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朝暮
2023年1月,我们迎来小寒和大寒节气。在这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预防各种冬季易发的疾病呢?牢记下面“三个五”,一起安稳度过寒冷冬季。
护好
五个部位
护好头
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在寒冷时节,如果不戴帽子,体热会迅速从头部散去。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护好颈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脖子一旦受寒,便可能引发血管收缩、肌肉痉挛和神经水肿,诱发颈椎病或让原有的颈椎病雪上加霜。让脖子不受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围条围巾或者穿高领衣服。
护好腰
中医认为,腰乃肾之府,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是人体重要的健康敏感区。除了衣着保暖外,也可通过按摩缓解受凉带来的不适。双手快速揉搓,把手掌搓热后捂在后腰上,同时双手转圈按揉,温暖腰肾。
护好鼻
气温骤降,鼻炎多发,建议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出门前用冷水搓鼻翼,以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提高御寒能力。
护好脚
脚踝部有200多个穴位,是人体“小心脏”。寒气一般从脚底侵入人体,做好足浴有利于防寒。做足浴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控制在40 ℃左右;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完以后擦干足部,用手按摩脚趾和脚掌心2~3分钟。
防好
五类疾病
呼吸内科疾病
由于冷空气刺激,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气道反应性增高,容易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气温骤降时,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疾病的人群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体质弱的人寒冷天气最好减少出门,出门时建议戴口罩,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消化内科疾病
低温的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胃病患者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
心内科疾病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别是寒冷天气。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神经内科疾病
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血压骤然上升,脑卒中风险随之而来。
骨科疾病
冬天气温低,人体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的保护力度减弱,运动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此外,在冷空气的刺激下,还容易诱发腰痛、肌肉痉挛等。
做好
五件小事
用盐袋热敷关节
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会出现关节不适、酸胀等症状,可以用热敷来缓解。将200~300克食用盐放在铁锅中炒热,放入缝制好的袋子中,在局部关节或是肌肉处热敷。这样做能起到消炎止痛、祛风散寒、消除疲劳等作用。
适量食用辛味食物
冬天可以适量食用一些辛味食物来防寒。从中医角度讲,胡椒味辛,性热,具有除寒气、消积食的效用。胡椒分为黑胡椒和白胡椒两种。一般来说,白胡椒药用价值更高。有些人一受风寒就容易肚子痛、拉肚子,这是肠胃虚寒造成的,将白胡椒与红糖放入水中,煮开后趁热喝下,就能得到缓解。
吃点蒸梨
冬季寒冷干燥,再加上经常有雾霾,很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此时吃点蒸梨,可以润肺止咳,缓解不适症状。将梨去皮挖核后切成块,放在蒸碗中,再加少量百合与冰糖,放入锅中蒸煮即可。一般早晚各一次,连梨带汤一起吃。如果咳得厉害,还可以加些橘皮丝。
饮用黄芪防风茶
冬季,不少人容易着凉、感冒。这时候,可以喝点黄芪防风茶,能起到益气、祛风、防感等作用。取黄芪30克、防风10克、鲜生姜5克,洗净晾干,用开水浸泡30分钟,分次当茶饮用。
喝点紫苏茶
浑身发紧、发冷,流清鼻涕,打喷嚏,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喝点紫苏茶。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理气、和营等功效,取15克紫苏叶,用开水泡几分钟,或者在锅里用沸水煮2~3分钟即可饮用。