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篇学写作之欲扬先抑法

2023-02-17 09:04陶明星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书箱黑发老者

陶明星

欲扬先抑指想要发扬、放开一样事物,就得先压抑、控制这种事物;或者说,在表扬、褒奖一样事物前,先批评、贬抑这种事物。运用这种方法写作,切忌平铺直叙,要欲擒故纵,在叙述中,使作者的感情抒发得更加全面、具体,突出人物形象或事物特征,让读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左读经典

1.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夏日的月光,流泻在空中,你抓一下,手上就像有满把的膏脂;秋天的月光,像平镜般的湖水,又如古琴弹出的声音;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上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那团月亮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洁而不耀眼,清澈中散发着温热,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默无声息地燃烧着。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节选自迟子建《燃烧的月亮》)

2.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地,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呵!

……

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彻,宛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平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节选自冯骥才《白发》)

◆赏读

片段一,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与下文所写的春夜满月的景致形成对比,突出了燃烧的月亮所创造的生机和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月的喜爱与赞美。

片段二,面对自己的白发,“我”痛惜青春难再、衰老不可抗拒;而老者“蓬松柔和,光明透彻,亮如银丝”的白发让“我”心生羡慕。作者运用欲扬先抑法,将白发比作“落叶”“枯草”,后来转变认识,将白发比作“芦花”;又运用对比的手法,使自己对衰老的抗拒和老者的坦然心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整个心理变化过程呈现出来。

◆借鉴

写作中运用欲扬先抑法,大多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或凸显景物特征。所以不管是“扬”还是“抑”,在艺术表现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都是为了刻画人物、凸显特征、表达主题而服务的。

构思时,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的。因此,對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应重在后“扬”。

运用欲扬先抑法行文,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围绕中心选材,抑和扬的材料在对比中要鲜明强烈。

二、要注意抑扬的尺度和详略。以写人为例,抑什么:外貌、习惯、态度,但不要触及人物的品质。扬什么:人物的精神品质。抑的部分略写,扬的部分详写,一般是抑少扬多,先抑后扬。

三、以对人或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线索时,一定要注意“变化”这两个字,一定要写出转变的过程(触发点)。

四、注意表达。描写人物时,要综合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叙述事情时,要凸显事情的波澜;描绘景物时,要将景物最突出的方面写出来。

右写作文

名著的魅力

◎陈雅雯

月黑风高,我,一个自诩的“小书虫”,悄悄打开了姐姐视若珍宝的小书箱,翻出一本《红楼梦》。封面,一个女子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笑非笑含情目,娴静如娇花照月,手执一卷书,倚栏沉思,窗外隐约有一丛幽竹。凭我对这本书的粗浅了解,心想:这林黛玉为啥整天哭泣?哪儿来这么多眼泪呢?

喜欢玄幻小说的我,毫不犹豫地把这“哭宝子书”扔在一边,翻找起自己中意的书。

姐姐推门进来,看我一脸慌乱,狐疑地盯着我,“翻我书箱了?”

“就随便看看,也没什么好看的书!”我有点心虚道。

姐姐连忙打开书箱,发现里面的书都翻乱了,《红楼梦》被折放在最上面。她不满地白了我一眼,把箱子里的书拿出来,小心地把《红楼梦》的封皮抚平,放在最下面,狠狠地瞪着我:“下次别碰我的书!”

长大后,看厌了四海八荒的神魔大战,纷繁的玄幻世界已不能容纳我那颗渴望探索的心,于是,我一头扎进了名著阅读的海洋。

见我破天荒地地拿起一本《红楼梦》,姐姐像是看到了迷途知返的羔羊,诚恳地对我说:“《红楼梦》挺好看的,我相信你定会喜欢上林黛玉的!”

一个暮春时节,“花谢花飞花满天——”我刚吟出第一句。“红消香断有谁怜?”冷不丁的,姐姐在一旁悠悠地接出后一句。

我赶紧翻到自己折起的地方,找到“海棠诗社”黛玉夺魁的《菊梦》诗,挑衅地冒出一句“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姐姐一脸得意地接出后几句:“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那一刻,我对姐姐由衷地生出万丈敬意。

拉上姐姐,翻开《红楼梦》,我们津津有味地讨论起林黛玉这个人物来,一番唇枪舌剑后,姐妹俩达成了共识,黛玉的确是一个“妙人儿”。也许,她不及薛宝钗那般机智善变,不及王熙凤那般泼辣能干,不及史湘云那般娇憨可爱……但她的卓尔脱俗,她的诗性才气,让人倾慕,让人叹服。

就这样,我乘着阅读的翅膀,在竹简木牍间,在册轶长卷里,读过千年,阅过沧桑,追逐流光岁月里的文化魅力。

【安徽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

◆点评

小作者以自己阅读《红楼梦》的经历为主线,饶有趣味地展现了自己通过阅读深刻理解书中人物的过程。文中多处运用欲扬先抑法来推进情节。第一组:“抑”,起初对林黛玉这个人物抱有偏见;“扬”,通过深入阅读,理解了人物形象。第二组:“抑”,姐姐认为“我”不懂《红楼梦》,不允许“我”乱碰她的书;“扬”,姐妹共读共议《红楼梦》。

在“抑”与“扬”之间,以“我”的阅读转变为契机,巧妙地搭建了从“抑”到“扬”的桥梁,较好地凸显了习作主旨。

猜你喜欢
书箱黑发老者
爸爸的书箱
最可爱的老者
“随意书箱”
“随意书箱”
黑发巧养护
老者堪当大任
“行走的书箱” :用7天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街边老者弈(外二首)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妈妈的黑发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