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莓等级规格标准比对分析研究

2023-02-18 14:21朱孟东李颜秘普建凤曲峻岭孙君茂朱大洲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3年1期
关键词:规格草莓子系统

任 潇 朱孟东 武 宁 李颜秘 普建凤 曲峻岭 孙君茂 朱大洲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近年来,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变,被誉为“水果皇后”的草莓逐渐“走红”。草莓是多年生蔷薇科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后被引入我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栽培种植[1]。草莓作为浆果类水果,色泽艳丽,口感酸甜,香气浓郁,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以及酚酸和类黄酮等活性物质[2],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3~4],深受消费者喜爱。

等级规格标准是衡量农产品品质、规范市场和标准化管理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撑[5]。因个体收入差异,消费者对草莓的品质要求和价格接受度不同,市场需求呈多元化态势,而传统的以品种作区分的凭量论价的销售方式已无法满足这种细分需求。因此,为提高草莓市场供需衔接能力和实现草莓经营的市场收益最大化,在以品种分价销售的基础上健全草莓等级规格标准体系势在必行[6]。

本文采用系统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草莓等级规格标准进行跟踪评价。以每个草莓标准体系为母系统,以规格、感官和理化3个指标为子系统,以不同性质为因子指标开展系统分析,结合对3个子系统及其因子指标的对比分析,综合评价草莓等级规格标准体系[7]。同时,拟对比分析国内外等级规格标准及市场分级情况,发现我国草莓等级规格标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下一步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改进方向和数据支撑。

一、我国草莓等级规格标准分析评价

截至2022年10月15日,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国农业食品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及食品伙伴网的数据显示,我国与草莓相关的现行有效标准共228项,其中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22项(包括农业行业标准13项、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7项、轻工行业标准2项[8]),地方标准171项,团体标准28项。经分析发现,草莓相关标准多与病虫检疫、生产技术规程等主题相关。在等级规格标准方面,目前发布的有农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尚没有国家标准,涉及产品标准、等级规格标准、绿色食品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等多个标准类型。本文选取农业行业标准NY/T 1789-2009《草莓等级规格》、NY/T 444-2001《草莓》和NY/T 844-2017《绿色食品 温带水果》以及省级地方标准DB32/T 1495-2009《草莓等级规格》、DB11/T 992-2021《地理标志产品 昌平草莓》和DB32/T 2622-2014《地理标志产品 黄川草莓》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标准中涉及等级规格的所有分级指标按产品规格、感官要求、理化指标3个维度(作为3个子系统)进行划分,并进行标准间分级指标的比对。分析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深层次内容分析方法,即基于对标准内容的理解,解读标准指标背后反映的深层次意义,将资料归纳总结为不同的节点,进而形成不同的评价指标[9]。

(一)草莓产品规格方面的分级指标对比分析将所选取标准的产品规格内容提取汇总形成表1,从而对不同标准系统的产品规格子系统进行分级指标因子的对比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6个母系统中,NY/T 1789-2009和DB32/T 1495-2009标准在产品规格子系统内将草莓分为大(L)、中(M)、小(S)3类,但涉及的因子指标一个为单果重,一个为横径(或长度);NY/T 444-2001标准将草莓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类;DB11/T 992-2021和DB32/T 2622-2014标准只对不同果型品种草莓的单果重给出基本要求,并未按产品规格进行分级;NY/T 844-2017标准则未涉及产品规格的相关内容。

表1 草莓产品规格方面的分级指标比对

(二)草莓感官要求方面的分级指标对比分析将所选取标准的感官要求内容提取汇总形成表2,从而对不同标准系统的感官要求子系统进行分级指标因子的对比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6个母系统中,NY/T 1789-2009和DB32/T 1495-2009标准在感官方面均将草莓分成了特级、一级、二级3个级别;NY/T 444-2001标准将草莓分成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个级别;除基本要求外,NY/T 1789-2009标准还涉及外观果形、色泽、完好度、碰压伤4个因子指标;NY/T 444-2001标准还涉及外观果形、色泽、碰压伤、畸形果实4个因子指标;DB32/T 1495-2009标准还涉及外观果形、成熟度、色泽、新鲜度、完好度、畸形果实6个因子指标。DB11/T 992-2021、DB32/T 2622-2014、NY/T 844-2017标准则未根据感官指标对草莓进行分等分级,只对基本指标作出统一要求,其中包括了外观果形、色泽等因子指标。值得一提的是,DB11/T 992-2021和DB32/T 2622-2014标准对草莓的口感作出了相关要求。

