查点。

望谟县位于贵州省南部,黔西南州东部,黔、桂两省(区)四州(市)交界处,东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隔红水河相望,西与贞丰、册亨两县以北盘江为界,北与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国土面积301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4个街道、161个行政村9个社区,截至2021年6月总人口32.6万人。望谟县少数民族人口占80.1%;其中布依族约2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8%,是全国布依族人口最多的县。1985年,经贵州省民委修改并拟定的《布依文字方案》,确定“布依文以布依语的第一土语为基础,以规范的望谟县复兴镇话(望谟话)的读音为标准音”。2008年,“望谟布依话”被列入望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望谟县先后被授予“中国布依古歌之都”“中国布依族语言文字培训基地”“中国布依族文化传承学校”,设有中国布依语言文字培训基地;享有“中国布依古歌之都”“中国布依纺织文化之乡”“贵州省民族美食文化之乡”等称号。(50)走进望谟[EB/OL].https://www.gzwm.gov.cn/zjwm/,首次访问时间:2021-01-02;二次访问时间:2023-03-06.望谟县在布依族母语及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都走在前列。

布依语没有方言分区而分为3个土语:第一土语,又称为黔南土语;第二土语,又称黔中土语;第三土语,又称黔西土语。第一土语使用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以及安顺市南部。与南部壮语的桂边土语、桂北土语可以通话。望谟是布依语第一土语的代表点。

根据以上理由,课题组将望谟新屯镇纳交村作为中国布依语的调查点。

2. 越南布依语调查选点

越南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的老街、莱州、河江等省,课题组据此将越南老街和莱州省作为越南布依语的田野调查区域;课题组对越南布依语的具体分布和语言活力缺乏了解和把握,具体选点有待后期在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确定。

虽然中国布依语与越南布依语在地理空间上相距较远,但历史文献、口传材料和学界均认可越南布依族很多都是19世纪从贵州望谟、罗甸等处迁往越南的。我们做越南布依语田调时,当越南布依族发音人知道我们来自中国,与贵州布依族有关,都很意外,很高兴,很亲切。

至于有关语言管理的主要调查对象,课题组将其确定为中越两国各级语言管理机构、咨询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

(三)中越跨境傣语-泰语田野调查选点

1. 傣语选点

傣语选取金平作为调查点。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面积367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93个村委会4个社区、1152个村民小组及1个农场,总人口37.8万。金平与越南二省五县接壤,边境线长达502公里,居全国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县第一位,占红河州边境线的59.2%。拥有金水河国家级一类口岸和热水塘、地西北两个边民互市点。世居苗、瑶、傣、哈尼等9种民族,少数民族占87.6%。(51)金平县概况[EB/OL].http://www.hhjp.gov.cn/bcjp/jpgk,首次访问时间:2021-01-02;二次访问时间:2023-08-24.

傣语分为德宏方言、西双版纳方言、红金方言和金平方言等四大方言,在中越边境分布的傣语是红金方言和金平方言。红金方言是指分布于红河(即元江)和金沙江流域的傣语方言,红河流域的红金方言(主要是黑傣)和金平方言(属于白傣)与越南泰语有密切的关系。从跨境而言,红河流域红金方言的黑傣以越南为主,金平方言的白傣以中国为主;红河流域其他红金方言分布不成片,金平方言是成片分布。而且金平白傣聚居在勐拉一带,聚居程度高,有传统文字,是我国白傣支系的中心。傣语使用语言活力较好。另外,课题组部分成员对金平方言有前期调查和研究经历。

根据以上理由,课题组将金平(勐拉一带)作为傣语田野调查的具体选点。

2. 泰语选点

泰语选择越南的莱州省作为调查区域。

越南泰语主要分为黑泰和白泰两大方言(跨境对应中国的黑傣和白傣),黑泰占有优势和主导地位。20世纪50年代越南以猛罗州黑傣方言确定泰语标准音,而白泰的中心在莱州省。从研究系统性出发,越南莱州省比较合适。

根据以上理由及前期调查信息,课题组将越南莱州省封土县勐梭村作为第一田调点;如条件许可,可在奠边府省或老街省增补第二选点,具体选点待定。

五、基本构想与框架设计的调整

本课题基本构想与研究框架形成后,课题组据此进行了两项工作:一是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再次进行预调查,二是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内部研讨并征求专家意见。并据此对基本构想和研究框架进行局部调整。

1. 剔除仡佬语-仡佬语

尽管中国仡佬族人数较多,达到43.3万人(1990),但据1978年的统计只有2.6万人。人数的激增可能与民族优惠政策的实施有关。在43.3万人中,实际上绝大多数已转用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只有很少的人能讲仡佬语。(52)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0,39;李锦芳.论中越跨境语言[J].百色学院学报,2013,(4).另外预调查发现,越南仡佬语已整体处于严重到极度濒危状态。中越跨境仡佬语已不具备研究的基本条件。鉴于此,在专家建议下课题组将中越跨境仡佬语-仡佬语剔除出课题研究对象。

与此相关,越南布依语整体上也处于严重濒危到极度濒危,不符合课题组预设的遴选原则二。但是课题组权衡后还是保留了布依语-布依语这对中越跨境语言。理由主要是中国布依语使用人口比较多,其活力相对比较高;同时我们也试图考察语言活力不平衡的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而布依语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个案。而且越南布依语具体究竟处于何种状态,外界事实上知之甚少,我们也希望通过调查对其有更多的认知。

2. 不再专设跨境语言文化关系内容

专家意见认为,语言文化是课题研究视角之一,但是这与课题基本研究视角和目标社会、政治等现实问题不太一致;而且相关研究颇多,难有新意。课题组按照上述意见,不再专门设置相关内容。

以上是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基础,也是本课题实施的逻辑起点。

结 语

本文以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为例,从研究视角、文献综述、调查选点、思路与框架调整等对跨境语言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进行构建。认为跨境语言研究实质上是对跨境语言关系的考察,相比语言本体的跨境语言关系,语言功能、语言规划、语言对社会的影响等领域的跨境语言关系,因其现实及未来的重要意义而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而既往研究主要着力于前者而缺乏对后者的关注。所以本文主要基于社会视角考察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关系,发现揭示其异同及其背后的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因素。我们按照研究对象的典型性、研究的中国立足点和研究的可行性和相关性三原则,8对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中筛选出3对跨境语言壮语-岱侬语(包括岱依语和侬语)、布依语-布依语(热依语)、傣语-泰语,作为考察语种。本研究主要基于预设的中越两国对应共7个点系统深入的田调材料,使用斯波斯基、李宇明的语言规划和语言管理理论、SIL及卡萨德的语言通解度测试理论及方法、黄行和周庆生等的语言认同理论及方法,分别对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的语言管理、语言通解度和语言认同进行考察。意在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推进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框架基础,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参考,从而为拓展深化跨境语言研究,为推进中国特色语言学的三大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壮语选点方言
方严的方言
东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 07:09:46
低转速工况VVT选点对排气温度影响研究与分析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新闻潮(2021年11期)2021-12-21 14:00:11
方言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选点突破”技法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02
留住方言
说说方言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云南河口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解读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29
基于ArcGIS格网选点的优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