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苹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现状分析及思考

2023-02-18 14:21杨诗妮徐贞贞王鹤妍冯忠华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3年1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苹果标准

杨诗妮 徐贞贞 王鹤妍 唐 飞 郝 佳 冯忠华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3.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北京 100031)

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产业融合不断加深、农产品消费日益升级的背景下,加快健全现代农业标准体系是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需求的重要战略方向[1]。目前,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机制,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已经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手[2]。

苹果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酚类物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3]。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苹果产量达4 406.6万t,需求量达4 308.37万t,均居全球第一[4]。在陕西、山东、山西、甘肃、河南、河北等苹果生产优势产区,苹果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苹果”为关键词,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食品伙伴网检索,发现我国苹果产业现行相关标准多达540余项(不完全统计)。本文基于全产业链视角,通过重点分析国家、行业标准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针对污染物限量的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GB 2760、GB 2761、GB 2762和GB 2763等,以及通用检测方法标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梳理总结现行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苹果产业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一、苹果产业标准现状

(一)国家标准我国苹果产业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有30项,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2项和推荐性国家标准28项,其中产前标准3项、产中标准12项、产后标准15项(见表1)。种苗是果业的基础,产前标准均为种苗标准,其中GB 9847-2003和GB 8370-2009均对苹果苗木的质量要求、检验和产地检疫等进行了强制要求。田间管理直接影响苹果的收成,产中标准大部分为苹果的病虫害防控标准,包括9项病虫害防治农药田间使用规范和1项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其余2项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田间使用规范。苹果产品质量、贮藏运输、保鲜等对于苹果销售具有重要影响。涉及苹果产后环节的国家标准包括4项贮运保鲜标准、5项产品标准和6项病虫害检验检疫标准。

表1 苹果产业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分布

(二)行业标准苹果产业相关的现行行业标准有72项,包括农业行业标准44项、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22项、国内贸易行业标准3项、林业行业标准2项和气象行业标准1项,其中产前标准16项、产中标准22项、产后标准34项(见表2)。行业标准中的产前标准包括苹果种质、种苗、品种、产地环境以及果园建设和改造等方面标准。种质资源是培育优质、高产、抗病(虫)和抗逆新品种的物质基础,行业标准对苹果种质资源描述、鉴定技术和评价规范等方面也提出了要求。苹果园的规划和建设影响着后续苹果的生产和管理,目前我国现行的行业标准对标准苹果园、数字果园建设以及老果园的改造进行了规范。

表2 苹果产业相关的现行行业标准分布

行业标准中的产中标准主要涉及病虫害防控、气象灾害防控和田间生产技术,其中病虫害防控标准9项,包括病虫害的监测技术、调查方法和防控规程;气象灾害防控标准1项,其规定了富士系苹果花期冻害等级,为花期冻害的监测、预警、评估和预防提供了指导;田间生产技术类标准12项,主要为苹果生产技术规程和规范,此外,对于生产中栽培、套袋、采摘、高接换种等关键技术环节也有专门的行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比如NY/T 2305-2013《苹果高接换种技术规范》[5]规定了高接前准备、高接技术和高接后管理,有利于新老品种的更替和老果园的改造。

行业标准中的产后标准包括产品标准、贮运保鲜标准、销售标准、品质评价与检测标准和检验检疫标准。一方面,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行业标准新增了对苹果牛眼果腐病菌、苹果溃疡病菌、苹果边腐病菌等15种病虫害的检验检疫方法标准,以及对携带虫害的进出口苹果的处理技术规程。另一方面,行业标准对苹果品质评价与检测提出了要求,比如NY/T 2316-2013《苹果品质指标评价规范》[6]规定了苹果外观品质指标、内在品质指标、理化品质指标的评价规范,以及苹果耐贮性评价规范;NY/T 1841-2010《苹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无损伤快速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7]和NY/T 2795-2015《苹果中主要酚类物质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8]提供了苹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三)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据不完全统计,苹果产业相关的现行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共442项,其中地方标准有348项、团体标准有94项;产中标准306项(约占70%)、产前标准70项、产后标准66项(见表3)。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中的产前标准主要为苹果苗木标准、果园建设和改造标准。相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一步细化了不同类型苗木的质量要求和繁育技术,其中DB37/T 3974-2020《苹果苗木质量追溯系统建设要求》[9]对苹果苗木质量追溯系统建设要求的术语和定义、追溯系统建设、追溯信息采集、追溯信息管理和追溯标签进行了规定,对于苗木质量全程把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产地环境的不同,各地区的苹果种植技术和种植品种存在差异,现行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中涉及田间生产技术的标准高达200余项,除了涵盖苹果生产各个环节的生产技术总规程外,对于除草、培土、投入品管理、栽培技术、水肥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果实采收等单一环节也有专门的标准进行要求。针对病虫害防控,地方和团体制定了60余项标准,其中DB21/T 1318.2-2021《果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第2部分:苹果》[10]规定了苹果树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要求。现行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中有关苹果气象灾害防控的标准有8项,包括霜冻和热害防控等方面内容。产后标准多为产品标准,包括苹果质量分级和地理标志产品标准。

