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

2023-02-18 09:45张健军吕大城李祠龙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间盘病程

方 勇,张健军,吕大城,李祠龙

(1.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盐城 224003;2.东台市中医医院疼痛科,江苏 盐城 224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腰椎间盘处软骨板、髓核等发生退变,对机体的神经根、马尾神经等形成压迫,致使患者出现下肢麻木、腰疼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临床上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常实施手术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疼痛,具有一定效果,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术后存在复发情况,这也是影响患者手术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1]。对于术后复发的患者,通常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而由于患者术后局部瘢痕形成,硬膜发生纤维化,因此二次手术难度大,部分患者预后不佳,也增加了家庭的负担[2-3]。因此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关的措施积极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给予患者一定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 症》[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肌力测试、感觉测试,并结合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诊;均于本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者;临床资料完整,无欠缺者等。排除标准: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有明显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者;有腰部手术史者等。所有患者于术后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根据患者疾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6例)和未复发组(64例),其中复发的判定标准为:手术治疗后,原手术节段部位或对侧腰椎间盘突出。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和观察指标①对所有患者手术前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饮酒、吸烟情况,椎间盘突出类型、病变节段、椎间盘退变等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5],以及手术节段矢状面活动度(sROM)、椎间盘高度指数(DHI)、小关节方向性(FO)、小关节不对称性(FT)、总胆固醇(TC),其中椎间盘退变等级依据磁共振(MRI) Pfirrmann标准[6]在患者入院经医学影像学检查后进行评价,分为Ⅰ~Ⅵ 6个等级,等级越高则患者椎间盘退变的程度越严重。VAS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sROM、FO、FT、DHI为患者术前进行X线片检查时的测量结果。TC的检测方法:术前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72221042,型号:LABOSPECT 008 AS]进行检测。②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经S-W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复发组中年龄≥ 50岁、有糖尿病、病程≥ 4年、BMI ≥ 25 kg/m2、饮酒、吸烟、椎间盘突出类型为突出型、手术时间≥ 80 min、术中出血量≥ 200 mL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未复发组,sROM、FT显著大于未复发组,DHI显著高于未复发组,FO显著小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1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50岁、有糖尿病、病程≥ 4年、BMI≥ 25 kg/m2、椎间盘突出类型为突出型、术中出血量≥ 200 mL、吸烟,以及sROM偏大、DHI偏高、FT偏大、FO偏小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573、2.399、1.853、2.123、3.136、2.588、2.502、2.309、3.463、1.863、1.809,均P<0.05),见表2。

表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主要为患者在经手术治疗的6个月后再次出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现象。当患者疾病复发后,再次手术风险较大,通常需及时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治疗,会加重患者的临床痛苦,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严重影响[7]。故临床有必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以避免其发生。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50岁、有糖尿病、病程 ≥ 4年、BMI ≥ 25 kg/m2、吸烟、椎间盘突出类型为突出型、术中出血量≥ 200 mL,以及sROM、FT偏大、DHI偏高、FO偏小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与邢朝辉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随年龄的增长,患者自身各项身体机能减退,对于手术的耐受程度降低;病程较长的患者病情通常较为严重,髓核内蛋白多糖含量及水分减少,术后纤维环愈合更为缓慢,一旦有轻微应力作用下,容易导致术后复发;而对于BMI≥ 25 kg/m2的患者,多存在皮下脂肪较厚的情况,其手术治疗的难度大,自身腰椎的负荷也较大,使得疾病治疗后易于出现复发。因此临床应该在明确诊断疾病后,尽早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同时术后不要过早负重,需在医师的指导下适量进行针对性的运动和功能锻炼,减少高能量食物的摄入,控制体质量,以促进术后腰椎稳定性的恢复,避免椎间盘再次突出,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改善预后。

高血糖对机体椎间盘的正常血供有一定影响,使得术后纤维环的修复受阻。吸烟可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复发风险,主要是烟草中的尼古丁物质可诱导椎间盘的退变,使得纤维胶原出现改变[9]。因此临床需要指导患者术前进行积极的血糖控制,加强宣教工作,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注意合理膳食,加速术后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以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复发风险。

对于椎间盘突出类型为突出型、术中出血量≥ 200 mL的患者,其普遍病情重,在手术时处理较为繁琐,手术操作的时间长,失血量大,对机体的损伤更为严重,使得术后恢复较慢,故而在术后恢复期间进行活动时易出现复发现象。因此临床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应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更具有优势和适合患者的手术进行治疗,促进患者的术后尽快恢复,降低复发率。腰椎小关节作为脊柱三关节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脊柱有着重要的影响[10],对于sROM、FT较大,DHI较高,FO较小的患者,其可能会出现机体脊柱三关节复合体不平衡的现象,进而使得椎体两侧在术后恢复期间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不一,导致椎体偏离正常轨迹,致使疾病复发,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在手术期间需进行必要的纠正,促进腰椎运动生物力学的恢复,改善脊柱的不稳定性,以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风险。

综上,年龄≥ 50岁、有糖尿病、病程≥ 4年、BMI≥ 25 kg/m2、吸烟、椎间盘突出类型为突出型、术中出血量≥ 200 mL,以及sROM、FT偏大、DHI偏高、FO偏小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采取相应干预策略来预防术后复发,改善患者的 预后。

猜你喜欢
椎间盘腰椎间盘病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