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德星(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人民政府 山东 泰安 27140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广大人民温饱问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快速推广,农业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过渡。在市场化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不仅要提高竞争力,还要满足区域个性化的需求。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农业科技化,将智能化技术广泛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结合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平台、智能机械等,对农业生产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可大大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缓解当前农村地区劳动力缺乏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2]。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近些年在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积极推进智能化,《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提到了该省智慧农业的发展情况,2018年山东省《关于加快全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了2022年该省智慧农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产业融合发展、服务高效便捷。经过多方面努力,目前山东省的智慧农业初具规模,但是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山东省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山东省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具有可行性的创新路径。
智慧农业生产的重要特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1]。在便捷的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智慧农业在市场需求实时信息的获取方面更加准确、高效,能够精准地结合市场上广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就未来农业生产做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决策[2]。
全面系统规划特征,即通过在智慧农业中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智能决策技术等,实现农业全过程的系统规划以及管理一体化[3]。
通过在智慧农业生产中应用数据采集感知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实时监控,做到生产全过程记录,后期溯源有据可查[3]。
在智慧农业中,种植农作物、养殖畜禽动物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这是其与传统农业的最大不同。智慧农业的发展以推进农业多元化发展作为最终目标[4]。
山东省目前各县市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存在较大差异,除此之外还受到土壤条件差异大、生产规模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影响。通过农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长势科学地开展监控工作,并结合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管理中的肥水运筹、施药等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还可依托监控的数据对农作物产量做出精准预测[2]。近些年,山东省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快速发展,趋于完善,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推进了智慧农业的发展。
当前山东省智慧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的数量逐年增加,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示范上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的逐渐开展和实施,智慧农业产业链中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批农业新产品脱颖而出,对智慧农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山东省一些区域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够,现代化的农机设备应用很少,有的区域田间道路不仅狭窄且毁损严重,遇到雨雪天气则积水多,影响农机的通行。有的区域农机主要为播种机械,其他环节的农机装备应用少;有的区域灌溉设备还停留在过去的简陋沟渠,一些节水高效设施如滴灌、喷灌等(图1)未得到推广。整体来说,山东省智能化农机设备在市场上的投放量不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价格偏高,政府补助相对偏低,小规模经营的企业或者农户购置能力有限。
图1 智慧农业中应用的高效节水滴灌设备
山东省智慧农业的发展整体起步晚,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短缺等问题,高端的设备及技术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普遍推广。智慧农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且短期内以投资为主,难以立刻获得收益。目前我国各地建设的大型智慧农业现代产业园,其投资、引导建设主体多为政府,由于效益不明显,导致社会上的经济组织不愿意在智慧农业的建设上投资,这种政府参与、多元化投资机制未建立的情况不利于智慧农业的长远发展。以泰安为例,当地冬季外界气温低,智能化温室的生产中需要较大的能耗,且需要配置高端化的智能设备,成本相对于传统农业要高,长期运转不仅导致很多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难以继续维持,还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1]。
智慧农业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不多,且科研单位、企业、农户之间未建立紧密合作的机制,致使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智慧农业成果仅在实验室内应用,市场上推广应用少,转化率低[2]。
近些年,山东省在粮食作物、蔬菜设施栽培中的智慧农业推广力度较大,但是目前技术标准不统一,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技术规程,不同批次的产品也无法实现品质一致,因此需要提高智慧农业推广的标准化程度。以蔬菜设施栽培为例,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建设相对完善的作物有黄瓜、番茄等,还有很多作物品种缺乏标准化规程,影响智慧农业的发展进程[3]。
当前智慧农业在山东省发展起步的时间短,发展规模不大。各地农业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智慧农业技术的本地化工作,需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4]。
当前山东省各县(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务工人员以老人、妇女居多,整体学历水平以及对新型农业技术掌握的水平不高,加上近些年来大数据、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快速推进,农业生产中缺乏大量的信息化人才,难以为智慧农业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技术与信息技术支持[3]。
山东省应该结合各县(市)的实际,加强对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确保科研方面经费充足。推动产学研,将科研机构、农业企业、高校的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加大攻关力度,着力研发智慧农业中的关键技术,并确保落地实施。持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农业相关技术的宣传,包括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充分发挥农技人员与农户经常接触的优势,鼓励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农业智能化机械及物联网技术。针对农民在实际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基层农技人员要积极予以解决,并将一些难解决的问题向上汇报,通过农业科研机构的不断完善、改进,将科研成果的效益最大化,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应用。
智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前期需要投入的经费多,包括购买设备、运营等,且短期内效益不明显。对于农业生产者积极性不高等情况,政府可通过发布相关补偿和激励政策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利,引导其创业积极性,也为智慧农业前期的建设给予一定的支持。对于智慧农业生产中需要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成本低、可靠性高、功耗低、环境适应性好的设施,需要在研发及推广力度上予以强化,并适当提升农机的补贴标准,为相关设施从示范区走向田间地头创造条件,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农业智能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过渡,在此过程中,人才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部门应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当前智慧农业发展中需要大量物联网专业技术人员,可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愿意投身智慧农业并且技术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对智慧农业发展中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引进及培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对于经济效益明显、运营良好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要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通过培训、示范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户进行观摩,以提高农民对智慧农业具体涵义、发展广阔前景的认知。培训工作的形式要求多样化,并结合智慧农业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包括田间课堂、在线课程、固定教室等,培训课程的内容要求涉及智慧农业的全产业链各环节[5]。具体培训内容应与当季农作物相吻合,以确保培训的技能能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实际。结合山东省农业高校、科研单位的资源优势,在政府教育培训的规划中将新型农民继续教育培训纳入其中,为山东省农业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建立长效机制。
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智慧农业的发展是必由之路。针对当前山东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政策方面的研究,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智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整合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