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内生乡村产业振兴模式探索
——基于陕西省佳县红枣富民战略的调研

2023-02-17 12:23何天怡
经济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佳县内生红枣

●何天怡

一、引言

农村可持续发展究竟应当依靠外部力量还是内部力量?这一问题衍生出了学术界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取向——“外生发展理论”与“内生发展理论”。外生发展理论和内生发展理论具有鲜明的立场差异,基于不同的发展假定和发展倡导,塑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农村政策风格,更加使得农村社会发展长期陷入“发展二元论”。然而在现实中,乡村的发展既不能完全依靠外部力量注入,也不能完全依赖自身资源而孤立发展,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内外部因素结合的作用效果。

Ray(2001)在内生和外生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内生发展理论”,指出地方发展“纯粹”依靠内部资源是不可行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相互交织融合才是理性策略。新内生发展理论着重强调了农村发展既需要扎根本地实际,同时也要与外部力量相交互的特质,重视内部与外部的动态联结、地方与超地方的有机整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2020年,我国已经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但许多研究表明,中国脱贫攻坚巨大成效的取得,主要以政府推动下的外力作用为主,包括政府政策支持、财政与金融投入、企业和社会各界帮扶等,有的甚至是不计成本的投入,反映出脱贫攻坚中的内生动力普遍不足。而且,农村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不均衡,特别是脱贫地区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依然突出。

在乡村振兴的诸多内涵要求下,产业振兴是新内生发展理论集中运用的领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需要激活本地资源主体等内源优势,又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和政策制度等外部助力。本文从乡村社会发展的新内生发展理论出发,以陕西佳县的红枣产业为例,从激发内在活力和融合外部资源两各方面对新内生乡村产业振兴模式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新内生乡村产业振兴改善提升的对策建议。

二、新内生乡村产业振兴的模式分析

本研究以2022年7月—8月清华大学“思源计划”第二十一期“本土情怀”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深入陕西省佳县,走访了10个政府委办局(院)、12家企业及金融机构、9个村及社区,召开了12次座谈交流会,通过实地调研和半结构化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并辅之以政府官方网站、内部报告等二手资料,对佳县红枣富民战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

佳县红枣产业是一个新内生乡村产业振兴模式的典型案例。新内生乡村产业振兴模式要考量内生性要素和外生性要素的共同促进作用(如图1所示)。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要激发内在活力。内在活力主要包括本地传统优势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和主体的广泛共同参与(人力资源)。激发内在活力是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表现为农村内部参与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另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要融合外部资源。外部资源主要包括社会资本(非政府力量)和政策制度(政府力量)。融合外部资源是激活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内生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

图1 新内生产业振兴模式图

(一)新内生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活力激发

新内生产业发展是在内生发展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其核心要义是激发乡村产业内在发展潜力,因此以地方资源和地方参与为前提。具体来说,激发产业内在活力要从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两方面入手,发挥自然资源优势,选准特色产业;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调动主体广泛参与。

1.发挥自然资源优势,选准特色产业。佳县紧紧围绕自然禀赋和社会资源优势,选准特色优势产业。一方面,立足现有土地、气候、环境等自然资源优势选产业。佳县土壤主要为黄绵土,土层深厚,渗水与保墒性能好,土壤中富含大量矿物元素,适宜发展山地果产业。佳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具有昼夜温差大、平均日温差11.4℃等果树生长优势。果树生产区没有大型工矿企业,环境无污染,符合有机、绿色果品的产地要求。另一方面,发挥传统社会资源、产业基础相对优势定产业。佳县红枣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佳县红枣因皮薄肉厚、核小个大、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而驰名。北京《同仁堂志》记载“葭州(佳县古称)油枣入药可医百病”,是天然滋补珍品。2013年“佳县油枣”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泥河沟千年古枣园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调动主体广泛参与。乡村内部主体认同并广泛参与,是新内生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佳县有意识地培育了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头企业和带头村,通过“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村民广泛参与入股项目或经营主体。例如,佳县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20个乡镇成立乡村振兴商会,表彰葭州乡贤模范等36人,积极引导乡贤回归、人才回归和人气回归,助力乡村振兴。如企业家曹永旺成立佳县一隆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并以保底价收购,累计带动9000多户农户(脱贫户3400多户)年均增收2000多元。五妹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力推动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经营,2020年以来助农订单销量720吨,辐射周边3个乡镇11个村,其中贫困户192户共532人,实现增收180万,人均3383元。

(二)新内生乡村产业振兴的外部资源融合

新内生乡村产业发展在充分激发内生动力的基础上,要有效整合利用内外资源与市场联系,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获取外部资源,充分将内部发展系统与外部的网络有效链接,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具体来说,融合外部资源的非政府力量,主要是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打造“产加销”一体的产业链条以及创新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融合外部资源的政府力量,则是利用政府贴息贷款资金扶持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政策安排。

1.与社会资本合作构建“产、加、销”一体的产业链条。佳县红枣富民战略围绕激发内生动力,统筹整合利用内部外部资源,以提高附加值、拓延上下游产业链价值链为重点,推动构建“产加销、多点支撑、全面覆盖”产业体系。

