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奥凯
又是一年元宵节。我看着街上各种各样的灯笼和那些挑着灯笼结伴而行的孩子们,陷入了温馨的回忆之中……
那一年,我7岁。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没有回家过年。元宵节的前一天晚上,小伙伴们的手中都提着一个别致的手工灯笼,那材料和样式各具特色,红红的蜡烛一闪一闪,煞是誘人。
我当时羡慕极了。但我清楚地知道,爷爷身体不好,长时间卧床,不可能给我做灯笼。
第二天,整个上午我都是无精打采的。吃过午饭,我还是同往常一样出去玩了。
意外的是,晚饭后爷爷神秘地从背后拿出一盏我梦寐以求的手工灯笼!
那灯笼太别致了!用铁酒盒的底做基座,并进行了加工,将酒盒的四面展开,形成翅膀状,那边沿还特地卷下去——更好看,也更安全;在基座上面,是一个圆肚形的酒瓶去掉了底,罩住基座上那红红的蜡烛特别好看;两根细铁丝穿过酒瓶的瓶口,并牢牢地系在一根光滑的木棍上……
“哇!太漂亮了……”我激动地抱住爷爷亲了一口,就拿起这“专利灯笼”一溜烟冲出家门,连爷爷手上的伤口也没看到。那一晚,我在小伙伴面前出尽了风头……
事后,听奶奶说起爷爷做灯笼的过程,我眼前不禁浮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迈着不太方便的腿脚,寻材料,找工具——只为给他的小孙子做一个灯笼!
想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落了下来……
10岁那年腊月,在外务工的父母回来了,那时,电动的灯笼流行了起来——会闪、会唱、不怕摔。
我看着别的小朋友晚上挑着一盏“高级”的灯笼,心里很失落,和妈妈闹着想要一个新式的。
那天是阴天,没有月亮。不巧的是,刚出村口不久,电动车的大灯也坏了——路上一片漆黑。妈妈没有掉头,而是继续前行。从我家到镇上有2公里,妈妈凭感觉一路摸索,买回了一盏最新式的灯笼。
到家后,我才想起妈妈平常最怕天黑走夜路了。
我回过神来,转身去寻找那两盏灯笼。但爷爷做的那盏早就遗失了,妈妈买的那盏满是灰尘,静静地躺在角落里。我拿起擦净,端详起来……
这灯笼,是我心中珍藏的永恒的爱……
【河南民权县人和镇第二中学】
点评
本文用两盏元宵节的灯笼传达出浓浓的亲情,细腻生动,质朴流畅。爷爷托着病体为爱孙做手工灯笼,妈妈为了“我”,将所有的惧怕置之度外。情之浓深、爱之真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的心理描写恰如其分,烘托了人物情感,突出了中心,细节描写更是出彩,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徐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