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岁月的长廊,我们来到中国文学的殿堂,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赋予它们岁月的痕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带给我们生存的智慧。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历经岁月沉淀的经典故事,去会会郑国的一位买鞋人。
原文
郑人有欲①买履②者③,先自度④其足,而置⑤之⑥其坐⑦。至⑧之⑨市,而忘操⑩之。已得11履,乃曰:“吾忘持12度13。”反归取之。及反14,市罢15,遂16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17信度,无自信18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欲:将要,想要。
②履(lǚ):鞋子。
③者:……的人。
④度(duó):用尺子量。
⑤置:放置,搁在。
⑥之: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⑦坐:同“座”,座位。
⑧至:等到,直到。
⑨之:到……去,往。
⑩操:带上,拿着。
11得:得到;拿到。
12持:拿着。
13度(dù):量好的尺码。
14反:同“返”,返回。
15市罢:指集市已经散了。
16遂(suì):于是。
17宁(nìng):宁可。
18自信:相信自己。
译文
郑国有一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量脚的大小,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了。到了市场上才发现忘记带尺码。已经挑好了鞋子拿到手上,他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便又回家去取,等返回到市场上,集市已经散了,所以没有买到鞋子。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拓展阅读
郑国的这个买鞋人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脚的尺寸,难道尺码不是用自己的脚量出来的吗?他的死板和不懂变通,必然会遭到他人的耻笑。
历史上因墨守成规、不懂变通而遭人耻笑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交战。战争开始后,宋襄公不顧大臣反对,坚持所谓的“仁义”,不肯趁楚军渡河时攻打,也不肯趁楚军刚登陆,队列溃散时攻打,一直坚持等楚军完成列阵之后才攻打,结果连续错失两次最佳进攻时机。最终宋军惨败,宋襄公也在战斗中受伤。次年,他在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中忧郁去世。宋国从此一蹶不振。宋襄公的迂腐守旧给整个国家都带来了灾难,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读文会意
郑人买履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太死板,遇到意外情况要懂得变通。墨守成规、不懂变通就只能守在原地,永远无法突破,最终一事无成。我们要善于从那个已经约定俗成的“框架”中跳出来,别让那个已经量好的“尺码”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