表2 草莓感官要求方面的分级指标比对

(三)草莓理化指标方面的分级指标对比分析将所选取标准的理化指标内容提取汇总形成表3,从而对不同标准系统的理化指标子系统进行分级指标因子的对比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6个母系统中均没有按照理化指标对草莓进行分级;NY/T 444-2001标准对草莓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酸量和果实硬度3项理化指标作了要求;DB11/T 992-2021、DB32/T 2622-2014和NY/T 844-2017标准对草莓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酸量(或可滴定酸)两项理化指标作了要求;NY/T 1789-2009和DB32/T 1495-2009标准均未涉及草莓的理化指标内容。

表3 草莓理化指标方面的分级指标比对

续表2

二、我国草莓市场销售等级划分

(一)我国草莓市场销售分级现状目前水果的销售市场主要分为线下市场超市和线上电商平台两种形式。线下草莓销售主要按照品种、规格大小和价格进行区分。批发市场等可零售的销售渠道,除品种外一般不会按照相关标准中的指标进行严格分级,所以会出现大小果混杂甚至掺杂差果等现象;较高端的生鲜超市一般采用预包装形式,将同一品种的草莓按规格大小、完整度等指标进行划分,将品质相近、大小相似的产品包装成一份销售。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草莓在电商平台销售的等级划分依据以品种和单果重、横径、纵径构成的规格大小[10]为主,几乎没有涉及感官和理化指标。

以品种分级来说,不同品种之间草莓的生物学特性、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都存在差异性[11],从生长特性、颜色到含糖量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含量均有不同[12]。国内草莓品种的第一等级是最经典的章姬、红颜、法兰帝3个品种[13],第二等级的主要有白心隋珠、红玉、越秀、梦香、天仙醉、妙香七、圣诞红、京郊小白等品种,第三等级主要是宁玉、黔莓一号。

规格大小方面一般常把草莓果实按单果重分级,其中一种分级标准为:一级,单果重>10 g;二级,单果重为6~9 g[14]。但由于草莓产业正由规模拓展阶段向品质提升阶段转型[15],对草莓品种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分级方式现在并不常用。根据调查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发现,目前草莓分级多分为特级果,单果重≥20 g,一级果,15~<20 g,二级果,10~<15 g,三级果,>5~10 g,5 g以下的果实不作为鲜食草莓出售,有些高档品种分级标准甚至会更高。但由于果实大小在品种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同品种分级的标准会略有不同[16]。而目前市场商家多按照单果重将草莓分为大、中、小果,但商家之间的划分标准并不完全相同,等级名称也不一致。

与此同时,调查发现,百果园创立了水果“四度一味一安全”的分级标准,主要分级指标为糖酸度、新鲜度、爽脆度、细嫩度、香味、安全性。按照上述标准,百果园的水果分为珍稀级、招牌级、A级、B级、C级,正常情况下店铺销售多以A级果为主,偶有少部分B级果品[17],不会出售C级果。这是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以口感和理化指标为主要等级划分依据的分级方式,不再是单纯依靠品种和规格大小进行分级。

(二)我国草莓等级规格标准与市场销售层面的分等分级指标比较目前市场上对草莓的分级多以品种和规格大小为主要指标,以感官评价的基本要求作为辅助指标,而标准分级则多以感官指标为主,同时也包括规格大小的部分。市场上与标准中的分级指标有重合,但由于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所以市场中完全采用标准分级方式的并不多,两者对于指标内容和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性(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线下市场分级以规格和品种为主要指标,电商平台分级以规格为主,规格方面的划分方式与NY/T 1789-2009标准有相似性但不完全一致;百果园果品分级与NY/T 1789-2009、NY/T 444-2001和DB32/T 1495-2009标准一样都是以感官指标为主,但与这些标准不同的是,百果园果品分级还包括理化指标方面的相关要求。

表4 草莓等级规格标准与市场销售的分等分级指标对比

三、国外草莓等级规格划分借鉴

美国和日本的农产品分等分级工作开始的时间较早,等级规格标准体系发展较为完善,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优化我国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和分等分级方式。通过分析《美国冷冻草莓质量标准》[18]和日本福冈草莓市场销售分级规则,以供国内完善优化等级规格标准时参考和借鉴。