表3 苹果产业相关的现行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分布

二、苹果产业现行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不及时在我国一项标准一般每隔3~5年复审1次,而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进步的标准应当及时修订或者废止。对收集到的544项苹果产业现行标准进行标龄统计,其中标龄在5~10年的有132项,10年以上的也高达100余项(见表4)。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标龄普遍偏长,其中国家标准GB/T 13607-1992《苹果、柑桔包装》和商业行业标准SB/T 10064-1992《苹果销售质量标准》[11~12]标龄更是长达30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苹果的品种有了更替,果园建设、田间生产技术、品质评价等也已发生巨大变化,老旧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既不能及时对应市场的需求,也无法对实际生产进行有效指导。

表4 苹果产业现行标准标龄统计 (项)

(二)特色产区配套地方标准少我国苹果种植区域广泛,目前共有24个省(区、市)有不同规模的苹果种植[13],其中有19个省(区、市)发布了苹果相关地方标准。渤海湾产区和黄土高原产区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积大,产业化水平较高,针对性地制定了苗木繁育、苹果种植和地理标志产品等一系列标准,标准化助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水平较高。近年来,新疆、西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宁夏等特色产区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山地苹果等特色果品满足了消费者多样性的市场需求。目前,这些特色产区标准制修订工作推进缓慢,标准数量有限,如四川作为西南冷凉高地苹果产区之一,苹果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10,但仅发布了3项地方标准;特色产区吉林也仅发布了5项地方标准[13~14]。针对这些特色产区的特色果品的生产环境、栽培技术以及产品品质评价配套标准供给量较少,不利于产区的苹果产业发展。

(三)全产业链各环节标准数量不均衡从全产业链角度看,现有苹果相关标准重心位于产中,数量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状态。苹果田间生产管理作为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标准数量总计达340项,约占标准总数的63%。其次为产后标准,共计115项,主要为产品标准和检验检疫标准,贮运保鲜、销售流通、检测方法标准较少。近年来,苹果加工新产业、“苹果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了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与苹果分拣分级、贮藏、加工、冷链物流和市场监测融合[15],但相关配套标准仍然空缺。产前标准数量最少,仅为89项,良种繁育、品种引进与推广等标准的缺乏不利于苹果产业高质量和高效益发展。

三、苹果产业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基础性标准制定,助推产业转型通过制定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基础性标准来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加快产业转型。针对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制定苹果新品种引种、苹果品种审定和品种推广通则等。针对下游苹果加工业的需求,完善苹果产品等级分类,制定加工用苹果分类与术语标准等。针对苹果电子商务的发展,制定电子商务基本术语、商品编码、信息描述、产品溯源标准等。

(二)推动关键标准研制,带动产业升级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期,要紧紧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部署,从苹果生产全产业链角度重新审视并加快规划布局。以绿色安全生产为重点,加强苹果矮砧密植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生物防治、节水灌溉、减肥减药、免套袋栽培管理等技术的采用[16]。以品质提升为重点,与时俱进地以可量化的理化指标、功能组分等品质组分含量为依据制定标准,加强质量分级标准关键技术要求参数的完善,促进鲁丽、秦阳、遥fk等优质新鲜食品种的推广,提升金红、青苹等一些适宜加工品种的利用。以智能生产为重点,开展基于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加快机械化生产的先进种植模式的规范。

(三)开展引领性标准研究,促进产业新业态发展新业态打破了传统苹果产业发展的单一模式,融入了新的生产、经营、营销要素,是我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地方和团体可根据实际需求,优先开展苹果生产服务、品牌建设等标准的制定工作。政府应根据苹果标准体系建设的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和普适性,围绕苹果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平台管理、销售商管理和服务商管理等关键要素[17~18],系统规划和构建标准体系,引导苹果生产企业和产业协会等联盟团体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标准研究,积极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

四、结语

本文对我国现行的苹果产业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苹果产业标准体系基本覆盖了产业链各环节,但仍存在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不及时、特色产区配套地方标准少、全产业链各环节标准数量不均衡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今后要加强基础性标准制定,并积极推动关键标准和引领性标准的研究,以促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苹果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16项新的涂料行业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