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过年”“云庙会”背后的文化变迁

2023-02-17 08:2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年味热点文明

聚焦热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以及文化形态的变迁,人们也在思考和探讨:如何让传统年味不被遗忘?如何在留住传统节日民俗的同时,创新开发出更符合现代人生活实际和精神需求的过年新方式?

【热点1】

近年来,数字化内容与传播技术广泛应用,新型过年方式不断涌现。比如,短视频平台往往会在过年期间推出新年订制的全家福、拜年拍摄模版,通过便捷易学的操作界面,让人们可以“一键”向远方的亲朋好友表达思念或送上祝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生活创造了许多新年俗,让“云过年”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不少互联网平台也开始关注传统年俗文化的传播。近日,“云庙会”活动展开,邀请知名历史人文学家讲述年货、拜年、家宴等年礼年俗,邀请民乐音乐人用民族器乐带给观众高质量的视听享受,集合众多非遗手艺人制作不同寓意的兔子工艺品,接力直播全国多个区域绚丽多彩的“社火大宴”……

解读

随着数字化媒介和内容技术的发展,这些过节期间的重要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立体,在创造大量新民俗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传统民俗的全新包装与演示,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年味。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现代化进程,但文化之根更需精心呵护。“云过年”“云庙会”等新形式突破了原有空间、时间的限制,把传统习俗与现代元素以年轻人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开来,年味因技术和内容的多样化演绎而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深入人心。

【热点2】

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中国年带来了新气象。“云旅游”“云灯会”“云冰雕”“云拜年”“云祈福”……许多地方和媒介平台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示春节文化场景,极大丰富了我们的休闲娱乐和精神生活。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5G技术的使用、网络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不断升级,无人机、人工智能机器人、VR、AR、元宇宙等新兴技术投入应用,这些使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片段都能被实时记录,人生的每一个感动时刻都能即刻共享。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弊端。有研究显示,成人每天查看手机60至110次。有些人甚至除了睡觉,全天泡在网上。机不离手、机不离身,使不少人成了“低头族”;精准画像、算法分发的内容传播,制造了束缚人们的“信息蛛网”;短视频、朋友圈成为“信息瓜子”,一刷就是几个小时。

解读

今天,对于过年,“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成为过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变成现实。但虚拟世界的便利,也带来生活世界的疏离。小小手机,六寸空间,塑造了人们几乎全部的生活世界。许多家庭成员身处一室却相对无言,唯有默默刷手机;屏幕成了将人与人隔离开来的坚固壁垒。

【热点3】

三星堆新年大典时隔3年再次重启,新成昆线迎来首次春运,全国首个“福”文化主题街区在福建福州亮相……此外,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布了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共有74个活动地点入选。红红火火的“村晚”融合了众多趣味十足、参与感极强的年俗活动,贡献了民间的智慧与喜庆。做馍馍、贴年画、唱山歌;铿锵鼓点、腾跃狮舞、欢快秧歌,由南到北,从西到东,传承年俗、渲染年味的活动比比皆是。他们坚守着传统年俗的“根”与“魂”,又融入了时代特质的“形”与“神”,聚人气、汇人心,激发了人们的文化共振与情感共鸣。

解读

春節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血脉记忆,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仪式感”,是对一年辛劳的回望与总结,是对美好未来的祝福与希冀。岁月多有颠簸,美好如约而至。农历新年在热闹的氛围中,在升腾的烟火气中,在美好的期盼与祝福中到来。

【热点4】

农历新年来临之际,首都文明办向北京市民发出《2023年文明过大年倡议书》。其中提到,除旧布新过大年,在打扫房屋时,不妨让楼道和社区也“美美”;团圆和睦享亲情,既然是与家人共贺新春,那就让手机都“歇歇”;绿色节俭重环保,吃年夜饭时,让盘子里都“净净”;文明守序筑平安,无论聚餐还是游玩,安全的弦再“紧紧”。喜庆而欢乐的春节假期里,市民以文明的言行举止,呵护着这来之不易的新春热闹劲儿。

解读

随着时代跃迁,过年的具体方式也在改变,但“年”的文明属性始终未变。春节向来是展示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窗口,也唯文明举止最能诠释春节的核心价值。

猜你喜欢
年味热点文明
热点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请文明演绎
馒头里的年味
漫说文明
热点
海坛年味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结合热点做演讲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