一是在红枣生“产”上下功夫。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流转经营枣园新模式,促进红枣种植标准化、集约化。在沿黄滩水地拓展有机红枣基地建设,推广嫁接“佳油1号”红枣新品种。鼓励群众通过枣粮(红薯、芝麻、花生等)间作、林果搭配以及林下养鸡等方式,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型生产经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在精深“加”工上狠发力。提升红枣错时精深加工技术,引导加工企业在枣色泛白时收购青枣,开展蜜枣加工;在枣色全红时采摘红枣,开展紫晶枣加工。近年来,全县新建成红枣规上加工企业12个,能够生产出红枣干制品、冰酒、红枣酵素等16种产品。三是在产品“销”售上做文章。依托佳县供销社、枣业专业合作社等机构推广“企业+基地”订单模式。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等10家单位定购了402万斤鲜枣,价值3000万元。27家佳县企业参加2022年黄河文化旅游节展销活动,签订购销协议21个,销售额6223万元。在江苏、河北等地开设佳县农特产品专卖店,在佳州大酒店、兰花花酒店打造佳县农特产品消费帮扶专区;利用陕西秦食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销售渠道开设特产专柜;打通与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等商家合作;在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开设佳县红枣专卖店,多渠道破题解决红枣“卖难卖贱”问题。

2.与社会资本合作创新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佳县围绕建设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充分发挥佳县“中国枣乡”“东方红故乡”的独特资源优势,引入工商资本,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与江苏扬州广陵区协作,学习借鉴其建设食品产业园的经验,用好配套的苏陕合作资金,新建标准化厂房11333平方米,用“搬不走的厂房”组织精准招商,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3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安置就业500余人,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将得到显著增强。充分利用沿黄自然风光资源优势,结合佳县民俗文化传统,深入挖掘红枣文化,举办“红枣文化艺术节”“红枣采摘节”等活动,深入推动沿黄休闲观光、森林康养旅游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3.用好“863”金融帮扶政策优势。即用好8家省级金融定点单位帮扶政策,发挥好“银行、保险、信托、期货、担保、财政贴息”6种金融工具效能,促进红枣等产业“风险、资金、销路”3大难题的解决,实现产业发展和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双赢。开展红枣综合保险项目试点,为佳县沿黄区域1万亩枣林提供风险保障1.8亿元,有效缓解红枣产业面临的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两大风险。通过“银行支持+保险兜底”,加强了全县枣园质量管理,提高了红枣品质,防范风险,缓解枣林撂荒现象。仅2021年,就为12个村、6个合作社挽回经济损失120万元。创新开发榆林首例枣产业专项融资产品——“葭州红枣贷”,降低银行贷款门槛和企业融资成本,为3家合作社提供财政贴息贷款300万元。

4.把准农村产业制度改革的政策风口。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乡村产业振兴的成色和质量。为此,佳县抓住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风口,通过“三变+特色种养业”“三变+农产品加工企业”“三变+乡村旅游”等推进农村产业振兴。明晰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20.44亿元扶贫资产产权归属,从严管护保障农民和集体的长期效益;鼓励各村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将集体资源经营权依法合规入股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承接主体,建立股份联结机制;合理统筹农业农村财政支农资金,引导其入股“三变”项目或经营主体;支持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闲置房屋等入股经营主体享分红,拓宽收入渠道。通过“三变”改革,全县32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从松散到规范、从零收入到700多万元的华丽转身。

三、新内生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提升

新内生发展模式的终极目标既非优化外部支持,也并非单一促进地方行动,而是在开放的发展进程和既有的关系环境中不断推动地方价值最大化,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佳县推进红枣富民战略的实际来看,新内生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困境:一是人口外流严重、乡村振兴劳动力不足;二是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应用缺乏人才;三是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定价机制,物流产业链、信息共享、金融服务等都很欠缺。

深化红枣富民战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新内生产业模式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实施乡村人才引进、人才回流与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政府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多种形式为乡村引才引智;搭建创业干事平台,畅通职业上升通道,让乡村成为各类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和个人抱负的大舞台。实施农村人才“回引工程”,设立创业孵化园,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吸引“外流”人才回乡创业。围绕产业发展链条,举办“生产企业+培训机构+劳动力+销售企业”的农业技能培训,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的技术人才。加大对职业教育及培训的政府购买服务,助推农民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强化产业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培育区域性红枣交易市场,形成发现价格、稳定价格、提升影响力的载体与机制。打造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平台,引导大型批发市场向下游延伸,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供销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电子商务中心、智能快递分拨转运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等服务设施,有效整合以红枣为主体的特色农产品物流。全面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健全病虫害防治、农机租赁、农资供应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农业科技应用覆盖面。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协作,开展红枣裂果、疫病防治、红枣饲料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更多的红枣产业科技成果落地。三是集成配套产业政策。按照“有为政府”加“有效市场”方式,出台系列扶持枣农枣业的优惠政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向红枣产业;择优选择中小型红枣加工企业进行政策扶持,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予以专项贷款,支持中小企业产品设备升级改造,提升红枣加工质量;每年投入研发技改专项资金,促进佳县红枣产业的技术创新;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模式,推动承包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有效缓解因枣农、枣企抵押物不足而不敢放贷的矛盾,切实建立佳县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佳县内生红枣
佳县文化馆:非遗传递爱心 消费助力振兴
《黄河过佳县》
一颗大红枣
快乐佳县人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佳县找回“佳米驴”
我爱家乡的红枣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