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正民凉山建公益书屋 头号志愿者是不识字的母亲

2023-02-18 17:37:48张维纳
阅读时代 2023年1期
关键词:阿依阿妹西昌

张维纳

苏正民一直想做一个书屋,为他自己也为大凉山的孩子们。

2022年初,西昌一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找到苏正民,愿意为他提供一间房子建书屋。苏正民的公益书屋计划终于成真。

半年来,先后已有40多个孩子成了书屋的常客。他们多是从乡下搬到西昌的搬迁户子女。

苏正民是书屋的发起人,但在大家眼里苏妈妈才是书屋的管事人。

“我就是冲着苏妈妈来的。”8月26日,33岁的潘阿呷从10公里外带着孩子第一次来到书屋。

“苏妈妈不识字,连汉语也不会说,一直在做环卫工,但她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我们做父母的,都要向她取经。”那天,潘阿呷对苏妈妈说:“孩子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你尽管教育。”

现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第二中学支教老师的苏正民打算在家乡多开几家公益书屋,除了面向未成年人,也能为成年人提供农业技术、家庭教育、烹饪等方面的培训。

靠父亲捡来的书,苏正民走出大山走进城里读中学

苏正民曾在本科论文致谢中回忆:父亲是一个嗜好读书的人。因家庭贫寒,父亲和他的8个兄弟姐妹只能辍学回家放羊、种地。父亲最终成了仅读过三年小学的“文化人”。

在砖厂工作的父亲常常会在工地捡到一些书。这些书有的少了页码,有的缺了页面。靠着这些残缺不全的书,苏正民在小学时就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读完小学后,苏正民从凉山深处来到了西昌,进入了一所在凉山州数一数二的中学就读。

他回忆:“那年考试,语文试卷里有好几道题都是关于四大名著的,而我恰好读过。”直到现在,苏正民仍庆幸靠父亲捡来的书,他走进了城里的中学,走出了大山。

如今凉山孩子更需要精神帮扶

在国家的帮扶下,如今凉山的孩子们不会再经历苏正民幼时的贫困。苏正民将公益重心放在一些精神帮扶项目上,阿依公益书屋是计划之一。

苏正民两年前就想建一个书屋。限于资金和场地,书屋计划迟迟没有实现。

转机出现在2022年年初。得益于热心人帮助,苏正民把书屋场地最终选在了西昌郊区的一个社区里。

当时,苏正民还在武汉读书,他的母亲吉尔各各在旧货市场淘回书架和桌椅,又将好心人捐赠的图书一一码放整齐。在她的打理下,书屋初具雏形。

书屋建起来后,吉尔各各成了书屋头号志愿者和管理员。早上她去书屋开门,晚上再到书屋打扫卫生。她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识字,书屋里的书,我一本都看不懂,但我知道读书有多重要。”

社区周边的居民与吉尔各各相熟,在她的宣传下书屋开始小有名气。开设半年来,先后已有40多个孩子在这里读书、自习、学画画、学唱歌、学彝文。

关于阿依公益书屋,苏正民的规划是未来不仅要面向阿依,还要面向阿依的父母们。

“我们希望书屋也能为成年人提供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志愿者为周边居民提供农业技术、法律、劳务派遣、家庭教育、烹饪、环保等公益培训课程。”苏正民打算今年把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阿依公益书屋开到社区、村委会和学校。

书屋不大却是孩子们暑假好去处

苏正民发起的阿依公益书屋不大。20多个平方米的屋内,4个书架上满满当当地摆放着书籍,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平凡的世界》《海底两万里》、名人传记等。

书屋很挤。孩子们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靠在墙上,他们都在安静地阅读。书桌前,有孩子在做暑假作业,遇到不会的题,会有大学生志愿者辅导。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哪‘五经?”13岁的比哈问同伴阿妹。

两个小姑娘坐在书屋一角,她们正在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人一边看书一边互相提问。这个暑假,书屋是她们打发时光的最好去处。

比哈细数了她这个暑假的阅读清单:“我在这里读了《童年》《鲁滨逊漂流记》《老人与海》《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

孩子們聊起读过的书开心又兴奋。当来访者问起“父母的职业”时,先前还兴奋的表情,瞬间就从她们脸上消失了。阿妹的爸爸是一个残疾人,阿妹的妈妈为养活他们兄妹3人,一个人在西昌打工。

“妈妈白天在酒店客房部打扫房间,晚上去饭馆帮人端菜洗碗。”说着说着,阿妹扭头抹起了眼泪,“不过现在好起来了,爸爸装了假肢,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

阿妹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其实每个家庭都不容易。”阿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等爸爸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我们家就会越来越好。”