(一) 《美国冷冻草莓质量标准》美国农业部制定的《美国冷冻草莓质量标准》中除了常规的分级要求外还有一套打分系统,这种打分系统目前在我国的等级规格标准中涉及较少,值得学习和借鉴。在《美国冷冻草莓质量标准》中,草莓尺寸大小并非衡量质量等级的主要因素,只在A级或优级中适用。该标准只涉及产品规格和感官两个子系统,共涉及因子指标6项,包括整粒直径、风味、色泽、缺陷、产品特性、打分项目(见表5~表6)。该标准制定了打分标准和要求,对各因子指标进行定量评分,从而将定性指标数据化。

表5 美国冷冻草莓产品规格方面的分级指标

表6 美国冷冻草莓感官方面的分级指标

(二)日本福冈草莓市场销售分级规则日本福冈县的甜王草莓协会根据草莓的大小、果型、着色等规格和感官指标制定了分级标准,将鲜食的甜王草莓分成了35个等级,果型好的为EX级,EX级又分了9个小等级,果型不太好的为G级,G级则又细分了26个小等级。分级好后采用保鲜盒和保鲜膜包装,包装膜上还要详细标注草莓的高架栽培(立体栽培)、产地、基地名等信息。分级包装后的草莓可供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进行购买,最好的草莓比最末等草莓市场售价高出3倍。

四、我国草莓等级规格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7项草莓等级规格相关标准和市场分级现状发现,我国草莓等级规格标准虽然数量不少,分级指标也较为详尽,但仍存在3方面问题。

(一)指标体系不够健全,缺乏数据指标我国草莓等级规格标准一般都涉及产品规格和感官要求两个子系统,且根据对子系统因子指标数量和涉及内容的分析可发现,目前感官要求子系统涉及指标较为全面,以外观形态、色泽等外部感官因子指标为主,一般可归纳为4~6类因子指标。但以理化指标这一子系统划分等级规格的标准较少,且与美国标准中的打分体系相比,国内标准的因子指标在制定时多为定性的文字描述,缺少具体的数据支撑和系统的打分标准。定量数据可以提高标准的科学性,使标准更加直观,在使用过程中会更加方便简洁。

(二)各标准间差异性较大,没有统一规范根据上述关于草莓不同等级规格标准之间的对比分析可发现,各标准之间存在分级数量不同、分级名称不同等差异,不同标准间规定的分级因子指标也不一致,要求的严格程度也不同。由于等级规格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不同人群会根据自己情况和利益选择或制定不同的标准,这会导致同类型标准数量多,不同标准之间出现矛盾点,缺少权威性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差异和矛盾甚至是误导消费者。

(三)分级指标与市场现状不匹配,制约标准应用通过对我国草莓等级规格标准体系与市场销售分级现状的调查对比发现,与市场销售草莓的等级划分情况相比,草莓等级规格标准中涉及的分级指标更加全面也更严格,但市场中能够按照标准要求应用于交易的并不多,缺少标准实施的约束规范和统一监管,易导致市场混乱。目前市场销售中就存在一定问题,如对大中小果规格的划分出现了等级混乱和商家虚假销售宣传等问题,特别是电商平台;同时,由于等级上的区别,也导致了草莓价格上的差异巨大[19]。

五、加强我国草莓等级规格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等级规格标准研究的组织保障草莓等级规格标准体系的研究与跟踪评价,涉及范围广、部门多,既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单位统筹安排、协同推进,分工明确,尽量避免冲突现象,增强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同时,开展草莓等级规格标准体系研究与跟踪评价时,应借助已有的标准制定研究基础和经验。

(二)提高标准制定和监管的科学性、协同性草莓等级规格标准要综合考虑草莓生产主体,力求反映和突出当前我国草莓产业供给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定和修订标准时要针对市场和现有检测技术,合理选择分级指标,对于过时标准和指标及时更新,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各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对指标的选择和设定尽量保持协同性,避免不同标准间出现矛盾和不通用问题。建议各标准建立效果反馈、标准跟踪评价信息化平台,面向相关主体和社会公众征集反馈意见。同时,标准制定时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充分考虑未来我国草莓产业供给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需求。

(三)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合理制定标准制定草莓等级规格标准不仅要包括规格大小、外部感官等特征,还可以与草莓营养品质的评价体系相结合,更多地涉及草莓的内部理化性质。采用科学的指标和数据描述来评价草莓品质,增加定量数据在分级指标中的占比,增强标准等级划分的客观性。草莓等级规格标准的制修订需要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模式、草莓产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质量评价和等级规格的标尺。

猜你喜欢
规格草莓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闭月羞花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山钢日钢1.2mm极限薄规格带钢的生产实践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草莓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
彻底撑握8大关键词 看懂规格买液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