一群山里孩子在书屋找到归属感

书屋的孩子们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从乡下搬到西昌的搬迁户子女。他们的父母大多没什么文化,但对教育十分重视,咬着牙从山里来到西昌。

苏正民的阿依公益书屋就建在比哈家门口。这个暑假,她除了在家里吃饭睡觉,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书屋里度过。比哈说:“这里的很多书我都没有读过,真想把它们早点读完。”

阿妹是班里的学霸,在今年的小学毕业测试中考了班级第一名。“我想考一个好大学,我还想考硕士考博士。”阿妹的爸爸常常对她说,知识是学不完的,只要愿意学,就可以一直学下去。

旳惹阿合和他的3个弟弟也是书屋的常客。和其他孩子一样,他们也是从乡下搬到西昌的异地搬迁户。从美姑县搬到西昌市,旳惹阿合向来访者描述着西昌的好:“西昌老师好,周围同学多才多艺,出门就有公交车。”

但当问起喜欢西昌还是老家美姑时,旳惹阿合低下了头。“在这里很孤独。”

在美姑,旳惹阿合有很多小伙伴,大家一起在山上疯跑;在西昌,班里的孩子很多,但他交不到朋友。

“我和他们看上去不像一类人。”来自大山里的旳惹阿合敏感又自卑。这个暑假,他在书屋过得异常快乐。他说:“在书屋,他们和我一样来自乡下。”

书屋让一群山里孩子在城市找到了归属感。苏正民希望他们能在书屋建立自信,变得开朗一点。这也是他创办阿依公益书屋的初衷。

书屋帮孩子辅导功课

在西昌,苏正民发起的书屋越来越受欢迎。

8月26日一大早,潘阿呷带着她的两个孩子一路寻到了书屋。他们住的地方离书屋有10多公里,但她还是带孩子到书屋读书。

潘阿呷一家也是异地搬迁户。两年前,为了让两个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和丈夫鼓足了勇气从德昌县阿月乡搬到了西昌。

“我们这一代都太苦了,想让孩子好一点。”人到中年,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城市,潘阿呷和丈夫下了很大决心。她说:“为了孩子,再难也要来。”

小时候家里穷,潘阿呷只上过几天学。早上上学前,她会把羊先赶到山上;等到下午,羊要下山时,她等不及放学,得先上山赶羊回家。上学没几天,潘阿呷就彻底留在家里放羊了。

两年前,靠着攒下的积蓄和向亲戚朋友借的钱,潘阿呷一家人在西昌买了一套面积70多平方米的房子,两个孩子也跟着到城里读书了。

到了城里定居,家庭教育仍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潘阿呷说:“别说指导孩子功课,有时连学校发的通知都看不懂。”

潘阿呷遇到的困难,也是苏正民想通过书屋解决的问题。苏正民说:“希望书屋能帮助他们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辅导不了的功课我们来帮忙辅导。”

阿依公益书屋是西昌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点之一,周末及寒暑假会有大学生志愿者在书屋辅导孩子学习,教授孩子绘画、音乐、彝文等。

这个暑假,西昌学院学生且沙了子在书屋做了两个月的志愿者,他陪着孩子们读书、做作业、做游戏。

且沙了子讀小学二年级时母亲去世,读小学四年级时父亲去世。他后来跟着叔叔生活并读完了小学,之后又被社会爱心人士带到西昌读书。

从山区来到城里,且沙了子埋头苦读,先是考取了高中,后来又考上了大学。“我想帮帮他们,能帮一点是一点。”他在书屋看到的每个孩子就像曾经的自己。

暑假的一天,且沙了子在书屋内与孩子们聊起关于梦想的话题。孩子们在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梦想。

律师、篮球运动员、军人、医生、消防员、企业家、赛车手、艺术家……有人想做和鲁迅一样的文学家,有人的梦想更直截了当——上个高中、考上四川大学。且沙了子鼓励大家:“只要肯读书,梦想就能实现。”

(源自《长江日报》,有删节)责编:潘茜

猜你喜欢
阿依阿妹西昌
Jiao Ayi| 《娇阿依》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西昌月
看阿妹
黄河之声(2021年24期)2021-04-15 09:39:26
阿妹门前一树槐
青年歌声(2020年10期)2020-10-23 10:05:14
越西笔记
草堂(2020年3期)2020-06-16 01:45:54
戴斗笠的小阿妹
心声歌刊(2019年4期)2019-09-18 01:15:30
阿妹的心
民族音乐(2019年3期)2019-08-14 01:09:50
阿依朵朵
民族音乐(2018年3期)2018-07-19 00:54:58
To what extent might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 influence group dynamics and team working in a 21st century organisation?
丝路艺术(2018年7期)2018-04-01 2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